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里的月光     
卢帅 《初中生》2008,(6):46-46
妈妈在苏州打工,我和姐姐去了一趟苏州。 苏州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特别是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往返。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有大大小小六十多座园林,可你知道苏州园林中建筑最多的园林是哪一座吗?苏州园林当中,建筑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园林当数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是当时大臣徐泰时宅院的东园。到了清代,园子辗转到了书画家刘恕的手中,  相似文献   

3.
城里的月光     
妈妈在苏州打工,我和姐姐去了一趟苏州。苏州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特别是苏州园林,亭台楼榭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往返。那天晚上妈妈上晚班,我和姐姐出来随便走走。苏州夜晚的街上霓虹闪烁,不停地变幻出各种式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是一座精致的小城,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桥、苏州的水、苏州的昆曲……都透着一股精致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苏州的园林的精致绮丽,说了个透彻。苏州在全国颇有名气,虽然经济较发达,却不骄奢,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城市,也因此让很多人爱上苏州,并融入苏州。一座城市的风貌,会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形成,也必将会影响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教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设计都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而文化内涵又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建筑是依赖文化存在的,是文化的载体,一座建筑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古代知名建筑中阿房宫、岳阳楼、苏州园林等等,都可以看出建筑设计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正每次旅行,都会找到不一样的自己。苏州的印象,还是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苏州园林》启蒙的。一直以来,错以为,只要踏上这座城的土地,便会踏入巨型公园。唯有这样,才能符合20多年来我对这座城市的遐想。这一天,我来了,证明了,遐想终归只是遐想。传说中的园林,的确是很美的园林,但都在固定的园林里。城市,还是城市,千篇一律的,由网格的马路和林立的楼房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倒是让我重新理解了她的名片,随处可见,能讲一段立足一片土地的历史典故的人,还有摆着几架书的商铺。服装店、小吃店、甚至银器制作店,都设计一面书架摆着几本经典的书。或许,为了营造别具一  相似文献   

7.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步一景的中国式园林建筑,让苏州这个天堂般的城市闻名遐.迩,享誉世界。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是锦上添花,为之增色。文章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让我们足不出户,  相似文献   

8.
陈文宏 《现代语文》2010,(12):69-69
《苏州园林》的教学内容主要价值在于两点:一是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一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愫。如果把这样血肉丰满的文本内容,理性抽象为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格式化的框架,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叶圣陶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感,感受到苏州园林典范的艺术之美,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内容选择和建构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青岛是一座以名牌而著称的城市,著名企业多,著名企业家集中:青岛又是一座具有丰厚而独特的城市文化传承和沉淀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诞生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众多名牌企业及其产品的出现,形成了青岛的名牌现象,成为青岛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探讨和分析青岛名牌现象的出现,对于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创新的道路具有探索价值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廊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则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文基于对拙政园等三座苏州园林的详细调研,对苏州园林中的廊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尺度、节点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园林中廊的形态,分析了廊在园林空间的整体组织上所发挥的分隔、引导、展现和衬托等重要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手法实例,提示在当代园林设计中进行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城、泰山、兵马俑、苏州园林;粤剧、昆曲、木卡姆、蒙古长调……这一个个人类的奇迹,这一座座历史的丰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化遗产。它们是祖先留下的无价之宝,它们是属于中  相似文献   

12.
【原文】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又是入画的一景。【分析】《苏州园林》一文,虽然也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山水花木,但它的目的,仍在于介绍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给读者以有关的知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记叙、游记类的文章,而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对苏州园林作总的说明,说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它不讲对称,是美术画而不是图案画。第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道释文化直接影响了苏州园林文化的生成,同时对苏州园林设计手法、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完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儒道释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本文从儒道释文化入手,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对苏州园林设计的影响,探寻隐于苏州园林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作文材料自选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提出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特色鲜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讲读课文,是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  相似文献   

16.
蹑山落水自蜿蜒—苏州园林中廊的形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廊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则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代表之一。本基于对拙政园等三座苏州园林的详细调研,对苏州园林中的廊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平面形态、剖面形态、尺度、节点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园林中廊的形态,分析了廊在园林空间的整体组织上所发挥的分隔、引导、展现和衬托等重要作用及相应的处理手法实例,提示在当代园林设计中进行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能不忆江南     
<正>早闻江南之美,引无数文人墨客醉心于山水之中,留下绵远的文字与悠长的情思,这不禁激起了我对江南的向往。因此,我和妈妈决定在假期来一次江南之行。苏州·拙政园一扇窗、一座亭、一池花,处处为景,勾画出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拙政园就是苏州众多园林中的一个代表,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相似文献   

18.
苏州沧浪亭     
人们一提起苏州园林,总感到它封闭在高墙之内,窈然深锁,开畅不足。当然这是受历史条件所限,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但古代的匠师们,能在这个小天地中创造别具风格的宅园,间隔了城市与山林的空间;如将园墙拆去,则面貌顿异、一无足取了。苏州尚有一座沧浪亭,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名园。这座院子的外貌,非属封闭式。因葑溪之水,自南园潆洄曲折,过“结草庵”(此庵今存白皮松,巨大为苏州之冠)涟漪一碧,与园周匝,从钓鱼台至藕花水榭一带,古台芳榭,高树长廊,未入园而隔水迎人,游者已为之神驰遐想了。  相似文献   

19.
引言式导入 即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接引导学生 进入课文。这种导入法运用最为广泛,大多数说明文都可运用。不妨就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师这样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山水闻名,而苏州则以园林见长。“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最好的概括。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它的风采或被摄影家收入镜头,或被文学家写进诗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请同  相似文献   

20.
立足和还原《苏州园林》的“序文”身份,有助于教师厘清如下两个问题:作者与苏州园林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如何看待教材文本中略显仓促而简单的结尾.很大程度上,《苏州园林》的有“序”解读,才是《苏州园林》教学解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