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同一关系”论和以魏寿镛、周侯予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并列关系”论,是现代儿歌童谣逻辑关系理论的两大传统主流观点。其生命内核均是指向民间的,未能涵盖现代儿童文学视野下的文人创作儿歌是其“硬伤”。就当下儿歌、童谣的存在现实而言,儿歌、民间儿歌(童谣)、文学(创作)儿歌j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以儿歌为“母集”、以民间儿歌和文学儿歌为并列“子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时文选萃     
北京小学生唱响“新童谣”北京市近日发起用健康新童谣取代“灰色童谣”活动。新童谣一改灰色童谣的消极内容与低下格调, 贴近儿童生活,朗朗上口。这些新童谣大多由教师和学生创作,充满稚趣天真:“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我已备好伞一把。”“放学  相似文献   

3.
封面故事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绿色童谣我传唱》校本课程组的少先队员们,把胡锦涛爷爷的“八荣八耻”编成了童谣,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拍手游戏歌表达了心中的道德准则。童谣琅琅上口,好记易学,现在孩子们都能熟练演唱。图为《绿色童谣我传唱》校本课程组的老师在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演唱“八荣八耻”道德歌谣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史峰 《福建教育》2005,(5A):16-16
灰色童谣不是凭空而生的,把传唱“灰色童谣”的账算到孩子们头上,委实有些不公。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不断发展,为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我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德育途径。特别是“以童谣为载体,探索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系列教育,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他们亲自指导教师把童谣教材化,编写了《学写新童谣》教材,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并向学校各方面辐射,形成了我校新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说起童谣,大家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等等。童谣,陶冶幼小心灵的音符,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但是,现在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带有暴力、黄色内容的“灰色童谣”却在孩子们中间广为流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经常与同学“分享”痞子童谣,“读书苦、读书累”是最受他们欢迎的一首。一些孩子的言论让人吃惊:“不会童谣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  相似文献   

9.
<正>童谣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又能培养幼儿口头语言、记忆、理解等能力,还能体验童谣所表达的情感。苏州存有大量的传统童谣,通过传唱童谣,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苏州地方方言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情感。苏州的童谣更是非常有趣,也蕴含着苏州的语言特色,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普通话,导致苏州话都不太会讲了。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童谣活动,接下来我结合本学期对此课题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杨登明 《教育》2013,(9):41-41
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结合《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开展“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主题教育活动。校长杨英介绍,所谓“童真教育”就是尊重儿童自然生命状态,顺应儿童天性,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研究,善待个性差异,关注儿童真实的发展需求。图为该校学生在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1.
“读童谣”是盲校低年级音乐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以儿童耳熟能详的童谣配以有规律的节奏呈现,凸显盲校低年级音乐课程教学从兴趣出发、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新教材还针对一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在“读童谣”栏目中设计了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将一定的“身体律动”“训练感知觉”“矫正与康复”功能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2.
沈惠玲 《福建教育》2005,(5A):20-20
健康童谣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开设了“校园童谣课”,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四部曲”,让孩子们唱响“校园新童谣”。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一种由巧改唐诗、歌词而创作的语言诙谐的新式童谣,在校园风靡一时。童言无忌,新式童谣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听觉冲击。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小学生现在传唱的一些童谣,不仅没有丝毫的美感,而且“另类”得让人不可思议。这些童谣语言粗俗、格调不高,却以惊人的速度在校园里流传。一位教育专家发出感慨:“校园童谣让人尴尬让人忧。”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我们应该播撒健康向上的种子。学校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熔娱乐、审美、教育、认知于一炉的童谣,遗憾的是,这样的童谣现在实在太少了。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旨在通过赏析校园流行童谣、…  相似文献   

14.
“放寒假,心舒畅。夏老师,去家访。叮铃铃,门铃响。小刘浩,把门敞。请进请坐,茶端上,拿出水果, 摆上糖。夏老师,工作忙,还把其他同学访。刘浩送到电梯旁,欢迎老师再来访。”在我班召开的“唱童谣,学礼仪”主题班会上, 当老师把寒假去刘浩同学家进行家访,刘浩热情有礼貌地接待老师的情景用童谣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同学们兴奋极了。他们抑制不住自己创编童谣的冲动,即兴编起礼仪方面的童谣来。有的同学把自己进校向老  相似文献   

15.
在开展唱童谣活动中,我立足于“童谣”的“童”字,调动儿童说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编童谣的积极性,搜集和儿童生活结合紧密的题材,鼓励学生积极创编。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让学生爱读、爱唱童谣的表现形式易于被儿童接受,题材接近儿  相似文献   

16.
要真正将教育目标落实到实处,关键是把握好“制定”、“实施”、“检验”三个环节。 一、合理地制定目标 合理地制定目标应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 1、目标的针对性 学期目标:应以上学期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本学期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如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薄弱,本学期就应当把提  相似文献   

17.
杨莉 《广西教育》2013,(20):36-36
本学期,“助学型课堂”在我校继续广泛开展,笔者试以人教版高一英语上册第10单元口语课“AreWeen—dangered”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助学型课堂”的操作方法展开教学。 以“学”为中心,笔者把本节课设计为“五环节课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校园是纯洁的,是充满阳光的。“灰色童谣”是多么可怕啊!它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像感冒病毒一样传染给同学们,使人态度颓废,不负责任,不求上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如一阵春风吹进校园,教育少先队员们睁开雪亮的眼睛、支起敏锐的耳朵捕捉这些引以为耻的事物,并用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一曲曲向上的、积极的童谣,把“灰色童谣”赶出校园,还同学们一片洁净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打开书柜/把小说翻翻……”时下,少年读书郎哼唱爱情歌曲已不是什么新闻,一种语言调侃的另类“校园童谣”在中小学校开始流行。《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刊出《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教育界及社会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快乐的童谣     
[美玫的话] 这期“小舞台”编发了一组健康活泼的新童谣。童谣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可爸爸妈妈的童谣词儿太老了,唱起来没劲;眼下流行的一些“灰色童谣”又思想消极,内容低下,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怎么办? 为了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纽委会办公室在征集、评选歌曲的同时,又向少年儿童和成人征集能体现民族精神并深受少年儿童喜爱、便于流传的新童谣,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下面这些童谣是美玫从来稿中精选出来的,推荐给大家,美玫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创作更多更好的新童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