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洁 《小读者》2011,(10):12-12
美国常春藤学府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在中国各地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其中一位奥数尖子在面试时被宾大十分干脆地拒绝。教授:“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学生:“为了挣钱。”教授:“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学生:“为了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初识“担当” 参加“国培”学习时,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与一个日本孩子坐在一起介绍各自学校的情况。中国孩子问日本孩子:“你在班内担任什么职务?”日本孩子自豪地说:“我是担当,擦黑板担当。”  相似文献   

3.
你从哪里来     
《中学生天地》2011,(10):12-19
坐在桌子前端的一位同学盯得我特别锐利。她用英文问我:“你从哪里来?”我说:“中国。”她说:“中国什么地方?”我说:“台北”她说:“台北什么地方?”我说:“南京东路四段。”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严格管教两个女儿,“虎妈”列出的“家规”,  相似文献   

5.
汪中求 《云南教育》2007,(6X):44-46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吴汶洛 《师道》2022,(11):4-5
<正>她被西文媒体誉为“一位典型的中国进步女性”“当世最古老帝国中的新女性”“当今世界杰出的女性之一”。她就是金雅妹(Dr.Yamei Kin),又译为金雅梅、金韵梅,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留学生。《浙江通史》清代卷中,是这样介绍金雅妹的:浙江省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同时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中国最早的女西医,教育家、科学家,为中国西医学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今年63岁的艾伦·朗格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获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朗格教授这样解释她的研究与传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她所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即不是描述普遍真相,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一位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到我们普华永道应聘,我们问她为什么学酒店管理。她脱口而出:“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不是我所能选择的,我从进了大学就没有一天喜欢过这个专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级行政经理顾宜亲历的这个故事其实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还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中国的教授到北欧某国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主人家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中国的教授立即拿出带去的礼物,送给这位女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着谢过。中国的教授非常高兴地夸她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不想,当女孩退走之后,北欧的教授非常严肃地对中国的教授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必须向她道歉。”中国的教授大惊,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只听北欧的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你必须为刚才的夸奖向她道歉。当然,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因为这是她自己努力…  相似文献   

10.
笑不笑由你     
党同伐异刚上大学时,新闻系的一些新生由于不熟悉环境而经常迟到。有位教授对学生迟到特别不满,并表明不接受任何理由。一天早上,一位女同学又迟到。教授显然十分不悦,质问那位同学为什么迟到。她战战兢兢地回答:“对不起,我排队买您编写的新教科书去了。”教授听后,目光扫视班上其余的人,问道:那么,你们为什么没有迟到?不懂就问放学后,嘉嘉拿着一份未及格的试卷给母亲看。母亲看后,不耐烦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懂就问老师。”嘉嘉说:“我问过了,可老师就是不肯告诉我。”母亲气愤地说:“哪有这种事?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1.
大二那年,迁居日本的舅舅病重,妈妈去日本探望,我也办了休学去日本寄读了一年。 我寄读在东京的一所设有中文系的大学里,一边学习日语,一边和中文系的日本学生互相交流,小山晴子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山晴子是舅舅朋友的独生女,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刚一听说我来日本寄读的消息,她便匆匆赶过来,进门便问舅妈:“那个小中国人在哪?”舅妈连忙把我介绍给她。  相似文献   

12.
大学写作课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概念作文大赛”落幕之际 ,记者在上海采访了担任评委的部分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的一位教授对记者说 :“刚进大学的新生 ,写的东西大都有一个固定的套子 ,无论写什么文体 ,几十个人都差不多 ,有时连语调都是一样的 ,完全没有个性。”她把这叫做“中学生味”。众教授认为 ,新生入学 ,大学写作课的首要任务是去除他们的“中学生味” ,这个工作“挺费劲”。那么 ,这个不易去除的“中学生味”是如何产生的呢 ?笔者认为 ,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应试教育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 ,重视求同而忽视求异。求同 ,就是要求学生与老师相同、与课本相…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50年代,陈赓把核心技术、核心机密交给了一位很有才华且忠诚于国家的女教授。周围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不断向陈赓反映:这女教授的哥哥现在是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不能把重要工作交给她。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素质”养成与个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1月,笔者与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社会学者藤田英典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时特意请教在日本接近于我国素质教育的用语是什么?藤田教授认为,“可能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因为现在日本教育界基本上不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术语,在有权威的教育词典里也没有“素质教育”词条。但是,对“素质”却有一番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11,(7):8-8
一位网名“唐辛子”的妈妈在博客中感叹:“中国的孩子太辛苦了。”她带着8岁的孩子从中国到日本,发现中日两国语文课本的篇数之比是45:7。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课堂(小学)》2011,(7):124-125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虎妈战歌》一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一女也骂女儿是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1月27日,我和北京大学林焘教授访问东京日中学院。听了该学院负责人高桥海生先生的情况介绍,接着听了三位日本老师给日本学生所上的汉语课。老师们的汉语课,上得生动活泼,富于效果。比如,副院长吉田隆思先生正在上课,当我们走进课堂之后,他立即让学生跟我们对话,提了好些问题,诸如:“您从那里来?”“您叫什么名字?”“您的  相似文献   

18.
芦勤 《师道》2007,(4):11-11
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为中国培养了228位大学校长的圣地,她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母机”,中国的大学之母。她的名字叫北京师范大学。余秋雨先生曾说:“北师大是书写中国文化史永远绕不过去的学府。”李政道曾说,知中国必知北师大。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教师常用的问题是:“甲午战争哪一年爆发?”“签订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多少银两?”“抗日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而日本老师的问题却是:“19世纪日本跟中国打了一仗(甲午战争),20世纪日本又跟中国打了一场(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中国跟日本开战,你认为会在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打赢的几率有多大?如果输,会输在什么地方?”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国教师的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只停留在解释和阐明这两个层面上,而没有提升到应用、洞察的层面上来。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思想的机会,思维发展将会受到限制。那么,如何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启发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