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2.
<正>“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效果始终低下的病根。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温儒敏教授在《温儒敏谈读书》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们提出“1+X”阅读课程就是为治疗学生不读书之症开出的处方,旨在通过课内课外的打通,把更多的好书带给学生,把更多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吕淑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低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期,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  相似文献   

5.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以身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整合的初步探索 把课外阅读移入课内,才能切实做到让全体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才能真正落实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这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必须压缩现行语文教材的教学时间,实行主题统领下的单元整合学习。  相似文献   

8.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7,(12):11-14
2006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正式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主题学习”以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凭借,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阅读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特别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利用,更加扩展了孩子的阅读范围。"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国内许多专家精心编排的,补充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作为一位母亲,我回想自己的育儿经历,孩子目前良好的发展全归功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对阅读有着很深的体会。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一生受益有人说:阅读是通往高贵的最便捷的途径。易中天说:"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就是无为而治。"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0.
刘江 《中小学电教》2009,(11):110-110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只有当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他们才会从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培养阅读兴趣。若想  相似文献   

12.
窦红 《考试周刊》2011,(44):62-6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小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靠保证。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阅读教学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大纲的要求比较  相似文献   

15.
齐瑛 《考试周刊》2015,(40):65-6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是影响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意义重大。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作者提出了五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包括培养兴趣、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为一线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现在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些看法。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我们常  相似文献   

17.
王猛 《考试周刊》2014,(13):35-35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题中之意。具体到语文阅读,应培养哪些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走出教科书的框框,也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语)阅读教学如果只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很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要说学好语文了。课文只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范例,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点星火、一个源头,要由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形成燎原之势,形成奔腾之水。这势必要从语文课本出发,由课内的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习就是阅读本身,在小学高年级进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是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是注重阅读教学与方法指导,三是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