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史上流传很多“一字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华字师”的故事吗?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了离别32年的故乡韶山,目睹故乡的翻天覆地变化,他激情满怀,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七律·到韶山》。首句原是“刘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写完后,毛主席请教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同志。梅白建议将“哭”字改为“咒”字。“哭”改“咒”,虽然只将一个字的下半部分变动了一下,却使诗意更积极而深刻,感情更鲜明而强烈。毛主席连连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并称梅白同志为“半字师”。毛主席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中的”原驰蜡象”,初稿…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识字的巩固主要是靠多次的反复。反复的方式,一是重见;一是复习;一是运用。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字与词,我曾采用过这么一些办法: (一)充分运用卡片。我在教学中制作了几种不同的卡片。一种是偏旁部首分类的活动卡片。如教了“妈”字后,再教“姐”和“妹”等字时,就把妈字的“马”字取下来,再把“姐“字、“妹”字右旁的“且”和“未”合上去。这样使儿童前后所学的同偏旁的字有个系统的练习。一种是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注音的卡片。这多是难识的音  相似文献   

3.
好的诗文如同一杯清酒,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香.今天,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一位独特的诗人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当朗诵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我欣赏到了我国北方壮美的雪景,感受到了一代领导人远大的抱负与博大的胸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多次教学了这首词之后,仍感觉意犹未尽.怎样才能使它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呢?我想唯有拓展延伸才能产生如此大的魅力.因此,我为了《沁园春·雪》的语文课堂更为完美,我探索了几种拓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活动并养成习惯,并让他们在这一活动中真正提升审美素养?“养育语文”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循循善诱,多角度的“诱”,立足于字、词、句、段、篇积极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品味”。学生可以在对语言的全方位品味鉴赏中,感受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5.
从一年级上学期识字开始,就可以让儿童组熟悉的词,说简短的话。如我们学“军”字时,学生组出了“军队、军人、海军、空军、陆军、军长、红军、八路军、志愿军、解放军”等词。接着我又让学生用“解放军”一词造句。有三位同学是这样造句的:“解放军保卫祖国。”“我长大要当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我将来要当一名解放军到前线去打敌人,保卫祖国的边疆。”这几句话的内容一句比一句具体生动,意思层层递进,用词得当,句子通顺完整,并带着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我听了不禁为之高兴,随即给予表扬,师生一起为他们鼓掌。同学们扩词造句的兴趣更高了。通过扩词、造句既巩固了生字,又使儿童由字、词初步形成了句子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享受语文每一天,感觉这“享受”一词谈何容易,那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终身的追求目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努力让孩子们爱上我的语文课,感受语文的快乐,而在努力的同时,自己感觉很吃力、很辛苦,语文能否给人带来享受之感,怎么才能使孩子们留连其中,身心愉悦,我想主要取决于老师,老师想给自己和学生怎样的语文教学。“行胜于言”,那就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7.
我不到五岁时,爷爷就教我背诵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和《雪》等毛主席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便铭记在心,开始虽不知其意,但后来听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后,慢慢懂得红军的确不怕远征难。  相似文献   

8.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这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1957年初,毛泽东同志的18首旧体诗词发表后,收到复旦大学一学生与江苏泰县一小学校长给他的信,提出《菩萨蛮》词中“把酒酎滔滔”的“酎”字,是“酹”字之误;说毛主席写给臧克家等人的复信中,“遗误青年”的“遗”字,应为“贻”字。毛主席看完信后,让中央办公  相似文献   

9.
曾扬明 《云南教育》2007,(6S):23-24
“我的发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一至四年级“语文园地”中一种训练形式(五、六年级为“交流平台”),人教版教科书编者对这一栏目做了创造性的安排。第一学段的内容由识字,初步了解字、词结构为主,第二学段转向以发现词、句、段、篇等语言规律为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想,我们只有认真解读编写意图,才能用“我的发现”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们在语文考试总结中道:“语文学习,怎—个难字了得?!”“语文,你让我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找到了那些抱怨语文的学生,“你觉得语文学习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呢?”“作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得了103分。不少同学问我,究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点体会。学习语文必须注重打好基础。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基本知识训练,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把难解释的字、词挑出来,查字典,弄清每一个字词的意思,久而久之,我的运用能力提高了,一些没有见过的字词,我也能根据前后文讲出意思来。比如今年高考语文题第二大题的第二小题,要求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意,其中有一个词“掉臂”,这个词我没有见过。当时我就想:“掉”字有“落下来”的意思,还包含有“摆动”“转”等意思,可以组成“掉头”等词组。这里用“落下来”解释肯定不对,而“掉头”就是  相似文献   

12.
“圈点评注”不是新事物,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用它圈过生字词,划过重点句,标过段层要点,但因用得机械,没能使这一手段有效地发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后来,我翻阅了一些前人对“圈点评注”的论述,坚定了采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信心。 首先,我结合朱熹每读必划,“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和毛主席阅读一部十余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作了一万二千多字批注的例子向同学宣传:用“圈点评注法”阅读,用时少,效果好,简便可行;一旦形成习惯,终生受用。然后,我就结合《爱国学者顾炎武》和《夜》等课文,按照一教、二导。三检,四评的步骤,训练学生使用“圈点评注?。 “一教”就是给学生讲清何谓“圈点”,并统一“圈点”符号;讲清何谓“评注”,并举例示范怎样  相似文献   

13.
这册教材供农村民办小学和农村简易小学初入学学生用。它由“看图识字、”、“新三字经”、“百家姓,三个部分组成。课文最前页为一幅“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的彩色插页。通过看彩图,教育学生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看图识字”部分共有50课,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小语文第一册和第二册的看图识字部分。这部分安排了生字415个。生字的安排注意了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简单的到笔画复杂的字。课文有图有生字,图和生字下面有词,也有句子和短文。这部分  相似文献   

14.
融雪的时节     
雪属于冬天,她只属于冬天,而风却在春天里逍遥。这些,雪懂,她很清楚,很明白。即使是这样,雪依然固执地爱上了风。春天里的风永远不可能吹进冬季。雪的心中掠过一丝忧伤。但她仍在盼望着春的到来——尽管那是她的尽头可她义无反顾。她盼望着她生命的尽头能感受到一丝春风的温存。我走在街上,和雪一样过着剩余的残冬。我不明白雪为什么不选择冬天里的寒风。“也许寒风和白雪会使这  相似文献   

15.
伟人毛泽东也是一位诗坛巨匠,其诗词篇篇都是振聋发聩之作。主席笔下喜用“万”字:“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首词中就用了三个“万”字(《沁园春·长沙》),“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相似文献   

16.
我一晃在语文教学教研的路上风雨兼程地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我曾与朋友戏谈,此生什么都未干,就围绕一个词两个字做了两件事。这一个词两个字就是“语文”;两件事一是教学,一是教研。四十一年,弹指却是一挥间。回首漫漫长路,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都有无限的感慨,也有深层的思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学习毛主席关于革命文风的有关论述,讲清为革命学好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批判“四人帮”鼓吹的“帮八股”。另方面加强字、词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字不离词”,这主要是从字义上说的。我认为,在做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字是不是词一个字如果是词,如天、地、大、小,就可以一个一个地教;如果不是词,如民、习、葡、蚯,就不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创造”一词的狭义是“发明”,创字取“始造”之义,指创新;其广义是“生产”,创字取“建造”之义,指创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时代和历史向我们语文教育提出的一项不可回避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怎样尽快把这一课题切实而有效地落实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来,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目前,人们把“语文创新教育”生硬地搬进了课堂,难免出现“不可攀论”的无为主张和“庸俗化”的无谓做法。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严格区分“创造”一词的“狭义”和“广义”,因而没有严格区分“语文教育”和“语文课堂”两个概念及其各自所应…  相似文献   

20.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认为就两点:一是“太学生了”.二是“太语文了”。“太语文了”和“太学生了”都聚焦一个“太”字。精彩的语文课,妙就妙在这个“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极”一词.是“大”与“、”(表示“小”)组合而成的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