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专著,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清人严元照的《尔雅匡名》、汪蓥的《尔雅正名》都是针对《尔雅》用字进行研究的著作。此外,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俞樾的《尔雅平议》等也涉及《尔雅》用字的考证。前贤在《尔雅》文字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限于语言材料和研究方法,他们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尔雅》在两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注本文献系列,这一文献系列蕴涵了丰富的文献价值。首先,在对《尔雅》的不断“具体化”和“重建”中,构筑了一个《尔雅》流传与研究的学说体系。其次,保存了一些其他的古代文献资料,为今天全面了解古代文献的流传、存佚情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折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诸方面信息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一切经音义》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字书,在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其记载佛经用字,及其本身刻本用字的整理,就《一切经音义》刻本用字的学术价值作一考析。  相似文献   

4.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训诂专书,在古典经学史和汉语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学者黄侃先生称之为“诸夏之公言”、“经典之常语”、“训诂之正义”。自汉代《尔雅》成书后,学者纷纷为之注疏,最著名的有: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北宋初年邢昺的《尔雅注疏》、清代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其中,郭注、郝疏等倍受称颂,独以邢昺《尔雅注疏》,所受贬斥多于褒扬。本文作者初涉训诂领域,在研读《尔雅》的过程中,从邢疏中多受启发,感到对它贬抑过甚,似有不公,特为浅析,以就教于前辈学者。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时期是训诂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与先秦散见于典籍文献中的训释形式不同,汉代出现了较多的系统的、完整的训诂专著。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作为训诂学史上的代表著作,理所当然地成为后世词书编纂的楷模,《方言》《释名》等古籍的编纂也模仿了《尔雅》的体例,但各有不同。《尔雅》《方言》的发展脉络可说是汉代乃至整个训诂学史上最具重要性的训诂内容之一。其中《释宫》《释天》《释草》中的一部分名物释义,通过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并把古代的事物名称和现代事物的名称作一比较,可以揭示《尔雅》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尔雅》称之为"小"是相对《尔雅》而言,作为一部训诂专书和小型字典,模仿《尔雅》而成,并对《尔雅》做了不少增益和补充,其价值非常重要。作为一部"雅学"专著,对后来此类著作及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有助于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玉篇略》作为受到中国《玉篇》影响的系列字书《和玉篇》的其中一个代表版本,通过对其反切用字的梳理和对比,可以初步考察日本《和玉篇》与中国《玉篇》以及周边其他辞书的关系,进而从中日字书传承的角度对《和玉篇》和《玉篇》作出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8.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沟通“正统语言”与其他语言系统间的词义关系的词学专著。它在语词训释实践中。反映了诸多训诂原则和训诂方法,开创了中国训诂中的“词义互释”方法和“义界释词”方法,为训诂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鬯《香草校书》中含有大量文字训诂语料,在校勘方法上,于鬯善于从文字训诂角度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形成了其独特的校书特点。但这其中糟粕与精华并存,须研究者深加考辩。本文以《香草校书》校《尔雅》为研究对象,以条辩的形式对校《尔雅》的若干条内容进行考释,肯定其有价值的地方,对其错误之处予以辩正,从而较客观地呈现其学术价值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字汇》对后世字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也有字头字形错误或重出、反切用字与被切字相同或叶音与本音反切用字全同、释义不明或错误、异体关系失于沟通或不合体例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字汇》对后世字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也有字头字形错误或重出、反切用字与被切字相同或叶音与本音反切用字全同、释义不明或错误、异体关系失于沟通或不合体例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小尔雅》约成书于《尔雅》之后、《说文》之前 ,作者旧题汉·孔鲋 ,实属托名 ,自魏晋之际始得流传。它作为一部训诂专书和小型字典 ,系模仿《尔雅》而成 ,并对《尔雅》做了不少增益和补充 ,故有附于《尔雅》而并存的价值 ,尤其是其中为《尔雅》所无的关于度、量、衡的内容 ,别有独特价值。作为《尔雅》之后第一部“雅学”专著 ,对后来此类著作及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的“反义同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反义同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汉魏经传训诂文献中就记录保存了的大量例证。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开始了对“反义同词”现象的探讨。钱大昕称为“反训”,胡朴安称为“相反为训”,皆是从训诂角度对“反义同词”的认识运用。“反义同词”形成原因多种,字数众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消长分化。而且两个相反意义有时又不易区分,以至有误解误传误用、至今不为人所识解者。  相似文献   

14.
《尔雅》同义词的界定,既涉及对同义词的一般认识,也涉及对《尔雅》释例的认识。我们以“一义相同的聚合标准审核该书词条,符合这一标准的,词条中的词就形成同义关系,否则就是非同义词。《尔雅》的训诂形式非常复杂,既表达同义词,又表达非同义词。  相似文献   

15.
唐代正字运动蓬勃开展,颜真卿深度参与了正字运动,并手书《干禄字书》。同时,正字运动也对他的书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发现,以《干禄字书》为时间节点,颜真卿此前的创作中通、俗二体用字较多,而在其后的书法实践中正字选用大幅增多。可见,正字规范对其晚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国末期的训诂专书《尔雅》,在汉代影响巨大,这可以从汉代注释中对《尔雅》的经常引用得出结论。东汉郑玄在注释中明确引用《尔雅》43条;其暗引情况可以通过对比《尔雅》训条与《郑玄辞典》中汇集的郑玄语词训释来考察,结果发现两者训释相同或相似的词条约有490例。郑玄明引和暗引《尔雅》训条数合计约占《尔雅》训条总量的12%,可见郑玄语词释义对《尔雅》继承颇多。  相似文献   

17.
从《汉书·艺文志》把《尔雅》附入《孝经》类以来,魏晋六朝隋唐目录关于《尔雅》类训诂书的归属即不尽相同。通过对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隋志》、两《唐志》等目录关于《尔雅》归类的分析,结合《七志》《七录》《群书四录》《古今书录》《四库书目》等亡佚目录线索,对《尔雅》类训诂书由经部到诂训类再到小学类的归类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尔雅》的归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学术发展、目录著录宗旨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简化字就字形而言不少是古已有之的,其中有一部分本有其字,后来由于其存在结构或理据上的优势被用作正字的俗体,而且被简化字所沿用,从而造成了汉字同形的现象。这部分汉字由于使用频率低、缺少文献用例,且在字书中的解释语焉不详,相关研究以及大型字书的编写只是照录古代字书而疏于甄别,因此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以简化字的同形现象为出发点,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此类汉字的源头和演变过程,以期对全面认识简化字和完善大型字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郝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