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陶瓷艺术由本民族的文化孕育形成,作为艺术领域中一门最古老而又最具活力的现代陶艺教育,以民间美术元素的引入作为契合点,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教育框架下,建构一个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合理、有序、完善的当代陶艺教学体系。将传统文化内涵、民族文化精髓及民间美术元素植入当下的现代陶瓷艺术的教学与创作之中。吸取中国民间美术的神韵与精神加以现代审美观念,以植入与转化的方式融入现代陶艺,在现代陶艺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有利于本土文化传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建构要重视民间美术资源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审美智慧的"活化石",是一个博大的艺术体系。随着现代文化的繁荣,它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在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建设中,加强民间美术教育,建构民间美术教学体系,培养民间美术传承和开拓的人才,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虞海萍 《考试周刊》2015,(20):194-195
民间美术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为了帮助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让他们认识并融入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把民间美术渗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以民间工艺美术为教育的切入点,不仅让幼儿学习民间工艺美术中反映出的美术形式和工艺技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要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因此,让民间美术走进幼儿的活动室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晶,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她古朴典雅,造型简洁大方,手法或写实或夸张,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大众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式,是最具民族地域特征文化形态之一。一、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剪纸、木板年画、面塑、皮影等其他民间艺术都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民间美术资源是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基于民间美术资源,能够了解到劳动人民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美好生活。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将民间美术资源科学开发并利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需要从幼儿做起。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进行泥塑、剪纸、编制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与风格、色彩与配搭、民间美术的表现与种类,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受与创造能力,也为幼儿自由创作奠定基础。将民间美术与文化镌刻在幼儿的心灵里,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再次的唤醒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民间美术在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将社会生活中的美术内容融入到民间美术的艺术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的民间传统美术。从而使民间美术在人文观念的共通性、视觉感受的相似性、自然观的共通性、服务对象的相对性等方面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扩展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创造力,补充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精神。需要现代艺术设计师对中国的美术传统文化在精神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努力挖掘民间美术丰富的素材和资料,不断创新与实践现代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8.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是民间美术的基础和母体艺术,是现代平面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及其特征,探讨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5):156-157
民间美术是将民族特色与民族艺术精神从艺术角度进行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识与民族价值观念。小学美术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在美的熏陶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生是素质教育环境中新鲜力量,加强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对于小学生既有利于接受消化,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意识。对于优秀的民间艺术,具有传承性与民族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学生打开探索与发现民间美术的渠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与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88):192-193
民间美术是源于生活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艺术瑰宝,它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味,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更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教育的今天,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有效地将民族、民间美术引入到幼儿教育之中,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上古时期,其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中国民间艺术体现“万物有灵”的宇宙观。民间美术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业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而中国民俗文化以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厚重的民族心理沉淀,成为现代商业设计的重要源泉。本文以两种产品的包装为例,阐述了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设计的天然联系和交融贯通。  相似文献   

13.
武强年画是衡水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它体现出农耕时代农民对神灵的敬畏、对平安幸福的祈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衡水特有的民俗美;同时,武强年画构图的程式化、形象的脸谱化、图文并茂等艺术特点,使它成为几百年来历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4.
论民间美术进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之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民族文化精神和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意义,提出将民族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将有助于高校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的发掘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属于我国民间美术的范畴.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在民族艺苑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度艺术的形象纯朴而夸张,粗犷与精细,大胆而浪漫.雕工流畅,色彩艳丽.皮影造型内容丰富、古朴典雅,民族意味浓厚,同时具有艺术审美性与收藏价值,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璀璨瑰宝.  相似文献   

16.
民间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发展民间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武术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有: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民间武术核心的技击性价值减弱;乡土社会解构对民间武术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城镇化建设改变了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民间武术固有特性限制了其传承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民间武术的价值;重视民间武术的生产性保护;强调民间武术的技击性价值;利用好学校体育课堂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现代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玩具丰富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决定了其在中国民间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其功能特征具有多样性。开展对民间玩具的功能特征的探讨,发掘和吸取传统民间玩具的精髓,为现代玩具设计提供精神文化养分。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高校美术教育出现知识等级淡化和多元化的倾向。本文在对分析后现代思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开发民间美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期待从高校美术教育的层面对中国民间美术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