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模糊话语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以显性和隐性数据为取向的精密级阶。模糊话语的生成是,言说者根据意向态度(使用模糊话语手段)将意向内容(想要表达的内容)置于以相邻关系为中介所形成的精密级阶连续统中,按照"表达度"的要求进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反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识别的过程也显得比普通话语交际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评述反语理解模式,集中探讨听话者识别反语的工作机制。在理解反语的过程中,词汇处理机制是启动语境机制的基础;语境机制在反语识别的早期能促进显性意义的激活,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文婕 《双语学习》2007,(5M):45-46
反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识别的过程也显得比普通话语交际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评述反语理解模式,集中探讨听话者识别反语的工作机制。在理解反语的过程中,词汇处理机制是启动语境机制的基础;语境机制在反语识别的早期能促进显性意义的激活,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在于使用的观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意向理论等语言哲学思想得到启示,意义的习得与所处的语境、说话人的意图有很大的关系。将语言哲学的观点融入外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中心,探讨设计出符合课堂学习风格的教学目标及方法,旨在提高公共研究生英语的综合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到反语来表达自己的责备,抱怨,幽默等。学术界对于反语也有很多研究,但在反语的认知过程上还具有争论,本文认为应该以连续体的形态来对反语的认知过程进行表述,而反语所造成的反差效应也会强于现实语境和同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五、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运用与说话人的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样的修辞方式叫反语。  相似文献   

7.
胡靓  曾琪 《文教资料》2010,(17):26-27
反讽话语即反语,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心理现象,它反映了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语境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动态语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信息的认知和处理。因此在实际交际中反语的理解,同样离不开动态语境。本文主要从认知交际的角度讨论反语和动态语境的关系,从而更进一步说明了它也是一种认知方法,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相反的角度去概念化生活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刘沛 《文教资料》2011,(23):42-44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中的常规关系理论来研究隐喻。要理解一个隐喻中不完备的字面表达就必须依靠其隐性表述所体现的常规关系对显性表述进行补足/阐释。另外.由于常规关系可抽象为相邻性肼目似性.我们也可以利用相似性说明隐喻的理解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告中的反语通常运用含有贬义的语言描述产品,通过这种说话方式,表现出幽默、真诚的一面,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得到他们的信任,达到很好的宣传促销效果。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解读广告中出现的反语,进一步揭示反语在广告中的语用效果,以期对广告人创作反语广告和消费者理解广告中的反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观反语的语用研究,并从认知语境顺应性的角度对反语进行诠释,指出反语的使用、识别与理解依赖并顺应于认知语境。反语的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着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地运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是一个顺应语境的语言的选择过程,从而达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小心X”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祈使句,表示“提醒或警告某人”,在该结构中,动词小心后面的X表示的是一个句子,但在语言形式上是由NP、VP、AP来实现的.X表达的意思之所以由词组来实现,是因为说话者的意向态度影响了其意向内容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指引说话者通过相邻、相似关系,推衍出一个高层级心理模型,以表征其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同时再将此一心理模型映射到句法结构的表达上去.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海外英语》2012,(15):260-262,272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该文从语用的角度指出反语不一定都是违反质量准则以及维护礼貌原则,试图以隐性展示理论解决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同时用语言顺应论来阐释反语的语用成因.依靠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语境、来讨论反语的理解。最后指出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范中军 《天津教育》2021,(5):60-61,64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能随口说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有的人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语言,让人回味无穷;有的人说出来的话语通俗易懂……真正的语言艺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语境的意义     
语境是针对语言表达与理解而言的,有解释功能和选择功能,可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语境参数公式可为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提供较为方便的工具.认知语境中的认知模式是确定的,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涵义是随语境而变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说的是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共有背景知识,斯珀波和威尔逊的认知语境是指人在认知语言意义过程中的语境.传统语境研究中所提语境并非都是静态语境,动态与静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语境也是语境因素.语境的形而上学表述会模糊其本来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不礼貌言语的突出特点是言说内容威胁到听者的面子,使之感到不快、尴尬。文章通过对Verschueren的顺应论进行改善,将其分为表层顺应和深层顺应。表层顺应即维氏的语境顺应,增添的深层顺应包括交际策略顺应和交际态度顺应。改善后的顺应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该类日常生活中,既表达了言者对听者尊重的交际态度,但言说内容又极其不礼貌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短篇小说《小嘴不停》充满反讽意味。遍布全文的矛盾对立因素,叙述者有意为之的夸大陈述和克制陈述是破解文本反讽蕴意的关键。《小嘴不停》的反讽是一种铁凝式的温婉的反讽,它源于铁凝"对生活永远的体贴、理解和爱"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17.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角度探讨反语问题。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说话人在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8.
英语会话要求会话者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具备了运用语言外知识 (即语境 )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会话与对话的语气语调与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会话规则有关 ,英语会话教学应密切结合语境进行  相似文献   

19.
《笑傲江湖》的语用模糊现象可以从说话人、听话人及非对话无声语言三个角度加以分类,通过对其在文本中的显现方式和作用分析,探讨了语用模糊现象在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存在及价值,并提出语用模糊认识框架可以拓宽到无声语言层面。  相似文献   

20.
冯玉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运用了戏仿式的叙事技巧,表现为以神话书写和传奇再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叙述策略。这一叙事技巧既在戏仿性的书写中以神话性思维再现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意义,展现人类精神的超越与梦想;又以现代语境为映照在戏仿中形成一种解构式的幽默化、嘲讽化和戏谑化的叙事格调,形成对传统神圣化的宏大叙事的非神圣性意义体验。在文本叙事中神圣性和戏谑性的双重格调形成作品一种内在的意义张力,从而使其写作具有了丰厚的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