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作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已经"深入人心",同时更因其生性多疑、残忍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狡诈"行径,多为士君子所耻。张作耀教授在其承担的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曹操评传》中给曹操以准确的历史定位,认为是"试图结束军阀混战的有功人",并在此前提下,"肯定其事功和诸多有影响的思想,有区别地对待其诡谲之情,非议其嗜杀以及酷虐变诈的为人",此三分,铸就了本书的学术特色。张先生认为:曹操其实"性不信天命之事",同时,也不慕虚名,而是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手段,建立实际的功业。张先生还以"建安文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题,特别分析了曹操的诗学成就以及他推动新文学、新思想运动的杰出贡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长久以来,诸葛亮被视为"智慧的化者、清廉的典范、爱民的贤相、正义的卫士"。在国人眼中,他几乎成为一尊"神"。而作为反映历史真实的评传,则必须以可靠的历史事实为根据,考察诸葛亮身上有哪些精神素质使得国人将之推上神坛,又有哪些治国理军的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吸取。《诸葛亮评传》作者余明侠教授,虽对三国历史资料及学界研究动态了然于心,但为写好本书,竟以年迈之身,溯江而上,千里跋涉,亲访武侯遗迹,故能以情理交融之笔,回答读者期待解决的问题。余先生认为:诸葛亮的根本思想是"兴复汉室"。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分析天下大势,提出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诸葛亮评传》详细分析了《隆中对》和《出师表》中所蕴涵的多方面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重视家教、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本文从《诫子书》的人文教育思想和自我教育思想着手探究,对《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方面的观点进行提炼、归纳、分类和整理,解析人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使这些教育思想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同,使这些教育思想更好服务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建设,为当今教育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家规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以家规家训为载体,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引领,以家风的涵养为保证,以德育人,以情化人,以志养人,以事成人。《治家格言》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治家格言》文约意深,通俗易懂,被尊为"治家之经",其主要思想内容体现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三个方面。新时代要以"文化自信"的视角来审视其继承与发展,用扬弃的观点继承精华、批判糟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是三国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与实践深受易学的影响。在治国实践方面,《周易》损上益下、惠民富民的思想成为诸葛亮治蜀的指导性方针;在军事思想方面,《周易》的为将之道理论被诸葛亮继承发展,易学的思维模式更成为他创制八阵图的基本理论来源;在人生理想方面,《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价值观贯穿于诸葛亮毕生的政治实践之中,对他人格的塑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诸葛亮的思想实践时,不能忽视其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静静 《语文知识》2012,(1):76-77,92
朱熹不光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见解深刻、思想独特的史论家。其三国史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诸葛亮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仅仅是重要人物之一,地位在曹操之下,顶多与刘备、孙权并列,是普通的"人",而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一度被异化为智谋之"神"。诸葛亮由"人"到"神"转变,是逐步提升的。而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一环便是朱熹。朱熹论诸葛亮较前人更加务实、深刻、独特。  相似文献   

7.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其所撰《诸葛氏集目录》,言所定《诸葛亮故事》凡二十四篇,又具体开列了二十四篇篇目。实则《诸葛亮故事》就是《诸葛氏集》(《晋书·陈寿传》记为《诸葛亮集》)。陈寿所编辑的《诸葛亮故事》(《诸葛氏集》),是有"事"有"文",即将诸葛亮的"故事"连同其文章按事类编辑成集。今从《诸葛氏集目录》以及古注类书尤其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诸葛亮集》可以考见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颜之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的基础上,写成《颜氏家训》一书以训诫子孙。此书曾被誉为"古之家训之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家教典范。其中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普遍的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中国家训的开山之祖。其中不仅蕴含了对后世子孙告诫教诲,在家庭伦理方面建树卓然,还提出了作者对于社会和现世的思想价值。"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看法。本文突破传统的从家庭伦理方面研究《颜氏家训》的角度,立足于《颜氏家训》的社会价值,对于颜氏家训中的社会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当今的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阅曾国藩家书及日记,有感于其家训思想是可育人,特取其精华,以飨各位。本文从持家、治学、修身三方面论述其家训思想,并将曾氏家训与《觑氏家训》作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伯庐的《朱子家训》、曾国藩的《曾子家训》是我国的家风建设名著。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总理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在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中写道:"习仲勋同志特别重视从严教子,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勤俭节约成了习家家风。"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的家  相似文献   

12.
古代私学与家训的发展对《颜氏家训》影响很大,《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结果,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与私学和家训的发展密不可分。《颜氏家训》是此前私学教育和家训集大成的标志,从《颜氏家训》之中,可以看出我国私学和家训教育发展的大致特征。同时,从私学的发展特征也可以看出《颜氏家训》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近来读到西安市委党校老教授胡觉照写给教育部的一封建议信,信中称"要把诸葛亮的《出师表》从中学课本中剔除"其理由是:一是《出师表》宣扬了"穷兵黩武"的思想,不利于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二是《出师表》反映了诸葛亮的愚忠思想,更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这种观点通过香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讨论,更以烈火烹油之势迅猛升温,大有"剔除"而后快的决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见解,不仅他的子孙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就是今天我们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细细品味,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慈爱之语的家训。作者于篇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德”是做人之根基,诸葛亮自然也就把“立德”放在了首位,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如何才能“立德”呢芽答案是“静”与“俭”。曾子在所著《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思想清静,然…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区别古今中外小说名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非佛而不佞道是《红楼梦》的辩证法思想之重点。《红楼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鲜明性。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2012,(11):19
早在秦汉,我国已有如《太公家教》、《诫长子严教书》、《诫子书》等家教著作,宋朝时家训已很普遍,明清时家训更是繁荣昌盛,可考者有60余种。其精髓如下:一、淡泊名利的情操。如明朝姚舜牧说:"凡势焰熏灼,有时而尽,岂如守道务本者,可常享其荣盛哉!"南北朝颜之推说"仕宦不可过两千石,婚姻勿贪世家",又说"良田十顷,堂室方蔽风雨,车马仅代杖策,蓄财数万,以拟吉凶急速。不啻此者,以义散之。"二、学习才艺的勤勉。南宋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  相似文献   

17.
辛海娟 《高教论坛》2020,(5):5-6,14
曾国藩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其家训思想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不仅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说服力,而且弘扬了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曾国藩家训对大学生树立轻物质重精神的生活理想、"舍小我成大我"的职业理想、为君子为圣贤的道德理想、淡泊明志救国图强的政治理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家训诗文书法美育思想述论陈水根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清王朝的大臣,曾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需要批判处很多。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教子书》、《与弟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家训思想。在他的家训思想中,有很多关于诗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结合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着重分析小说中人物诸葛亮的性格、行为、能力,探讨诸葛亮所谓的"智慧"给蜀汉集团带来的影响。提出诸葛亮"小智大愚"的观点,指出诸葛亮的智慧只是停留在微观的层面上,其人物本身并不具备站在宏观层面上审时度势的气魄和能力,他并没有那么"神"。  相似文献   

2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最早出于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主术训》。后经诸葛亮注入新的思想含义而引用入《诫子书》,遂成为“诸葛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与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博大精深,它的精髓至少能从哲理性、真理性和进取性诸方面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