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教师素质和学校领导的能力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范围里,学校是课程决策的中心,而校长则是推行校本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实现  相似文献   

3.
陈斌 《学周刊C版》2019,(22):54-54
一般而言,课程主要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同的课程侧重点不同,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校本课程是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具有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其对于启迪学生心智、扩展学生知识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农村小学各项课程资源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学校方面应该注重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英国一直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传统。在课程开发内容方面,英国的校本课程包括综合性、地区性和适应社会的变化课程,中国和英国相比较,作为文本的校本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理念都有不同。由于从课程与知识观、课程与权力的视角以及权力机构对课程知识层次的体认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就直接导致了中国和英国有着不同的校本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开发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资源层面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主要实践模式。对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主要采取五种策略进行,包括资源整合、资源更新、资源共享、校本开发和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6.
李晓霞 《教师》2013,(28):127-127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红霞 《教师》2013,(6):21-21
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依照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区的实际需求与客观现实,设计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的课程,促使其全面发展。要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张卫平  罗国军 《教师》2010,(2):117-118
笔者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合理,但职称结构不合理;农村体育教师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但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内涵了解程度低: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表示认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体现了“以学校为本”的校本课程目标;多数学校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多样性,且在项目选择上呈多样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从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学科化、教材化、活动化、师本化等误区。走出校本课程开发误区的对策有: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为校本课程合理定位;多类并举,规范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课程监管与督导,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推进课程开发常态实施。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论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因而创建学校特色的关键在于课程与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特色的创建提供了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立足点创建学校特色有以下策略:提倡校本管理;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更新是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促进学校更新的目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具有针对性、独特性、适切性的课程。校本课程特色形成的机制是:基于学校,联系社区;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将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同一过程之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系统。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学校更新的基本主张是:在共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学校的更新,以特色课程的实施为轴心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注重设计顺序。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校生活和变革教学方式为目的,后海小学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发展走过六年的探索之路。本研究目的在于刻画此校本课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究其内在的课程发展机制。在过去五年间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件收集的方法采集资料。研究发现,呈现出情境分析模式下校长课程领导教师跟进的课程发展机制。此脉络中校长课程领导是与行政领导的结合体,培育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教师表现出有限的课程领导空间,在开放的学校氛围中,教师课程领导空间的拓展并不在于外在赋权而要依靠内在的专业成长以及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课程概念五要素说,是全面认识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认识发展有序调控的一种人类实践过程,学校课程权力运用的调控机制,国家、地方、学校(校本)的"课程权力合力"立足于学校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应是学科课程的合理认识与开发,而不是在两种课程对立对比认识中,否定学科课程的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