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月7日下午,一位挂着E卡的来自东南亚国家的记者,停下他那平时急匆匆的脚步,站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门外,凝视着马路对面那座八层米黄色大厦,久久不肯离去。他趁有人过来,便掏出相机,指着那座镶着MPC几个字的大厦,请人为他拍下一张照片。 MPC,是英文“主新闻中心”的缩写。亚运会期间,这座北京国际会议大厦里云集了中外文字、摄影  相似文献   

2.
10月7日下午,一位挂着 E 卡的来自东南亚国家的记者,停下他那平时急匆匆的脚步,站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门外,凝视着马路对面那座八层米黄色大厦,久久不肯离去。他趁有人过来,便掏出相机,指着那座镶着 MPC 几个字的大厦,请人为他拍下一张照片。MPC,是英文“主新闻中心”的缩写。亚运会期间,这座北京国际会议大厦里云集了中外文字、摄影记者和大部分广播记者,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记者之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是一座大厦,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大厦的支柱,稳定是基石,坚持党的领导是它的核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是大厦的门窗。  相似文献   

4.
智能大厦起源于美国,早在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Coanectcut)州将一座旧金融大厦改建成的“城市广场大厦”,实现了大楼的自动化综合管理及广泛信息通讯服务,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随后智能大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尤以美国和日本为甚。我国也迅速掀起智能大厦热。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兴建的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和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2006年就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我们对“福利”两字有着太多的经历和感受,在本刊策划岁末的年终专稿时,我们将中国福利作为了最终的选项。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80年代试图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后.农民失去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最后庇护;而在城市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抛出了“福利大厦”;即使那些有幸留身其中的人.也在残破处感到了寒意。于是部分人开始抱怨这场改革.指责市场的冷酷.渴望回到政府“温暖的怀抱”。 于是.政府启动“再改革”。但置身于争论的漩涡中,“再改革”成为一次次应急式的修补。实际上.要重建这座大厦,首先需要确立的就是它的方向与目标.而这些原则将是必不可少的; 公平:没有人应该被抛弃.但也不可能是乌托邦式的平均; 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任何一方均难独力支撑.须由两者合作且竞争: 公共决策:它不能来自于政府的闭门造车.而应来自于公众的参与及各方的充分博弈; 适度:超越国力和国民承受力的福利.只会消耗国家发展的持久力和国民进取的动力。 以这些标准.我们既可以检视过去.也可以勾画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邢玉娟 《大观周刊》2012,(52):186-186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实生活也急需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作校训。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佚名 《出版参考》2010,(5):49-50
这座神秘的“女儿城”里住着25000名女子,她们来自欧洲各国.视男人为“洪水猛兽”。该城禁止男性进入.任何男人若敢越雷池半步,都会被女警察打得遍体鳞伤。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女子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她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就跟着安徽女孩冯碧君一起,去体验那里的独特风情。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18日凌晨6时整,温州市区上空连续爆出5声震耳的闷响,“全国爆破拆除第一高楼”———温州中银大厦在2.5秒钟内灰飞烟灭。爆炸工程总指挥陆光中宣布:中银大厦向南定向爆破成功!“烂尾楼”的背后是“豆腐渣”“腐败楼”备受关注的温州中国银行大厦(中银大厦)是一座温州市闻名的“烂尾楼”。它坐落于温州市区学院路和车站大道交汇处。大厦共22层,楼高93.05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系框架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楼投资六千多万元,由广东省茂名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七分公司负责承建。大厦于1995年6月开工建设。令人蹊跷的是,该大厦建成…  相似文献   

10.
许凤才 《出版参考》2010,(10):32-32
有一年.日本最大的帐篷生产商、太阳工业公司董事长能村先生想在东京建一座新的销售大厦。善于动脑筋的他想,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只建一座大厦,不仅一时难以收回成本,而且大厦每日的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怎样能做到既建了大厦.又可以借此开拓新的市场呢?  相似文献   

11.
平台飞架地铁巨手擎起大厦———北京市城乡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巨型楼台纪实本刊记者魏振刚近日,在北京地铁环线站矗立起一座十分引人注目的巨大平台。这座由2.5万吨水泥、3000吨钢筋组成的高15米的巨大平台将作为“人造地皮”,不久就要在其上营造两栋高...  相似文献   

12.
南山路136号和138号是中国现代知名学陈大齐先生的别墅。根据原始档案资料记载,这处别墅占地3亩7厘4毫,大院内有主楼和附属房屋(5座小平房),主楼是一座两层的四开间西式楼房。当年,整座别墅的建筑面积曾经为634.81平方米;如今.这里仅剩主楼一座。虽然这座别墅一直保持着“陈界”界石,但是,当地人却喜欢称呼它为“长桥别墅”,因为当年这处别墅的门牌号为“长桥14号隔壁”。  相似文献   

13.
人们如果从西单顺着宽阔的复兴大道一直往西走去,出复兴门,就可看见马路南侧一座米黄色的、美丽雄伟的大楼,这就是建筑在北京的我国的广播中心——中央广播大厦.中央广播大厦是一座两翼有四层、中央有十层的大楼,加上顶端的小亭子共十一层.建筑面积共两万多平方公尺.电视塔高达八十七点五公尺.广播大厦是一个综合性的建筑,它的全部设计主要是由苏联专家做的,我国的工程师参加了一部分配合设计的工作.大厦里绝大部分的技术设备都是苏联供应的,整个工程的施工也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如果你走进这座大厦,就会被这座大厦工程规  相似文献   

14.
在布加勒斯特凯旋门北端宽阔的火花广场上,矗立着全城最雄伟的建筑火花大厦。这是罗马尼亚的新闻和出版中心,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就是光明和文化。火花大厦总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走廊和通道总长六十六公里,办公室、会议厅、礼堂、车间共一千二百多个房间,从地面到顶楼尖端高一百零五米,有六千多人在内中工作。这座宏伟大厦开始建筑于1950年,那  相似文献   

15.
亚历克斯·琼斯曾在《正在逝去中的新闻》中这样描述传统新闻业:“新闻行业的大厦已经被釜底抽薪,摇摇欲坠.”①不可否认,当下的传统新闻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互联网的冲击、资金的困境、信任的缺失都在动摇着这座“大厦”的根基.根据2019年路透社对多个国家的调查,用户对新闻的平均信任度仅为42%,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信任自己使用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6.
普通人的时问按照白天黑夜计算,但废墟下的人是按小时甚至分秒计算。两个普通志愿者意识到这一点.决定在夜里进入一座“死城”  相似文献   

17.
孙洪 《声屏世界》2004,(1):47-48
所谓“经营节目”并不是搞“有偿新闻”,而是充分挖掘节目在发挥社会效益、作用于人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地引导观众、开拓市场,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电视节目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各省级电视台应如何经营好这座“电视大厦”,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电视产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一座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别以为这是说大话。那是什么让这么多的人“觅香”而来呢?全因为公厕建盖在一座优质小学的旁边。为了让孩子上到好的学校,家长们是抓破了脑袋。这是昆明市副市长梁晓谷讲的一个案例.而这个案例就发生在昆明。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11日,新华社发出一条醒目的消息:被称为温州“腐败楼”的中银大厦将以定向爆破的方式“了却残生”。届时,这座6年来被当地群众关注的烂尾楼,将随着隆隆的爆炸声“寿终正寝”。想不到两个月过去了,炸楼仍不见动静。可不,建楼容易炸楼难。这是一座“中国爆破第一高楼”,难度可想而知。一家似乎被认定胜券在握的企业因独享其成且承爆条件不达标而被淘汰出局。现在,炸楼工作真正开始浮出水面。记者从温州有关方面获悉,温州市政府决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爆炸这座“中国腐败第一楼”。2003年11月20日,全国有7家能承担爆破的特殊企业报名参…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6,(3)
情系“沉香亭”刘少鸿长安城里有两座沉香亭。一座是属于宫廷的,一座是属于平民的。属于宫迁的沉香亭只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属于沉香亭则是一庄内涵丰富的文化殿堂。由宫廷到平民的过渡源于一个人,这就是诗仙李白.三章《清平调》,使沉香亭和诗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