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2.
水稻。推广早优5号、中优早81、嘉育948等80多个新品种。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熟,重点推广米质优于汕优63的晚稻品种。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力争优质水稻占全国水稻面积的40%以上。小麦。推广豫麦3447,皖麦38、济南17等72个新品种,以优质、抗逆的中筋麦为主,发展专用麦生产。玉米。推广农大108、中原单32、高油115等71个新品种,重点是高产优质蛋白新品种,兼顾高油、高淀粉以及甜、糯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的冻害主要是指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倒春寒)。在我国北方麦区冻害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已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小麦冻害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影响冬小麦抗冻性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预防冬小麦冻害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效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闻背景:2005年1月11日上午,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在兰州商学院正式成立。所长由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担任。研究所以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条锈病控制技术体系作为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宽研究领域,包括开展小麦抗病遗传机制、杂种优势利用、航天育种、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该研究所在甘肃省各地合作建立了6个科研基地。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的成立,对于选育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在20多年间翻了一番多,就是得益于优良品…  相似文献   

5.
半年过去了,81岁高龄的佟明耀和77岁高龄的郑家兰女士仍然难以忘记一个日子——2007年1月25日。这一天,他们精心培育出的冬小麦品种“东农024“,正式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被命名为“东农冬麦1号“,成为我国第一个适合在北方高寒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淇县,一些勇于试种新品种的示范户农民在夏收过后喜上眉梢,他们种植的优质麦兼功能麦公顷收入超过15万元。该县北阳乡青年妇女秦爱英今年所产的3个品种,共计600公斤优质麦,入仓后不久即被闻讯赶来的几家公司分别以每公斤72、196、240元的价格一抢而光。1300多平方米的地块产值5.6万元,纯利4.8万元,创小麦效益史上的奇迹。原安阳市下岗职工、淇县北阳乡新品种培育园残疾青年赵建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11日上午,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在兰州商学院正式成立。所长由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担任。研究所以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条锈病控制技术体系作为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宽研究领域,包括开展小麦抗病遗传机制、杂种优势利用、航天育种、相关的栽培技术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该研究所在甘肃省各地合作建立了6个科研基地。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的成立,对于选育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在20多年间翻了一番多,就是得益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的成立,使得教育和科研结合得更紧密,设置财经专业的高校,不仅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而且要研究农业技术开发,不仅要培养管理技术人才,而且要及时转化科研成果,这对于促进科技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10月下旬到2009年2月上旬,北京冬季一直无雪,仅北部山区落了零星雪花.与此同期,环渤海周边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内蒙古、山东省大部、河南省、山西省也可以说是几乎看不见雨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如果无雪呢?事实上这种长达百天的大旱,如今已经造成1亿5000万亩冬小麦难以返青,上千万亩冬小麦由于失墒而枯死绝收.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利用西藏光稃生燕麦与肥麦不同属间的远缘有性杂交合成的杂交材料,经中国农科院品质所生物抗逆研究室对其Fy-8,Fy-9和双亲酯酶同工酶分析后表明;Fy-8,Fy-9和双亲遗传背景完全不同,Fy-8,Fy-9为新的冬小麦麦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0.
黑农43高蛋白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1988年利用[(哈76-XHA138×哈76-3)]B1和[(北83-202×长农4)]F1为亲本,,采用有性杂交育成。原品系号为93-216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目前在我市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中国开展水稻和小麦的杂交育种工程,揭示农业科研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神圣使命。中国农业科研体制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使农业科技进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作出巨大贡献。70年来,中国培育了一大批稻、麦新品种,实现了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3次跨越,完成了6次新品种更新换代。此外,在稻、麦高产栽培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性技术成果,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的跨越式进步。  相似文献   

12.
杨会武、李兰真夫妇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已达30多年,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祖国的小麦育种事业。 杨会武多年来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其中《河南省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划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河南省政府特等奖,《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9(豫农8539)选育》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主要研究黑龙江东部地区不同肥密对主栽的大麦品种垦啤麦7号和垦啤麦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棱大麦垦啤麦9号的产量显著高于二棱大麦垦啤麦7号的产量,但品质方面二棱大麦好于多棱大麦。播种密度方面,垦啤麦7号每亩最佳播量在20-25万株,垦啤麦9号每亩最佳播量在25-30万株。每亩施肥量14-18kg是垦啤麦7号适宜的施肥量,亩施肥18kg是垦啤麦9号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EVI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带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区,快速准确获取冬小麦的种植面积信息,对于黄淮海平原粮食估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2009-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内MODIS-EVI数据,在利用HANTS算法重构基础上,根据冬小麦植被指数的季节节律性变化规律,构建模型提取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面积信息。提取结果用统计数据进行验证,表明黄淮海平原各覆盖省份提取精度均值为62.9%,偏差为33.4,提取精度低,稳定性差。分析研究区域冬小麦生育期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同一生育期随纬度增加明显线性推迟,据此对研究区进行了纬向水平分带。然后利用已建立模型分带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提取结果中各省份精度均值为84.4%,偏差为4.9。可以看出,分带提取的各省份的精度均值明显高于未分带的提取结果,偏差也明显减小,提取方法更好,更稳定,可为以后大范围区域提取冬小麦面积信息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高优503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通过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面包型小麦新品种--高优503.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已通过两省一市及国家审定.1998年获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一等后补助,并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目前,高优503累计推广面积1 265万亩,增加产值8亿多元.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华北春旱年型对冬小麦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大型活动式遮雨棚遮档自然降水,采用人工控制定量喷灌模拟冬小麦生产中3、5、7、10、14a-遇的春旱年型,研究不同春旱年型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春旱年型的增加,冬小麦根、茎、叶、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总生物量减少;春季干旱使冬小麦春生分蘖减少,单位面积总穗数减少,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不孕小穗数增加;3、5、7、10、14a-遇春旱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分别比CK减少2.6%、14.6%、22.1%、43.0%、47.2%。春季干旱程度与冬小麦产量呈指数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处高原高寒干燥地区,其农作物生产加工较内地仍为匮乏,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环节仍较为薄弱。为拓宽生产渠道,扩大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藜麦、青稞的社会、经济和市场效益,为藜麦青稞作物再加工和青海酸乳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本研究以开发高品质藜麦-青稞酸奶工艺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藜麦-青稞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藜麦复合酸奶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藜麦复合型酸乳,通过正交分析方法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的增加或升高,在一定条件下,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适添加量藜麦15%、青稞5%,最适发酵温度40℃,最适发酵时间6h;结合正交试验最后得出该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量藜麦10%、青稞5%,接种量3%,发酵时间6h,发酵温度40℃下制备的酸奶具有藜麦酸乳特有的风味,白色或微带浅黄色、光滑细腻、组织状态、滋味俱佳。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在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地区通过采用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方式及应用其它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汉麻新品种2007-2-16原原种繁育技术试验研究,探索总结出了汉麻新品种2007-2-16原原种繁育技术措施,为汉麻新品种2007-2-16原原种高倍、高效繁育提供了技术保证,为优良品种的生产与供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4,35(10)
<正>本刊讯2014年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科技研发工作成绩斐然。一是课题研究取得佳绩。1、我院各项优势领域按年初部署,课题计划顺利实施。小春作物又创佳绩:小麦课题选育种的内麦316通过四川省品审。油菜选育的一个组合已进入省区试第二年。2、玉米育种基础进一步夯实,今年已合作国审玉米新品种一个。3、水稻选育种有望在今年审定1-2个品种,同时  相似文献   

20.
麦芽制造新技术浙江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何国庆教授等针对国产大麦皮壳厚、千粒重低、成熟度不均、萌发不齐以及各种淀粉酶和蛋白酶形成量不足,且活力较低,胚乳中淀粉,蛋白质溶解不良等缺点,经多年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长断水频通风浸麦法为特点的麦芽生产新工艺,研制出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