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长三角自贸区与城市群建设等区域优势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长三角体育产业全球化竞争水平还比较低,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失衡,缺少合作平台,区域合作中协调机制尚未形成且缺乏企业主体参与等是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以自贸区建设为机遇,以行业协会为平台,遵循市场规律使企业成为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主导力量,鼓励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等策略来促进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战略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优化区域体育产业布局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区域分工指数、区域竞合关系模型、区位熵测度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年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水平与竞合关系。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分工水平偏低,上海与安徽区域分工水平最高,浙江与安徽区域分工水平最低;从分行业看,长三角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分工最明显,体育服务业区域分工亟需改善;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同时存在强互补合作关系和强竞争关系,江苏是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互补合作能力最强的省份;从产业专业化视角分析,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专业化优势,但专业化同构也成为制约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合作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从加强区域沟通合作、提高地方专业化水平、构建良好竞合关系3方面提出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与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在经济环境方面,长三角经济总量的高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城市商业优势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推进了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在政治环境方面,国家层面及江浙沪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体育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了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对镇江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镇江市形成了以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培训、体育彩票等主体产业框架,但是镇江市体育产业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缺乏政府有力的扶持政策,经营人才缺乏,体育市场法规制度不够完善,体育设施落后,投资主体尚未形成。并提出政府制定和完善体育经济政策,建立宽松、透明、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链,完善体育产业结构,积极营造体育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积极发挥协会和俱乐部作用,建立健全体育市场体系等对策来促进镇江市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调查法,对福建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了体育产业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区域发展不平稳,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1、制定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创立品牌;3、大力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4、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5、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发展体育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常州市体育产业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常州市形成了以体育场馆运营、体育竞赛市场与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体育彩票销售以及民间体育资本投资等多元化体育产业市场。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产业结构模式不合理,体育俱乐部管理不健全,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缺乏,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并提出整体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组建体育资产管理公司,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多元资本投资等对策来促进常州市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晓东 《体育科研》2010,31(5):54-58
运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与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对长三角城市经济现状、体育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打造长三角城市体育产业"链"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应依靠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努力缩小长三角城市之间体育产业发展的层次差异,探索和谐、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体育产业"链"的结构内容和创建路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核心产业滞后、产业结构关联效应较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体育消费人群比重低等问题,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深入考察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1)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还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体育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程度的提升而显著增强;(3)长三角体育服务业集聚具有更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的经济活动对于溢出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未来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溢出效应的释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区域间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正是各地行政部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期,探索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途径,避免盲目性,增加科学性,确立本区域体育产业定位十分必要。依据区域环境资源与市场需求因素确定区域体育产业的存在形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略,采取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积极培育潜优势体育产业、缓步开发弱势体育产业的策略,有利于实现我国各区域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即在尊重体育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努力促进区域内体育产业布局差别化、竞争层次化、组织集团化、政策一体化和环境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管慧香  徐仰良 《体育科技》2012,33(2):105-108,11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中学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途径、学生的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时选择的项目以及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讨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此项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四大经济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对西部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指出四川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四川体育产业的定位与发展规划,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整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资源的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区域规模经济和资源禀赋差异是资源整合的客观需要,地区利益、体制及制度障碍、文化与观念差异等是影响资源整合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实现资源整合的策略:促进竞技体育人才流动,重视竞技体育场所整体规划、建设与利用,加强竞技体育观赏市场的制度建设。旨在为盘活竞技体育观赏资源,推动“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观赏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行业结构布局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业政策理论为视角,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主要研究依据,以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全国为参照,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指标并进行评价,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行业结构,运用区位商、需求弹性、生产率上升率等指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并给出东部省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位优势特征显著,三大区域体育产业行业结构布局、主导产业选择及政策建议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体育产业较发达的地区。本文旨在运用杠杆原理通过奥运经济对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试图对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探索性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俞琳 《体育科学》2007,27(7):86-95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比研究与个案实证法,依托于区域经济学与环境论等相关理论,探讨外部环境因素对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作为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领域研究的基础与主要切入点之一,在探讨我国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问题时,首先,分析该产业发展环境的主要特征并回顾相关文献;其次,结合实际宏观比较三地开发体育产业的具体环境因素现状;最后,以上海市为个案验证相关可量化环境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及研究。结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存在群众体育基础不扎实、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体育文化建设滞后、体育外交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突破路径: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均衡发展竞技体育、提升体育产业实力、加快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外交整体规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