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的终端营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品牌营销、文化营销、终端营销三位一体发挥整合效力的时代,当前许多知名企业都已经或正在强化实施终端营销,而且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对于出版业,特别是以教材出版为主的出版社来说终端营销又有何战略优势呢?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可以通过与驻地经销商密切合作,依靠经销商掌握的核心资源,以较低成本扩大教材营销份额;经销商可以通过选题合作、共同实施某一具体营销项目等向出版社争取更大的专有权利和折扣,以扩大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双方以多方面合作改变以往单一的教材营销态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3.
万方 《出版视野》2008,(3):17-18
作为科技型出版社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大都依托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及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及专业教材.以此带动相关专业技术图书的出版,从而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出版社必须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和专业编辑队伍.而其中的专业编辑队伍中应不乏学者型的编辑。所谓学者型编辑,笔者认为应该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内有很深厚的学识底蕴、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刘梁 《出版广角》2014,(12):58-59
专业教材数字出版是传统专业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传统出版社要做好从"卖教材"到"卖服务"的转型,一是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注重数字资源建设,三是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四是构建新的营销渠道,五是做好数字教材的服务工作,六是找准盈利点,确保专业教材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学专业图书有稳定的读者群体,因为医学专业类图书的出版需要有专业的作者和专业的编辑,同时也需要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因此,一些中央社对教材教辅类图书、医学专业类图书的出版几乎达到了垄断,其他出版社想在医学图书出版领域分一勺羹则是很难.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守住自己的阵地,地方科技出版社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掘各种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可以通过与驻地经销商密切合作,依靠经销商掌握的核心资源,以较低成本扩大教材营销份额;经销商可以通过选题合作、共同实施某一具体营销项目等向出版社争取更大的专有权利和折扣,以扩大区域内的市场占有率。双方以多方面合作改变以往单一的教材营销态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7.
教材出版的激烈竞争,使教材专业营销日益受到重视,开展教材专业营销是弥补片区营销不足.平衡各专业教材出版的有效手段;同时教材专业营销必须合理确立营销尺度,选择重点营销品种.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营销目标和营销效果评价体系.在教材专业营销过程中还应结合品牌建设、营销策略、营销效率和专业营销队伍建设等进行综合运作.  相似文献   

8.
一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内涵及类型 所谓营销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在产品或服务达到能够被消费者或产业机构利用或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独立组织.[1] 方卿,姚永春对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的内涵作出了总结: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是指图书从出版社向读者转移时取得图书所有权或转移其所有权的企业或个人的总称.它包括出版社及其自办图书发行机构、图书经销商、代理商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辅助商和广大读者.[2]同时,他们将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长渠道和短渠道、密集性营销渠道、选择性营销渠道、排他性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9.
辽宁美术出版社是全国建社较早的出版社之一,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现设有十六个编辑室和八个职能部门,有一支具有较高编辑素养和工作经验的编辑队伍。主要出版美术和摄影画册、史论、译著、丛书、连环画、低幼读物、年画、年历、书法、美术教材等图书。  相似文献   

10.
一、赋予新内涵 "立足本专业求生存,面向大科技谋发展",是科技类专业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坚持且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科技类出版社,在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综合性和社会科学类的出版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环境和渠道的逐步开放,科学学科日益交叉融合,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与科技范围比较广的出版社相比,一些专业领域比较窄、读者群体相对小的科技类专业出版社,发展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内近二十年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一词常常挂在人们口边.对未经历国内体制的国外人来说,凡是经济活动也只有"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实在不足为奇;当然,长期生活在大陆的同胞对这个词语的祈望是可以了解的."市场经济"下很重要的两项活动是"推广"和"营销",不然,"市场经济"便没有多大意义.于是,企业便将成败寄望于营销队伍之上,以为他们是万能的,可以将企业起死回生.近日出版业在国内逐渐开放,各个出版社都急于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以替代传统的发行渠道,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孙璐 《编辑之友》2011,(12):26-27
一院校代表制度的现状院校代表这一职业是由国外大型出版机构传入中国的。在国外教育类出版机构中,院校代表是教材营销的主力军。近几年,国内很多出版社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院校代表队伍,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他们代表各自出版社,活跃在院校和老师们中间,推广自己出版社的产品。有了这样一支营销队伍,出版社像有了自己的千里  相似文献   

13.
朱宇  涂毅 《出版视野》2009,(1):15-16
出版推广经理.顾名思义.是教材出版社向营销对象直接派出的销售代表.出版社通过这些代表直接向教师及管理部门宣传推广教材。在欧美国家.使用推广经理进行教材营销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所有的教材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推广经理队伍:但我国的教材出版社真正关注到这个模式并将其引进国内.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版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图书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出版社的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管理等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有知名的图书品牌,有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有高素质的出版队伍,有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所以,树品牌、促营销、抓队伍、转机制是提高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四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图书市场的变化、图书出版业的改革以及教育政策因素的影响,高校教材的营销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高等院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大学出版社、教材经销商应当采取有效的疏通策略,以便促进高校教材营销模式的完善,保证营销市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整体,它有着共同的出版专业分工,即主要出版高校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学术专著和工具书,因此大学出版社相对于地方出版社有其鲜明的特色。但是,作为一家具体的大学出版社能否形成自己独具的特色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大学出版社虽然都是以出版教材专著为主,可是各校的专业设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为各大学出版社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提供了可能。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特色是其出版物构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整合效应。在世界著名的大学出版社中,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出版词典英语教程而闻名于世,因此自有其特色。可见,一家出版社要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关键在于某一类图书在图书市场和读者心目中能产生共鸣,占有稳固的位置。大学出版社无论是同地方综合性出版社,或是同科技、文艺、少几这类专业出版社相比,它要形成自己的图书特色难度都大,因为大学出版社是以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为宗旨的,教学科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矿业类科技著作、大中专院校教材和全国煤矿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用书等为主要任务的专业科技出版社,近几年来,我社根据专业优势和特色,坚持面向煤炭大中专院校教学科研,面向煤矿职工安全培训、煤炭能源科技进步的办社定位,不断强化办社特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小而特"、"小而专",用特色打造品牌,走特色兴社之路."十五"期间,出版国家重点图书、国家重点规划教材10余部,省部级重点图书40余部.《中国煤炭科技全书》(10册、1 500万字)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相似文献   

18.
20年来,那些值得行业瞩目的出版社,都在分销上有所突破.总体来说,书业存在以下分销模式. 模式A:直营模式.它并未绕过经销商,而是面向终端直接营销.这是教育社和专业社分销的必然趋势,典型的例子是外研社.如<新编大学英语>的营销,外研社以优秀的编辑、策划组成团队,一年内走遍几百所大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尽管费用巨大,但回报也很可观.  相似文献   

19.
一、由交易型向关系型转变   传统的图书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关系型图书营销渠道中,出版社与图书经销商实行一体化经营,实现出版社对图书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图书经销商形成一个整体,图书营销渠道成员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追求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矿业类科技著作、大中专院校教材和全国煤矿干部职工安全培训用书为主要任务的专业科技出版社,成立26年来,依托本社的专业优势,面向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不断强化本社特色,着力打造出版品牌,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形成了突出的行业特色,出版能力、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发展成为中国煤炭和安全的专业出版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