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文杰 《百科知识》1994,(11):27-28
大家知道,烹调食品、菜肴需配用油、盐、酱、醋等作料才能使菜肴色、香、味俱佳。可谁也没有听说过“稀土”这种作料,当然更不知道它还是万能作料了。其实,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说明稀土的独特作用作了一个比喻。农业上使用的稀土微肥,一亩地仅使用几十克,就能使大豆、小麦、水稻、棉花等农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9,(2):2
由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李艳华等精心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东生3号”,日前通过了国家大豆审定委员会的正式审定。这是继今年2月“东生2号”大豆高产品种育成后,该所在大豆育种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稀土是近年来我国首创并重点推广的一种新型元素肥料,简称稀土微肥或硝酸稀土。在大棚蔬菜上施用,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秧苗对棚内低温、高温、弱光等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蔬菜的优质、早熟和高产。  相似文献   

4.
稀土与当今新材料产业革命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发现稀土元素迄今只有200年的历史,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年轻的一族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稀土的广泛应用也仅有30年的历史,目前稀土的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基础工业、新兴工业、国防尖端产业、医疗等各个领域,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前景的朝阳产业。小平同志曾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中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多的稀土储量,而且经过近40年的发展,产品的年产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于12月初启动,共有9个示范区入选。示范区将着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起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的科技示范体系,以探索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入选的9个示范区分别代表安徽省沿淮淮北类型区、江淮类型区、沿江类型区和皖南山区各类农区。通过示范区建设,使示范区成为省、  相似文献   

6.
中国稀土的忧虑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鸿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4):394-397,385
稀土金属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行业,被称为“万能之土”。我国稀土在世界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位置,生产量、出口量和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稀土资源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采导致稀土资源流失严重.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与军事安全。本文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国家稀土储备库的建立,严格控制稀土资源的出口,促进稀土企业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智谋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科研及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他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多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等科研项目,在真菌学及植物真菌病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此外,他还积极致力于服务“三农”事业。2007年至2011年,先后三次参加安徽省“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1次任团长),赴萧县、铜陵县开展果树、白姜和凤丹病害防治培训和咨询,均取得良好效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教学名师……这一项项荣誉记录了他对植保科研工作的孜孜以求,记录了他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更记录了他对于“三农”事业的热忱与执着。  相似文献   

8.
王连铮先生曾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农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王连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豆育种专家,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农业科技事业。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1957—1962年间两赴苏联莫斯科农学院进修学习。他带头研制出的“黑农26号”高油高产良种大豆,198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了解决大豆产品蛋白与产量负相关的问题,王连铮先生又在“黑农26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杂交选育,研制出“黑农35号”大豆。该品种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5%,在60125亩的试验种植中  相似文献   

9.
朱启升,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长,现为长江流域(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十五”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先后获优秀归国学者,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及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钱泽刚同志走得太匆忙了,在安徽省科技事业正充满活力地迈向21世纪的时候,在安徽省科技“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全省“九五”农业科技攻关已全面启动,正需强有力的指挥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际,身为省科委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优良大豆品种铁丰18号铁丰18号大豆品种是由辽宁省铁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国栋、杨伯玉、单维奎等人经多年选育,以“5621”做父本,45—15做母本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5621”是利用亲缘关系远的大豆栽培种与半野生种进行有性杂交,人工培育成的新的种质资源。其优良性状遗传传递力强,配合力高,是用作亲本育成品种最多的优异种质。铁丰18号大豆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区域广等特点。在辽宁、河北、宁夏等地试验,比当地品种增产23%—52%,有的亩产达600斤以上。不仅在北纬43°—3…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当涂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全县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加快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有力地配合和推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今年县委、县政府以“使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为重点,全面实施农业科技“三十”工程。这是该县自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之后,又一个全县范围的科教兴县大动作。农业科技“三十”工程,即:选择10项技术先进、成效明显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评选表彰10名在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命名表彰10名农  相似文献   

13.
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哈高科集团投资3.3亿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的大豆综合精深加工企业,年可处理大豆10万吨,可生产分离蛋白、组织蛋白、浓缩蛋白、乳清蛋白、异黄酮、卵磷脂、食用纤维、低聚糖、蛋白肽、皂甙等11个系列100多种大豆精深加工产品。其中分离蛋白和组织蛋白产品均获绿色食品证书。自2001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国家大豆行动计划示范企业”、联合国农业开发署“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中国示范企业”,在中国大豆蛋白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中国38家大豆蛋白企业中名列前茅。产品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出口意大利、俄罗斯、波兰、南非、日本、韩国、菲律宾、印  相似文献   

14.
材料中的味精—稀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稀土 1.定义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副族钪、铱及镧系(包括从镧至镥的15个元素)等十七个元素被人们称为“稀土元素”或者简称“稀土”。稀土元素共占周期表全部元素的1/6,从发现至今仅有207年的历史(1794-2001)。2.稀土元素的特性功能稀土镧系元素具有独特的4f亚层电子结构,4f电子被外层完全充满的5S2和5P6电子所屏蔽。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4f电子结构,大的原子磁距,很强的自旋  相似文献   

15.
所谓大豆“大垅密”栽培法就是把原来的三垅65公分小垅(每垅种二行大豆)改为二垅975公分大垅(每垅种四行大豆),垧保苗株数由原来的28—30万株增加到36—40万株左右(比小垅增加了30%左右的保苗株数),再加上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一种栽培方法。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88年—90年我们创立了大豆亩产200公斤的模式,叫大豆“永常模式”。使我县的大豆生产提高了一大步。如何使大豆亩产进一步提高,我们巴彦县农业科技人员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大豆高  相似文献   

16.
巴西大豆资源及其供应链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巴西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大豆生产潜力大,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基于我国农业资源的限制,大豆成为我国战略性资源之一,研究巴西大豆资源,对于保障我国大豆安全供给以及探讨我国对巴西大豆资源的利用潜力及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为研究大豆资源及其流动过程提供了有效工具。巴西大豆供应链体系包括农资供给、生产、收购及仓储、...  相似文献   

17.
园土消毒。可在每平方米床土注入3到5克多菌灵(托布津)或300克溴化甲醇消毒灭菌。 喷洒稀土液。在茄果类蔬菜苗期和始花期喷洒浓度为0.2到0.5%硝酸稀土液,能显著提高蔬菜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九五”期间,要使高效农业再上一个台阶,推广应用新型化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王杰厂长向来访者开门见山道出了兴化强力稀土生物尿素厂为什么要研制开发新型强力稀土生物尿素的个  相似文献   

19.
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产业。我们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大豆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产业作为黑龙江粮食产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但是在大豆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大豆会受到很多病虫害的侵扰,所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我们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最终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因地种植,适地适作,这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基本原则。早在元代(公元1313年)《王祯农书·农业通诀》中就写道“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土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明确提出“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五十年代意大利阿齐的“农业生态学”中对气候生态问题的研究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六十年代开始,国际生物气象学会就对小麦、大豆等作物气候型进行了世界范围的研究交流,并重视研究各种生态条件对产量的影响。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光合作用研究的进展,各学科都重视作物生态适应性与生产力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