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好消息     
跳高姿势的改变经历了5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 1种正式载入田径史册的跳高姿势是跨越式,它出现在1864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田径对抗赛上。当年,英国运动员罗伯特·柯奇以“跨越式”创造了 1.70米的第1个世界纪录。1895年,美国人斯维尼改进了跨越式,其特点是运动员在杆上时,身体急速侧向转体,两腿交叉如剪刀,这就是“剪式”,当时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1912  相似文献   

2.
跨越式跳高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跳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由于受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因此,在田径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中运动员普遍采用的姿势是跨越式。跨越式跳高技术掌握得好,可为以后学习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部分学生很难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怎样运用合理的教法与手段,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提高跳跃能力呢?近年来笔者采取了以下几项教学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几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4,(11):23-24
跳高作为竞赛项目起源于英国,开始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高运动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形式,但现在多以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为主。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以2.24米荣获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金牌,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曾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男女跳高成绩不甚理想,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明 《中华武术》2007,(9):42-43
跳高技术从当初的跨越式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发展到如夸的背越式技术,体现出人们对跳高这一项目的不断认识,而使得跳高技术不断完善,并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运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助跑阶段所获得的快速人体位移速度如何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垂直起跳速度,是人们追求技术动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进入  相似文献   

5.
跳高是发展进步最快的田径项目之一。回顾跳高运动的发展过程,展望未来世界跳高的发展,将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一、跳高技术的演变 (一)、过杆姿势的演变世界跳高运动的历史就是跳高技术的演变史。跳高史上第一个用量尺测量跳越高度的运动员是英国的威尔逊。他于1827年采用屈膝纵跳的姿势跳过了1.57米的高度。英国大学生运动员布鲁克斯采用跨跃式于1876年3月在牛津先后跳过1.80米、1.83米;一个  相似文献   

6.
汤静 《中华武术》2022,(3):44-46
<正>跳高是田径运动田赛中一个重要的比赛项目,是一项对动作技术、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的竞技项目。根据起跳方式不同,跳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跨越式跳法,第二种是剪式跳法,第三种是滚式跳法,第四种是俯卧式跳法,第五种是背越式跳法。经过长期的训练、比赛实践,数据分析对比,大家一致认为背越式跳法的动作技术比其他四种跳高方法更加容易学习掌握,并且在比赛中运动员更容易发挥成绩,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7.
谈谈技术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最普及的项目之一,这方面的技术研究资料浩如烟海。可是,跳法五花八门。助跑有正面的,侧面的。过竿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各种姿势。每一种姿势都有各种不同的跳法。有的运动员着重助跑的速度,而有的运动员则着重踏跳的力量,过去运动员的训练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安排的。对于杜尔谢涅夫所谈的,说我国运动员长期以来只采用了米列夫斯基的训练方法,我不敢苟同。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使训练过程不断臻以完善,新技术一经出现马上就为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员所接受。杜尔谢涅夫只说对了一半,即在五十年代初期,力量型跳高占了优势,那时的的跳高运动员力量很好,但“动作迟笨”。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们的跳高只是靠起跳腿用力的蹬伸。恰恰相反,他们很强调摆动腿的摆动。一般来说,每一个运动员都各有特色,正是苏联运动员他们首先掌握快速助跑,其结果是,出现了斯捷潘诺夫,布鲁梅尔的好成绩。但是,俯卧式本身的结构却限制了助跑的速度,这也是出现新的福  相似文献   

8.
<正>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是跨越式跳高完整技术中(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一个重要技术,其中摆动腿和起跳腿的依次过杆是过杆技术教学的关键。通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可将两条腿与横杆的关系转换成内、外侧脚与横杆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试图通过器材的一物多用,以依次过杆这一技术环节为突破口切入跨越式跳高教学,将完整技术动作进行有效地分解与串联,让学生在一根PVC管的多种用法中掌握依次过杆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盛子平 《中华武术》2018,(12):30-31
小学阶段的业余训练中跳高主要还是以跨越式跳高为主的,但随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背越式已经逐渐取代了跨越式,但是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求较高,小学生相对于初、高中来说他更加难以正确地掌握其技术动作,但小学生爱模仿,柔软性好,这是初、高中学生不具备的,所以小学生在背越式跳高的四个基本技术动作上都能均衡发展,为初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因为他的发展均衡,所以对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使小学生较快地掌握背越式跳高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下面主要谈一下背越式跳高的基础训  相似文献   

11.
充分运用高桌进行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依据 自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以2.24米的成绩获得冠军之后,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实效的跳高技术便为世界各国跳高运动员迅速广泛采用。目前,在背越式跳高技术和训练方法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并有较为透彻的论述。从运动成绩上看,提高之快也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越式跳高成绩,自己不断地总结过去教跨越式跳高的经验与教训,并深入细致地钻研大纲教材(跨越式跳高教材)。作了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教法手段是: (一)教师要深入细致地钻研跨越式跳高教材,熟练地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及重点和难点。跨越式跳高的技术重点,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难点是因人和不同课次而异,但总的来看助跑的步点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一九六八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十九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伯里首先采用了背越式过竿的跳高技术,并且以二米二十四的高度取得了冠军。一九七三年美国运动员斯通斯用背越式跳高技术以二米三十高度刷新了由中国运动员倪志钦保持的二米二十九的世界纪录。到目前为止男子世界跳高纪录已达二米四十三是古巴运动员哈维尔·索托马约尔用背越式创造的。在短短二十年中,背越式跳高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成绩提高了十四厘米,这在世界跳高史上可以说进步相当快。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从跳高运动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跳高运动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当其过竿技术的改进,都伴随着跳高成绩的迅速提高。1986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次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以2.24米的成绩,夺得第十九届奥运会冠军后,背越式技术受到了田径界的普遍关注。接着在七十年代的跳高场上,两种跳高技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期间,斯通斯、亚辛科、阿克曼、西梅奥妮等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姿势打破了世界纪录。随之而来,引起了田径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辩。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到目前为止,背越式跳高技术用事实逐渐确立其应有的地位。然而背越式技术与俯卧式技术相比较,究竟优在那里?为什么背越式  相似文献   

15.
跨越式跳高是中学阶段的主要教材。虽然动作本身技术比较简单易学,但是要想使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女同学,从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跳过的高度逐渐增加,就必须找出提高跨越式跳高动作技术的关键所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初中阶段三年,对跨越式跳高总课时只安排了九课时,其中包括三课时成绩考核,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跳高     
训练跳高运动员,尤其是训练年轻运动员(新手),发展他们的专项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跳高运动员知道什么样的练习对他有效,因此在施教以前,要倾听他们的见解。个人特点在跳高技术中十分重要,没有一个人跳得能与别人一模一样。相对于速度较慢的助跑,运动员也许喜欢速度轻快的助跑,或者相对予距离较短的助跑,他们也许喜欢较长距离的助跑。每一个跳高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每一种特点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部分,<1>助跑,<2>起跳步和起跳,<3>空中动作。限于篇幅,这里仅论述一下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因为这种姿势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主要项目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跳高技术的不断革新,跳高姿势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这样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背越式跳高技术与前四种相比,它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目前,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背越式跳高已放入选用教材之中。那么,能否在中学,特别是在高中女生中进行这一新技术的教学,打破多少年来从小学到高中只教女生跨越式的束缚呢?为此,我们市三女中在区教育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高一年级进行了试点,并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作了改革的尝试,即把跳高内容放在高一至高二上半学年的三个学期中连续进行教学,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1864年前,跳高是一种优美的体操跳跃动作,也是体操的一项比赛项目,1864年后期,英国人才把这项目引进田径赛场上来,而当时的比赛很简单,在草地上进行,横杆是一条绳子,且姿势大都是跨越式,1860年英国有个运动员用这种姿势跳过1.83米高度,1895年美国人凭着探索精神,取用正面助跑,  相似文献   

19.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速度越来越快,世界体坛的角逐愈来愈激烈,这些都对训练的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明显的情况是,要想提高跳高的运动成绩,首先必须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身体及心理的训练水平。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一场跳高未来的论战。1974年A·斯特里热克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并证明,背越式跳高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动员起  相似文献   

20.
全面发展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员跳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实验证明忽视任何一种素质训练,都会使运动员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对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