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邢福义先生的"大三角"理论为指导,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方面,对"V+不过+NP"句式进行探究。从语表来看,这一结构在整体上是一个动宾结构,这个结构中的动词以单音节动词为主。"N/NP"的不同会影响"V"的语义特征,从"N"的类型划分,"V"主要分为自主性动词和非自主性动词。从语里来看,"V"与"N"的关系主要有三种:"V"与"N"可以直接搭配;句子补充完整后,"V"与"N"可以搭配;"V"与"N"无法搭配。这主要与"V+不过+NP"中的省略以及V的虚化有关。从语值来看,由于"V+不过+NP"常常发生省略,所以使表达更为简练,有以简驭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不是我V你"构式内部并不是匀质的,具有主观性表达功能的"不是我V你"中的动词V只能是褒义词、贬义词或否定形态的中性词。在言语交际中,这类"不是我V你"结构使话语表述更加委婉,还承载着附加的情感表达功能。随着动词性质的不同,构式整体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相互动词是表示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主体相互进行某种动作的动词。相互句是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主体相互进行某种动作的句子。相互动词的词汇意义及句子结构对相互句意义的实现起了关键作用。相互动词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词汇本身内含相互意义的动词,一部分是"~シアウ"复合动词。相互动词的动作进行者必须是两者或两者以上,其动作表示的是相互行为,且动作的积极性一样,相互动词对其动作主体具有对称关系。相互句在句式上有"N1がN2と~する"、"N1とN2が~する"、"複数的名詞が~する"。"~シアウ"的复合动词表相互行为时是相互动词,表共同行为时不是相互动词。"~シアウ"相互句有典型的相互句和所属主的相互句。  相似文献   

4.
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CCL语料库中检索"V不V"结构,借助黄廖本《现代汉语》8大类动词分类,对检索到的语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有7大类动词的单个动词形式可进入"V不V"结构中,其分布很不均衡;有6类动词性词组可进入该结构并存在形式上的变化;表示判断的动词在"V不V"结构中的分布最广,其次是表示能愿的动词,两者共占该结构总数的约4/5。  相似文献   

6.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O(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O(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吕志敏 《现代语文》2007,(11):21-22
重动句指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再重复动词后带上补语的一种单句,在现代汉语口语和口语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比如"他看书看入迷了""我们等你等得不耐烦了"等.重动句是一种结构固定的句式,即"动宾 动补"的形式,可以用"SV OV C"来表示,其中S表示主语,V表示原动词,V表示重复的动词,O表示宾语,C表示补语,V与O构成动宾短语V O,V与C构成动补短语V C,该短语有时带上宾语.重动句核心就是由这两个动词短语构成的.  相似文献   

8.
"V得/不起(O)"结构是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O)"的一个个案,表示"动作发出者在主观上是否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的能力或条件"的语法意义。在句法组配方面,动词V的动作性和宾语O的具体性对V与O进入该结构的语义搭配具有重要影响。在肯定否定对称性方面,语言的人际功能差异是造成该结构肯定否定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把+N+V+了"句式成立的条件,认为动词与"了"对称的前提是能够反映说话者对"把+N+V+了"句式描述"事件"的主观评价。因此,凡不能与"了"直接搭配的动词,需要对名词或动词添加其他成分来突显动词的结果义,动词与"了"才能形成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复合动词"Vカケル",具有多义性。本篇论文从"Vカケル"后项动词"カケル"着眼,通过认知上的语义扩展理论分析其多义性,并进一步研究与前项动词结合后的复合动词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1.
李凌  魏来敏 《文教资料》2008,(14):33-34,19
从出现在动词后面的"给"所联系的动作行为来看,V后的"给"主要有"给予"和"允让"两种意义,本文主要考察表示"给予"意义的"给"和动词一起构成"V+给"格式中的动词的再分类.  相似文献   

12.
句子所表示的时间性命题通常是由动词和与之共现的其他句子成分共同所表达的。这些句子成分包括具有参照时间义的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也包括动态助词和趋向动词、语气词等。它们在组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着时间特征一致性的原则。本文从实际语料出发,通过对"V 了1 NP"和"V 了1 NP 了2"两句式与参照时间组合的比较和分析,试图揭示这两句式的某些时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拿"可以引进工具、处置者。引进处置者的介词"拿"有两个语义来源:一是"持执"义;二是"捉拿"义。在"持执义动词——处置介词"的演变历程中,"拿+N2+V2"式中的N2"可持执——不可持执"的语义转化是演变的关键。在"捉拿义动词——处置介词"的演变历程中,主要动因有两个:一是"拿+N2+V2"式中的N2"位移"因素的消失;二是V2由积极意义动词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充当。对于"拿"来说,"执持动词——处置介词"是演变的主要路径,"捉拿动词——处置介词"是演变的次要路径。汉语史上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动词,演变结果有可能一致,演变路径和致变因素却未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PP 的 N V 得 RC"结构是一个多义的句法结构(其中"PP"代表人称代词,"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RC"代表结果补语),本文通过变换分析和语义分析,指出其形成是组成此结构的各个部分相互整合的结果.其中结构助词"的"的不同功能是主要的原因。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有两种主要功能:领属性和区别性。  相似文献   

15.
"给予事件"是由"给予"类动词记录和表达的一种复杂事件,"以"字句式是其编码形式之一。先秦时期"以"字句式结构类型主要有:以+(OD)+V+(OI)、V+(OI)+以+OD、以+(OD)+V+于+OI等。以语言类型学绘制的"给予事件"语义地图为参照,先秦"以"字句式表达受事—与事结构、受益者结构、言说类结构和受事目标结构等七种语义类型。双宾语结构和"以"字句式的动词句法分布具有比较一致的特点,并有可能因各种语用因素影响,"以"字句式产生于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16.
细致考察“伸手”构成的连动结构,发现在序列动作连动结构中,V1往往决定了V2的语义范畴,而且两个动词的体特征是相互制约的。从这个个案可以看出,汉语的序列动作连动结构表达的事件具有单一事件的特性,连动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并非仅仅是一种结构类型,而是一种语法手段,是一种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忠义直言》中"V得X"的结构进行分析,将"V得X"结构根据"得"的性质划分为"V得O"(即"得"为补语)以及"V得C"(即"得"为结构助词)两大类。"V得O"结构中,"得"前出现了两类动词,即表"取得"义的动词以及表"非取得"义的动词,通过分析描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考察此结构的特点以及"得"在结构中的语法化程度。"V得C"结构中出现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以及程度补语结构。其中状态补语结构出现的用例最多,未出现可能补语结构。本文将《忠义直言》中"V得X"结构的上述特点与《水浒传》中的同类结构进行比对,发现本书的"V得X"结构在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以及状态补语后带宾语的发展中体现出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单音节手部动词指需要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具体动作的动词。持具类手部动词是手部动词的一个小类,其特点是在完成动作时必须使用身体器官以外的工具。持具类手部动词的两个典型句式:含使用工具的句式为"NP1+用+GN+V+C+NP2",不含使用工具的句式为"NP1+V+C+NP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轻动词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为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动因分别在形式与意义上找到依据。轻动词理论认为,在双宾句结构外层存在一个没有实体但有"给予"义的轻动词"v",为了满足v必须粘附在实义动词上的要求,本该与"N2"构成动宾结构的实义动词需要提升到"v"的位置与之并和,在形式上给非"给予"类动词进入"V+给+N_1+N_2"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最先进入"V+给+N_1+N_2"结构的"卖"类动词自身具备"给予"含义,在使用过程中该结构产生"有意义地给予"的构式义,"寄"类动词随后进入该构式,经过推衍、类化使得非"给予"类动词也进入了"V+给+N_1+N_2"结构。  相似文献   

20.
"V到N"中的"V到"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词条的认定颇有难度。通过历时的归总梳理,加之共时的分析,可以看到它在现今分为两极并形成系列:两动词并列———动+介———动+助———动词("到"为构词词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