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探讨套路与技击的关系及套路的艺术特征,主要结论:套路与技击是同属于武术范畴,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攻防含义是它们的共同内容,但这两之间有着根本区别,技击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的,而套路以表现美为其最高追求,套路在素材的选择,动作创编,动作表现等方面都力求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套路动作也反映出其创编对攻防的感悟,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武术套路有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章明辉  张文艺 《精武》2006,(8):41-41
心意拳是一门技击性极强的拳术,得到许多习武者的喜爱。但其传播和继承总带有保守神秘的色彩。没接触时它总那么神奇,学练后总感到迷雾重重:这样短小裹束的动作能打人吗?怎样才能打出其灵劲呢?它的修习进阶为何?下面把笔者的修习感悟与拳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更希望能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模仿阶段一般先练踩鸡步和打摇闪把。踩鸡步时,要体会自身三尖是否相照,身体是否有裹束之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深受人民的青睐与喜爱,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其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思想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全球化的浪潮等因素,传统武术的发展处于一定的困境之中。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技击性、开放性、科学规范性、适应性等文化特征,千百年来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且不断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大部分动作具有攻防技击价值,武术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得以区别于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是武术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5.
赵洋 《精武》2010,(6):77-78
武术不是泛指的打斗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技击需要的产物,是古代个体技击术(《中国传统武术史》于志均著)。学术发展至今,武术的定义五花八门。笔者最赞同于老先生的观点,武术是中国古代个体技击术。这里强调“技击”,不光因为技击是本质,更重要的是当今这个技击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它被人们怀疑,怀疑是否有技击之用;  相似文献   

6.
通背捋带钻心炮是通背“三绝掌”之一,又称追魂掌,黑虎掏心。技击时专击敌前胸,要求准确地击打敌人的心口处.使其气迷心滞而“丢魂失魄”,轻者受伤。重者毙命,因此又称追魂掌。  相似文献   

7.
熊征 《精武》2008,(5):49-49
在日本的技击术中,合气道应该算是最柔的一门功夫了。从它在格斗时所使用的种种技术,便可以领会到其创始人所希望达到以柔克刚的思想.而且它也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目的。但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中,跆拳道运动在进入奥运会的同时,也在众多大中专院校得到很大的推广与开展。它不仅仅是一种实用技击性对抗运动,也是一种形体艺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张蒙军 《精武》2007,(5):49-49
三才翻子拳是传统武术中特有的一种拳法,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失传统武术之真谛——技击,武林前辈们曾以“赛牡丹”之句赞美此拳。  相似文献   

10.
评析技击理论研究现状,认为技击观点主要有原始技击论、狭义技击论和广义技击论三种。研究认为:从技术视角看来,广义技击在技击技术阐释上更为完整规范;从理论上分析,技击是辨别武术现象与非武术现象的唯一标准,是广义技击论成立的内在规定性;人的社会需要是广义技击论成立的社会基础;文化流动的时间和空间效应生成技击形态的多样化和结构变动;以量变质变论证了广义技击论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周关华  杨培伍 《武当》2001,(2):18-18
太极拳是门古老的拳种,在民间流传的各派传统太极拳,具有攻防意识,侧重于技击,其拳术有无技击水平,决定了它当时在社会上的地位。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本世纪以来,社会上的武术馆、拳社逐渐都以“锻炼身体”为号召,招来更多学员。这就使得太极拳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武术界,素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起码要经过十年的修炼才能掌握它的技击技能,发挥它的技击威力。然而,“太极十年不出门”只是时间的概念,说明精于此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实际上,真正获得太极功夫,并非十年八年就能奏效的。有的人拳打一生,仍功夫平平,真是“练拳者千万,练成者一二”。  相似文献   

13.
张全亮 《中华武术》2006,(10):36-39
太极八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八种劲别,也是八种手法。这八种劲法是太极拳技击术的精华和主要招法。《太极八字歌》曰:“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若能轻灵并便捷,粘连黏随俱无疑。采、捌、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相似文献   

14.
求太极掤劲     
掤劲是母劲,这个比喻用得好。母与子是分不开的。它强调了掤劲在技击中的地位高于一切。事实证明,子劲都是从掤的母劲演变出来的。学者若掌握了拥劲,并能巧用之,既可以防守周密,又能进攻得机。因此,评价太极功夫的优劣,必须看他运用掤劲如何。搭手巧用掤劲相接圆转,接换圈,劲不丢,能顺其势而走化,顺其势而击发。不管对方使用抓拿  相似文献   

15.
王选杰 《精武》2006,(11):6-6
泰拳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实战拳种,其技击风格极为强悍。在本文中,王选杰先生充分肯定了泰拳的实战威力.同时以中国禅学内容为例,论述了大成拳在技击意识训练方面的长处。通过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大成拳习练者应该锻炼并掌握的技击临战精神状态,为练者指明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现在不是进不进奥运的问题.而是非进不可.如何进的问题。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民族的振兴奋进,进入奥运会将极大的调动国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章从中华武术的几大功能,进入奥运的几个战略以及面临解决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同喜 《武当》2005,(4):26-27
八卦掌中的八大掌,是属先天八卦掌法。主要通过转圈换式的运动,强健身体,培元固本,掌握以掌为法,以走为用之能。后天八卦连环掌更强化其八卦掌之体用功能,将健身技击合为一体、训练和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攻防能力,更直接简练的体现其八卦掌的技击要意。后天掌式有形有意,动作简明,顺中求巧,其趣无穷,其效无尽。  相似文献   

18.
高壮飞 《精武》2007,(3):35-35
太极拳在武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武术又富含哲理,既可技击又可养生。我们应从人类自身的结构去了解自己,再以太极拳的真髓功法去练习,方可达到养生和技击的作用。1.人类未达到自然寿命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寿命都是其生长期的5到7倍。马的生长期是6年,其自然寿命为30到40年;牛的生长期为4年,其最高寿命为20到30年。所有的哺乳动物差不多都能活到自然寿命。而人的生长期为20到25年之间,其自然寿命应为100到175年,但人实际却达不到,其原因是人类进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健身之术,其机理包容睿达,内容博大精深,集气功导引、技击招式、哲理思辩、道德修养于一体。太极拳的主要仿生特点,是从形神上模仿生物的形态,借以提高人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因此,太极拳功法招式的创编与仿生学有着直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章在太极拳功法基础上,将静功、动功、头部、尾部、腿部、声音六部分十二种功法与生物仿生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太极拳功法与仿生更有效地组合连接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功法在传统仿生学理论研究上散乱无序的状况,使其逐步成为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理论体系,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具有新的生命力,进而形成系统性功法仿生理论,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体本能的恢复,增强养生技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胯"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节之根,胯关节是腰与腿连接的重要枢纽。胯的技击作用很大。拳论曰:"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腰与腿的灵活性关键在于练好胯关节。因此,有经验的拳师讲"得机势应求腰胯"。胯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调节上下肢协调,是行气主要关卡,是产生爆发力的源泉,是体重的承担者,是技击进攻的武器。怎样把握好胯关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