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哈萨克族的惯用语是固定结构关系和完整意义的词语组合。它是由词语组成的定型短语,但又区别于一般短语。一般短语是实指,而惯用语是字面意义的虚指。它的修辞手段既有一般共性,又有独特个性。从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和对偶5个方面揭示了哈萨克惯用语的修辞手段,概括了其修辞手法,展示了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疆玛纳斯县清水河乡是哈萨克民族乡,团庄村是其中汉族、哈萨克族混居之所。这里定居的哈萨克族和汉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互为影响,但各自又保留着不同的习俗。团庄村哈萨克族记忆着自己祖先有关部落、符号、印记等,也巧妙地把游牧和农耕两种经济方式和文化样式融为一体,反映了新时期游牧生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其中来自古代各族源民族的文化彼此融合,构成了哈萨克文化的基本骨架,同时,和外族源民族的文化相互撞击,彼此融合汇铸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哈萨克文化。哈萨克叙事文学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物质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礼俗文化的民间性特征和生存思维方式的稳定性特征,是了解、认识哈萨克文化的珍贵文献,也是哈萨克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沈玉保 《学语文》2004,(4):4-44
比喻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也是很便利的构造词语的方式。以比喻方式构造和引申出来的词语容易感知、理解和记忆,人们很乐意接受比喻式词语。汉语常常以比喻引申的方式形成词的新用法,增加词的义项,这既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又经济简约。如“分流”的本义是指水分开流向不同的地方,现在喻指将人员安置到其它不同的岗位上;“接轨”的原意是连接铁路轨道,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比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修辞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比喻的传统解释往往强调其表达功能——使话语形象、生动,以及能塑造话语风格,但比喻同时还是一种体验事实的方式,是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方式,是对于真理的一种想象性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把比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较之与纯粹的修辞法,更切近于比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民族图案纹样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地毯、衣饰、家具、器皿、乐器、马饰等物品上都绘有不同的图案纹样。图案纹样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的意志和精神的物化。古老的哈萨克民族图案纹样艺术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纹样形式的形成有赖于历史的生成与积淀,印记、装潢、文字、宗教以及生活方式等成为形成哈萨克图案纹样艺术样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人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它是通过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象来婉转曲折地认识甲对象的,认知功能是其本质属性。比喻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对于比喻,可从——定义、构成、基础、逻辑分析、结构分类、显和潜、零度和偏离、功能、运用等多方解析,从修辞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三个层面观照,方能识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与哈萨克族实践相同的游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的形似之下,却存在更多细节的差异。家庭不仅仅是建构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民族文化承载和实践的主体。文章将以家庭继承这一极具操作性的社会事实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比较裕固族和哈萨克族家庭继承方式的异同,更为细致地理解两者作为独立个体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惯用句是日语的一种固定语,具有丰富的比喻义,比喻性是日语惯用句的本质所在,特别是其隐喻、换喻和提喻意义是认知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隐喻等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人类认知事物、事物概念的形成、语言意义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日常语言离不开比喻认知方式,语义研究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哈萨克族对苍天的信仰,对萨满教信仰的分析,反映出哈萨克族在不同时期对苍天崇拜的不同认识,以及哈萨克族对萨满教的信仰程度,这些都反映出了哈萨克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背景,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草原游牧文化的深层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比喻造词法充分地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本文在探讨了比喻和比喻造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比喻造词和具象性思维、相似性思维的关系,从而指出具象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汉民族广泛利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实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主导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框架下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在中哈两国政府实施互办“旅游年”国家旅游战略大趋势下,两国需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从以下方面科学选择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法律机制的新路径:通过多边磋商、双边协议、内国法对接、区域管理协作的方式在旅游免签制度、国际旅游合作准入机制、哈萨克草原文化主题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制度、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园区管理办法方面着力,为中哈两国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随着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出青年男女的价值观变化,而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哈萨克族社会的巨大变迁。以一个哈萨克族村庄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青年恋爱方式的纵向比较研究,对更好地理解哈萨克族社会的变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艳 《时代教育》2012,(9):184+186
修辞学家们概括出几十种比喻方式,但是,这几十种比喻方式仍处于无序状态,不成体系。为了便于人们学习、把握和进一步研究比喻的方式方法,笔者试图对诸多比喻加以整理,根据它们的特征和隶属关系,把它们归纳为三门八类二十八种,  相似文献   

15.
周勇 《教育艺术》2004,(8):45-45,48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同时也是思想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说服方法。其适当的形式、灵活的技巧、形象的语言,适合中国人的善于比附联想、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思想教育者在善用比喻、巧用比喻、活用比喻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艺术性、可接受性、感染性,提高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比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修辞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文章试着从比喻喻体选择的独特性、喻材的广泛性、比喻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这些个性化的比喻,特别分析了钱先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格创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博喻的妙用     
比喻这种修辞方式,是人们喜爱的表现形式之一,几乎每一种文体中都可以用到比喻。比喻之中套用比喻,或是比喻连用,习惯上称之为博喻。运用博喻可以将原来板滞、平淡的内容,通过层层作比,而写得  相似文献   

18.
比喻略论     
有时候,越是普通平常的东西,反而越容易让人产生某种偏见或误解;辞格中的“比喻”就是这样.比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小学低年级起语文教材中就已有关于比喻的知识内容。然而,对于比喻这一修辞方式的理解、分析和表述,却常有这样那样的偏颇、片面乃至谬误;在喻体与本体的相互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许红 《学语文》2015,(2):83-85
比喻是最受关注的修辞方式,是中等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的重点之一。以中专学生为对象的比喻的拓展性教学,主要落实在比喻的"相异点、类型、语言形式、特殊作用、文化制约、非比喻‘像’字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