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以来,当代农民小说创作走过了近70年的艰难历程。把这些创作罗列起来,不难发现,农民小说创作具有史诗和活化石的性质,是社会律动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艺术地反映了我国70年农村社会变革的历程和广大农民的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农民小说创作延续了新时期后期的创作思绪,“底层写作”,农民人生命运的“苦难”与“酸辛”及“历史负担的沉重”等。但有一些创作倾向值得注意,也即所谓“农民人生命运的‘寻根’”,广大农民.一方面寻觅着物质生活之根、赖以生存的靠山——官和钱。另一方面也在寻觅生存之根,“相信了自己”——斗争与反抗,这恰恰与鲁迅《阿Q正传》、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等桴鼓相应,这就有了别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总结出众多新的小说理论。其中,小说创作中的“三境界说,”即“圣境”、“神境”和“化境,”又为小说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金圣叹认为小说创作必须根植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感想,善于抓住瞬间的灵感,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化境”。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人称“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无根一代的代言人”。其实上述说法.既不足以概括其创作全貌,又无法解释深层创作动机。“家族婚恋”题材的小说发展方向有二:一是越写越“窄”的“人性小说”;一个是越写越“宽”的“时代小说”。於氏则二者兼而有之,找到了个人感受与时代风尚的最佳结合点,以“家族史”的形式反映几代海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描写普通农民缘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熟悉农民,热爱农民,同情农民的悲苦生活,为无告的农民代言和呐喊;用文艺的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觉悟水平,唤起他们的觉醒,振兴国民精神,振兴中华民族;通过反映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对辛亥革命进行冷静分析和客观总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描写普通农民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作为“革命+恋爱”写作模式的首创者,蒋光慈对革命的热忱显而易见。然而,迎向的同时也伴随着游离。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流浪气质,在革命中的彷徨、在恋爱中的游荡都是心灵无所归依的体现。这是对社会和自我的双重书写,既展示了历史混乱时期个体普遍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在时代精神与自由意志间艰难抉择的心路历程。流浪情结是蒋光慈“革命文学家”形象下“私”的、“个人”的一面,作为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人化创作,它能够为解读蒋光慈的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庄子所谓“寓言”,以“藉外论之”为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后来小说的同义语和代名词。作者通过以自觉的艺术虚构为主的新颖奇特的小说手法,创作了大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完整、语言风格怪诞风趣的所谓“寓言”,即粗具规模的早期小说,取得了杰出成就。这种有意识的前所未有无所依傍而成就卓著的创作活动,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发轫和开端。《庄子》一书,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千百代不祧之祖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山药蛋派"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主要立足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家庭生活,来反映农村发生的重大变革,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对于赵树理的创作作品,无论是在战火连绵的年代,还是和谐发展的时期,都从本质上表现出了农民的心声与诉求。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人学,它的生命在于艺术形象,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刻画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红楼梦》在这方面确实难能可贵,不但刻画了三、四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形象——贾宝玉.不朽的文学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功能,而且值得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它所包涵的意义和价值.《红楼梦》一诞生,贾宝玉这一典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历来评述者,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诸如一度盛行的“市民说”、“传统说”,乃至“农民说”,众说纷纭,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急先锋、勇士”、“封建礼教的叛道者”,笔者认为这是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从庸俗社会学的观念出发,从事文学研究工作,急于功利的结果,不免有失  相似文献   

10.
选取知青小说中反映秦晋高原乡村生活有代表性的三位作家:李锐、郑义和朱小平的作品来分析,通过作家对乡村生活的审视与思考,体现出对那个时代农民深重苦难与不幸的同情和怜悯,理性化地揭示与批判了乡村文化的愚昧与落后.从三位作家创作中的悲情描述、探求苦难的原因和创作的时代特征三方面来分析,真实描画出农民生存境遇与命运,展示出人民性的珍贵和深刻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农民小说创作高潮迭起,呈现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此时,冷静下来的作家们开始审视农民的本质存在.农民再也不是革命的力量和“同盟军”,而是恢复了浮躁、彷徨、保守、麻木、落后及其人生命运酸辛、悲苦及其历史负担沉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依靠农民,重视农民。对农民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成功,也有缺失,回视共产党和农民问题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农民分成两组,分别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两组农民耐用品消费情况,并检验消费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同时比较新农保首批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差异,研究表明:参加新型社会保障能有效促进农民耐用品消费,新农保制度的促进作用大于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高于非试点区域;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而且可以通过转变消费观念间接影响农民耐用品消费。应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对体育价值取向的认识着眼,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当前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在目标取向上呈现出多维性,在锻炼时间、地点、形式、项目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通过研究我国局部地区农民体育价值观的现状,找出影响和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旨在为更好的开展农民体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福建茶农为例,基于"传统茶农"向"新型职业茶农"角色转换的视角,在分析福建省茶农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型职业茶农角色的教育培训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壁垒",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性壁垒";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农民退出土地的意愿,要充分保障退地农民的权益,切实降低退地风险;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降低离农农民的退地进城成本;应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离农农民的退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传统身份农民退出与职业农民进入的联动承接机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作者针对重庆市涪陵区农民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1)以政府支持为主导;2)以农民参与为中心;3)以建立健全群体社团组织为纽带;4)以多元化筹资渠道作保障;5)系统化服务相配套。指出构建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1)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2)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3)乡、村政府的引导作用;4)乡、村政府的引导作用;5)农村体育基础的影响作用,以促进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