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在很多方面具有杰出才能,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颇有成就,是一位风格独特、很有造诣的书法家。曾经有人讲,周恩来的“字品”和他的人品一样,怎么看怎么舒服。这虽是句大白话,却一语中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字如其人”吧。周恩来的字兼得碑、贴之长,雍容大度,意致高远,不以恣意汪洋、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现象的奇特表现在于,他是一位付出爱和收获爱最多的人,一位死后变得更强大的人,一位使对立世界为之消融的人,一位反对偶像终成偶像的人。周恩来现象的典型特征是:“不倒翁”---“调和主义者周恩来选票多”;“周的人”---不搞宗派的周恩来却拥有庞大而松散的追随者。周恩来现象的内涵是:周恩来“故事”、“精神”、“影响”引申出的周恩来魅力、周恩来智慧、周恩来方式。周恩来现象的本质是情感回报、心理愿景与现实期盼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1898年3月5日,古城淮安驸马巷里一户姓周的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这男孩子就是周恩来。新生的男孩给全家人带来喜悦。他的外祖父听说女儿有“弄璋”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一直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凡遇重大问题不能决断,他总是去八路军办事处去请教,他称为:“去时腹中空,来时力无穷。”1946年春节,育才学校开联欢会,周恩来、邓颖超一起来到礼堂,同学们高兴地叫:“周先生!邓先生!”陶行知说:“我们的孩子大多没有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把年长的老师称为爸爸妈妈,年轻的叫大哥大姐。周先生愿不愿意让孩子们按家里人的规矩叫一声呀?”不等周恩来回答,孩子们就热烈地叫起来:“周伯伯!邓妈妈!”大家使劲地鼓掌欢叫:“请周伯伯讲话!”周恩来说:“现在只有一个育才学校。等新中…  相似文献   

5.
“林彪事件”后,对于“林彪事件”是“左”还是右,毛泽东和周恩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周恩来认为是“左”,而毛泽东认为“林彪事件”暴露了其极右实质.党内高层对“林彪事件”实质认识的不同,使周思来纠“左”努力受挫,“文化大革命”又持续了5年.  相似文献   

6.
1937年12月,黄炎培在长沙会晤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的徐特立;1938年在武汉“生活”茶话会和国民参政会上,又先后结识了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邓颖超等中共负责人。从此时起,黄炎培与董必武“一月数晤,乃至一旬数晤,晤必纵谈时局。” “八一三”周年,《国讯》复刊,黄炎培请周恩来为《国讯》撰写文章。周为此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  相似文献   

7.
命题者的话     
据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人介绍 :新中国刚诞生时 ,周恩来日理万机 ,由他签发的文件、签批的材料太多 ,他就按行书的写法 ,把“周”字写成三角形 ,以节约时间。可时隔不长 ,他收到一位老党员的来信 ,信中直言批评他说 :“周总理 ,你签发的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是让人家执行的 ,你签批的材料是让我们下级办理的 ,可是我们最近收到你的有关批发文件却连你的名字都不认得 ,那还叫我们怎么执行和办理呢 ?”周恩来看了这封人民来信后 ,接受了这封人民来信的批评 ,以后起草、批发各类文件、材料时都尽量写得正规好认了。 (见影印件 )依据这则材料 ,…  相似文献   

8.
張志公在《漫談語文教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話: 《醉翁亭記》开头第一句是:“环滁昔山也”。我叫一个学生解释这句話的意思,他說:“滁州周圍都是山,”我問他哪一个字的意思是“四周”,为什么“环滁”就是“滁州周圍”,他回答不出……这說明他对“环”字沒有理解好。这种情形对于过字关是不利的,应当改变。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启示。过  相似文献   

9.
由淮阴师范学院周恩来研究会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研究》 (第一辑 )将于今年底面世。《周恩来研究》属年刊性质 ,大 32开本 ,每年出版一辑 ,每辑约 2 5万字。本书稿件主要选自《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周恩来研究”专栏 ,同时适当选用其它期刊发表的文章 ,强调理论性、新颖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来稿字数请控制在 80 0 0字以内 ,书写格式符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编排规范 ,最好打印并附磁盘文件 ,寄交《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如不同意在学报“周恩来研究”专栏发表 ,请在来稿中注明…  相似文献   

10.
童年周恩来     
1924年11月,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革命的一代伟人,他童年的许多故事也是值得令人回味的。恩来两三岁时,就会背诵许多首唐诗宋词,4岁时,就开始识字。一天,恩来碰到一个识字片上的字认不出来,想了很久,他才说:“妈妈,这个字是‘犬’字。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字,因为‘犬’就是狗,狗会咬人!我倒喜欢这个‘太’字,大家都太太平平地过日子。”这句话说得多有意思啊!人小志大,语出惊人,令陈氏妈妈无比喜悦,心灵深处升起无限美好的希望。有一天,晨鸡刚叫三遍,恩来就说:“公鸡叫三遍我该起床背书了。”妈…  相似文献   

11.
镜铬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前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桌铭 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为家里有事才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刻苦攻读。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 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砚盒上镌刻了这样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15,(1):37
五十年代的一天,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正当宾主围着工艺品般的佳肴赞不绝口时,突然,用笋片刻成的一个图案,在汤里一翻身变成了“”,来宾大吃一惊,面面相觑,这时,周恩来神态自若,随即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转而,他又爽朗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大  相似文献   

13.
应当怎样理解《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语文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分析的“:年轻时,他对待侍萍始乱终弃。年老了,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十分“廉价”的,也是十分自私的。”这样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失之深刻,失之全面。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真实与否,我们先来分析文本:爱情的见证物。绣有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两件绸衬衣”。侍萍用一针一线绣成的“梅花”和“萍”字,无不包含着对周朴园…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敬酒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邀请自己读私熟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向老师敬酒,使毛禹珠深感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赠款 1952年2月,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岑患病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花圈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后来,周思来将自己积攒的500元钱送给张伯岑夫人,并嘱咐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伯岑夫人及其子女。 朱德敬礼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在云南政治学院礼堂看戏。突然服务员带进一位老人。朱德一眼认出老人是自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他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著名作家、语文学家刘半农,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最先把“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鲁迅说:“‘她’和‘它’字是刘半农创造的”,“这是刘半半农打的一个大仗”。 周作人认为,“她”和“他”并用极好,但又怕印刷厂无“她”字之模,所以他主张用“杜撰的法子,在‘他’字下注一个‘女’来代替”。凡遇女性第三人称时,他一概写成“他女”。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达想到延安去为党做些工作。他在重庆找到组织部长博古。博古问:“你去延安要什么条件?”李达回答说:“我只要有口饭吃。”博古听后冷淡地把他打发走了。事后,博古对周恩来同志讲,李达想到延安去,竟然还向党提出条件。周恩来迫问,“他要什么条件?”博古答:“他说要有口饭吃。”周恩来气愤地说:“他说要口饭吃,就是没有条件嘛!你为什么要赶他走呢!”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祖辈何时迁居淮安?周恩来的祖父、曾祖父是否做过县知事?周恩来的启蒙教师是谁?1939年,周恩来续写在家谱上的“恩勤”是谁?周恩来的小婶母陈氏是他的“继母”吗?周恩来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时是否有位教师叫高戈吾?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考证了这些史实。  相似文献   

18.
鲁迅“应对”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本名叫周树人。他12岁时,老师寿镜吾先生 在课堂上写了“独角兽”三个字,让学生应对。就是说,每个学生也要写三个字,这 三个字必须与老师写的相对应。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一头蛇”、“八脚虫”、 “九头鸟”等等,但老师一个也不满意。周树人在座位上静静思索,然后以古代专著 《尔雅》中的“比目鱼”相答,老师连连说好。因为“独”字虽有“单”的意味,却 不是数词,而“比”有“双”的意思,也不是数词,两相对合,非常准确。周树人 答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读书读得多,读书用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说起我们班,“大王”还真不少。周聪聪学习努力又很细心,每次默字她得的分数都是一百。我们都叫她“默字大王”。 黄梦西是“跑步大王”。体育课比赛跑步,他“嗖”的一声跑得飞快,每次都是第一。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超过他。  相似文献   

20.
<正>张同刚新出版的《周恩来新闻纪事》,70余万字。全书贯穿两个字“实在”。“实在”以外,该书的价值体现在它的跨界性、事件性、史料性、纪实性。该书既是一部资料丰富翔实的周恩来新闻实践的历史工具书,也是一部追寻周恩来新闻思想发展脉络的传记之书。对伟人的研究,传记性成果最多。该书为伟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伟人的相关工作中寻找新的线索和角度,生动平实地展现伟人多层面的丰富形象,让读者在大量的史实中了解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