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梦无限期。美梦不常在。美梦总是梦、人常常做梦,梦醒后,仿佛还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其实有时候人很难界定梦与现实的距离。若非梦太真,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梦概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行准备、起锚中的愿景,中国梦是梦境。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处女航"取得丰硕成果基础之上,中国梦将变为现实。中国梦是梦又是现实,从梦到现实的变化中交织着隐形线索与显性逻辑。  相似文献   

3.
生命呓语     
8月19日睛 梦。梦源于现实,现实是梦的写真,梦是现实的侧影。小时候总喜欢把自己的梦描绘得很美很美,晴天是一曲蔚蓝的歌,雨天是一首跳跃的诗,四季是天真烂漫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现实的梦,也有长远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当前我国最现实的梦。“中国梦”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解保增长、促稳定:求发展三大难题,以扩大内需保增长、以和谐发展促稳定、以深化改革求发展,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5.
美梦     
<正>美梦无限期。美梦不常在。美梦总是梦。人常常做梦,梦醒后,仿佛还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其实有时候人很难界定梦与现实的距离。若非梦太真,还有人宁愿长梦不醒。大多数人是冲着梦境的美好来生活的,因为生活没有他们假想的那么美丽。生活也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文学作品中梦的真实性建构方式。首先,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真实性表现在叙述的真实上。这主要有:文学作品中的梦与现实情节(内容)的界限相互渗透;文学作品中的梦的引发因素存在于现实中;文学作品中的梦的叙述者用以假当真的态度和口吻进行叙述。其次,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真实性还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梦的影响效果是确凿真实的。这主要有:梦的预兆在生活中得到应验;梦的证据在现实中是确凿的;梦者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第三,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真实性还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细节的真实性上。真实的细节(即日常的细节)对梦的怪诞具有否定的作用。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梦又往往成为怪诞与真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承载了华夏儿女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民生梦。以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的民生建设,既是中国梦实现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新时期,需要立足中国现实积极开展民生建设,以此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辩证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与“美国梦”等梦想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国梦”与“富民梦”等梦想之间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自觉自信与忧患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梦”和现实之间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用理性观照现实,用实干托起梦想。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除了通过诗化的语言书写对现实的直接感受之外,还有部分篇章鲁迅则是借助梦境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的。《野草》中的梦包括现实之梦、怪诞之梦和虚实之梦三种形式,鲁迅借助梦境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一位叫邓小平的老人,为中国的未来规划了一个美好的梦:教育之梦、经济之梦、科技之梦、文化之梦、体育之梦……开始了改革开放。30年问,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中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感受着梦想变为现实的种种喜悦。30年,一个人的梦想,13亿人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一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梦毕竟是梦,是渺茫的;梦与现实之间必定有距离,有时需要做出痛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梦不仅具有厚重久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具备广泛坚实的现实基础,是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梦想。中国梦并不是自今日始,但却只有在今日才有足以圆梦的基础和条件。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为实现中国梦所创建的坚实基础就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下,我们要汇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夯实中国梦的现实基础,让梦想深深扎根于现实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引起热议,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明了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在我国的构建,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每个现实的个人的梦,是为了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它包含丰富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社会发展目标。对中国梦的唯物史观解读,旨在深刻领会中国梦所内蕴的丰富文化传统与时代内涵,全面解读中国梦厚重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根据,从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角度阐释中国梦。本文指出中国梦所具有的厚重文化渊源,从物质层面与文化层面及其有机统一的角度阐释中国梦丰富的时代内涵,揭示中国梦的现实基础,阐明中国梦的价值意义、实践主体,论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力求在观念上阐明中国梦为中华儿女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动力,在实践上揭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新疆梦的科学建构需要从多重维度展开思考:政治梦,实现新疆梦的道路选择;经济梦,实现新疆梦的坚实支撑;文化梦,实现新疆梦的内生动力;生态梦,实现新疆梦的现实指向;社会梦,实现新疆梦的发展归宿。以五位一体的多重维度建构审视,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疆梦的最终实现提供全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实际上是科学发展的梦。这是因为科学发展作为中国梦的核心始终贯穿于"筑梦"和"圆梦"的全过程。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筑梦"和"圆梦"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梦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追求,以科学发展为现实依托,又以科学发展为实现路径。只有将中国梦的实现落实到科学发展的行动中去,将对科学发展的追求延伸到中国梦的现实语境中,通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使中国梦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梦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中不乏写梦的作品,但在写梦题材的作品中,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把人的一生浓缩到梦里,不但写梦、论梦,还寻梦,使得梦与现实交相辉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现实和历史背景角度解读中国梦指导思想的时代意义,深入全面理解中国梦指导思想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理解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梦的世界与梦幻叙述——米兰·昆德拉小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作品中,梦的描写或叙述是作家构建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梦的情境经常出现,他对于梦的描写或叙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从叙述形式来看,梦是小说情节的一个独立部分,它组成了小说的复调结构,同样为阐释小说主题服务;从梦的意义来看,梦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世界。它是最不受拘束的想象,同时也是向现实投去的最清醒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让梦幻成真     
少年多梦,少年的梦色彩缤纷,少年的梦海阔天空,少年的梦奇妙万千。多梦时节的少年啊,可否想过,该如何让梦幻成真? 让梦幻成真,就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每一个真实的今天,就要珍惜眼前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从小事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