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人正处于人生观的形成初期,这个群体的人际交往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要从青年人际交往的心理视角分析,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与和谐的个性,促进青年大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具有直观现实性、社会共鸣性、流行性、多样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其之所以吸引青年大学生,是因为它与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性相吻合.同时,它也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思想文化环境、网络信息环境、大学校园及大学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构建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思潮引导方式要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大学生共识的校园文化,借鉴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注重核心价值体系显性引导与隐性渗透的结合;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净化网络空间,构建文明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学青年文化及教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群体文化的成因是多层面的.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或两极性特征,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与对现代文化的困惑、积极参与与消极抵御相悖的现象同时并存.为此,教育对青年文化的选择功能应相应增强,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年文化作为反映青年群体存在方式和思维状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大学校园一直是其最积极、最活跃的氛围所在。由此,青年文化间接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语境,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有效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彰显话语效果,就必须理性看待青年文化,以相互间的开放互动不断实现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只有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在大学校园里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要坚持人际交往的正确原则,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孟富仙 《文教资料》2010,(19):215-217
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情商的重要性及可培养性的基础上,从自我认知、自我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及人际交往四方面,探索了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对高校青年志愿者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活动有利于促进其个体心理及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青年志愿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与其他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交流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且在志愿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找到了成长的方向。可见,青年志愿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着重分析了青年志愿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并逐步成为世界大国的背景下,中国国民需要具备大国心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作为肩负国家建设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更要树立大国青年心态。随着90后步入大学校园,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90后大学生树立大国青年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博客等一系列新型交流平台在青年群体的生活中愈发普及。本文旨在介绍青年亚文化相关概念的前提下,以分析大学校园中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现状和发展为基础,将辅导员团队博客作为中坚力量,对引领青年大学生亚文化健康发展进行探讨,以此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大学校园中刊播“中国梦”系列宣传画,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觉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基础和社会主义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赵慧敏  吴琼 《文教资料》2010,(6):214-215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本文主要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际关系矛盾的现状、成因、特点和大学生人际关系变化特点,并就构建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进行了哲学探完。  相似文献   

12.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习和就业的问题,还有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心理误区.以至出现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障碍等问题.对此,大学生应从学习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技巧和培养多种能力入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以来,出生于1995年及以后的学生陆续进入大学校园,我们称之为"95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而民办高校的"95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在大学人际交往适应性方面存在对待网络的依赖性强、人际交往目的功利化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试图理清上述人际交往不适应的调适措施,如引导情感、提高修养、朋辈影响、网络纠偏等方式,来应对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自组织一直是大学校园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青年自组织在组织特点和活动特点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课题与新挑战.通过详尽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的合法性原则、接触性原则、差别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青年期;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自我发展的必修课,而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冬  崔月英 《林区教学》2014,(12):124-125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个性鲜明的90后一代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学习人际交往是实现9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根据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思想行为特点,深入分析当前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提出提高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多样化,修改特征和交友方式迵然有异,大学校园是一个良好的社交微环境,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若不掌握一定的技巧也会导致一些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甚至会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缺陷而陷入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困境。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掌握一定人际交往原则,学会适当运用语言艺术是十分必要的,语言艺术如何运用则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人文关怀.当前青年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信仰新特征意味着纯理论与逻辑相结合的信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需要,对青年大学生非理性情感因素的关注使得信仰教育生活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合理引导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营造信仰教育情境、推进社会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选择、形成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群体化的成因是多层面的。我国当代大学生化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或两极性特征,对传统化的否定与对现代化的困惑、积极参与与消极抵御相悖的现象同时并存。为此,教育对青年化的选择功能应相应增强,以促进大学校园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贫困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