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彬彬 《学周刊C版》2019,(9):111-111
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小学语文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教学效果就不是非常理想,为此,本文针对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程式化、功利化和无效化的困境,此类情况在文学类文本的教学上显得尤其突出。我国学者把英美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概念迁移到我国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形成了新的"文本细读"的理论范式。该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祝福》第一部分为例,就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作一探讨,以此作为阅读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3.
改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需转换理念,创新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转换角色,融入作者意识、出题者意识、阅卷者意识,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性。以《一种美味》阅读教学实践为例,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抒情的方式将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增强文本艺术感染力的效果,是文学类文本最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文学类文本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审美、鉴赏及写作等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是因为阅读策略教学的相对薄弱,制约了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本文具体分析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内涵的外在表现体现在对阅读文本的阅读教学,阅读文本的呈现形式表现为文学文本和非文学类文本。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更多的关注文质优美的文学文本,而边缘化非文学类文本。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完整的教学场,非文学类文本不仅要走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视域,而且还应该有适合的教学路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党菲 《知识文库》2023,(17):17-20
<正>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教学途径之一便是强化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以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中考考查的主要板块。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阅卷工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正是备考的难题所在,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文学类文本包括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的文本,一直都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提升高中生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高考胜算,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本文将从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三个角度来分析优化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多为文学类文本,这类文本不但表现手法丰富,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哲理、深厚情感。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题目、关键字词、段落结构和助读材料这四个抓手,引领学生深度触摸文本,真正去读懂和欣赏文学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周琦 《考试周刊》2014,(61):26-27
<正>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一种,其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江苏省语文高考中,文学类文本常常是命题者的"心之所属"、"分数大户"。既然文学类文本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师生是否在平时学习中对之投以相当的热忱呢?回答是否定的。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高中阶段,文学类文本,因为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运用多样的文学手法,显得深邃而蕴藉,成为语文教师喜爱的文本教学内容,讲也好,导也好,都可从容应对,如鱼得水。实用类文本,虽然内容和形式没有文学类文本那么多的曲折和变化可供教学处理和选  相似文献   

11.
<正>文学类文本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文本类型,高中语文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经典的文学类文本,文本的语言、形象、内涵、情感和技巧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极其重要。而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语文试卷,是课程教学的一种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文学类文本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文本类型,高中语文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经典的文学类文本,文本的语言、形象、内涵、情感和技巧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极其重要。而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语文试卷,是课程教学的一种评价方式,通过分析文学  相似文献   

13.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和高考测试所面临的止于“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尴尬,本文从阅读形态上分析了“言”“意”转换的机理,指出了做到准确“意会”和有效“言传”的途径,并进一步以悖论的角度提出了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不必非要精确地“言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新闻等。阅读此类文章,通常要求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掌握主要表现手法,准确概括作者在文本中所持的观点态度等。其阅读过程较多涉及理性思维,其文本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占据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江山的当下,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被挤到边缘地带,不同程度地被弱化着。"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内容重复化"等问题在论述类文本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教学环节为读懂课文、了解观点、研究写法、联系生活四步骤,教学点总在论点、论证、论据等基本知识上打转。  相似文献   

17.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语文学科明确提出要"适度增加学生阅读量",取消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2个模块"二选一"的选考模式,将2个模块均作为必考内容。这进一步提高了对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简要解读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求的基础之上,通过探讨高中语文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学解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涵盖的文章主要是散文、诗歌与小说等文学类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文本解读面临的困境,探索初中语文教材中优化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对策,以期为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解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文学类文本主要指的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认证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形态多样,包括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等。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文学类文本是十分“令人头疼”的,纵观近几年的试题,可以发现这类文本阅读占据的分值较大,但许多学生失分也相对严重。当看到这类文本时,一些学生认为难度大,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干脆不做。其实,这个模块正是学生最容易拉开距离的习题。此时,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中的指导者、辅助者,就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知识,掌握更多阅读、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20.
纵观语文试卷,学生最感头疼的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20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得分率较低,一般维持在9-11分、能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能力,是很多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其实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所以得分率低,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生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差.而在于答题时,往往不知出题者的意图在哪里.答题角度不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