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的短语常常会产生歧义。语义上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短语叫做歧义短语(或多义短语)。消除歧义(简称“除歧”)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必须首先弄清造成歧义的原因。根据歧义产生的原因来划分,歧义短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一词多义而造成的歧义短语。如:(1)向华北东北调拨粮食  相似文献   

2.
歧义句的类型甚多而歧义的消除方法也因此而有别,这里介绍六种较为常见的消除方法,以供参考。一、更换词语法歧义句常常因某个词语的多义而造成歧义。为使这类句子句意明确,将句中不确定的词语更换掉即可。例如,“我想起来了”中的“想“就有两种理解,因此,可将产生歧义的“想”,或换为“回忆”,或换为“打算”,  相似文献   

3.
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特别是关联词语同主语的先后次序,常常被人们忽视。如: ①老工人的谆谆教导,既使我们懂得了旧社会的黑暗,又明白了新旧社会的幸福。②朱志刚木但以优良成绩完成了本期的学习任务,而且全班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类句子乍看起来,好象没啥问题。若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其中的语病。例①“明白了新社会的幸福”是谁?应该是“我们”。应把“既”字挪在“使我们”之后,或者在“明白了”之前重复“使我们”。例②“不但”放在“朱志刚”的后面,那  相似文献   

4.
所谓“歧义”,指的是一个语句字面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比如:张山花母女俩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张家为。这便是一个歧义句。我们可理解为①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回到张家为,也可理解为②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回到张家沟。QQ)原本是两个句子,由于“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和“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出可称为“张山花母女俩”,因而使造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所以,例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歧义句,也叫“同形异义句”。那么,形成歧义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词性不确定。例(l)这盘菜不热了。析:例句中“热一的词性…  相似文献   

5.
造句,不单是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以及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使造句练习中渗透作文训练的思想与方法。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粗浅做法: 1、一词多句:用一个词造出不同句式。在这个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例如用“愉快”造句: ①我们非常愉快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陈  相似文献   

6.
病句举例     
下面所举的病句是从某校四至六年级学生的造句作业中摘录下来的。这些错误,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词语运用不当: ①我本来成绩不好,可是后来好起来了(有着重点的词为要求运用的词,下同)。②如果老师叫我去做事情,于是我就去做。这里的“本来,可是”“如果,于是”两组词语去掉后,句子倒要通顺些。二、词语搭配不相应: ①黄继光这种深刻的行为鼓舞着我们前进。②我们应该跟着好人好事,不和坏人坏事在一起。例①定语“深刻”与中心词“行为”不相应,“行为”不能是深刻的,这里应该是“英勇的行为”;例②中动宾不相应,谓语“跟着”与宾语“好事好人”,“坏人坏事”配搭不当。  相似文献   

7.
像词语一样,句子也有多义性。多义性是句子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由于人们一般只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歧义现象上,同时又不注重与现代阅读相联系,所以语法知识未能转换为阅读的生产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多义,除了一般称之为歧义结构的句子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多义,像“词不离句”一样,多义句的意义在具体语境中又具有确定性——这是语境选择的结果,所以叫选择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比喻易混的几个概念辨析兰州市西北中学冯小平一、比喻句与比较句“像、好像、仿佛”等词是比喻修辞中的几个标志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含这些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些词除了可以表示比喻外,还可以表示比较、推测、想象、举例等。例如:①他还像以前一样沉默寡言。②...  相似文献   

9.
王跃农 《语文知识》2001,(12):43-45
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不加注意,就有可能出现歧义现象,给听者或读者造成误解,甚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有时,在法庭辩论、外交谈判和签订商贸合同时,人们还有可能有意设置歧义句,引诱对方上当。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句子歧义的产生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一、歧义的产生1.兼类词产生的歧义①铁锤锤鸡蛋锤不破。②自行车未上锁。①中有三个“锤”字,其中第一个  相似文献   

10.
所谓歧义句,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要辨识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多义词造成歧义(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1)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2)句中的“摄”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孙燕亲自拍摄,二是她被拍摄。二、语音停顿造成歧义(3)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  相似文献   

11.
一、看语序是否恰当语序,是指词、短语或分句在句中的排列次序。每个词、短语或分句在句子里都有一定的位置,表示一定的关系,不能乱摆。如果摆得不当,就会发生歧义或使意思表达不清楚。例如: ①语文教师绘声绘色地经常向我们介绍文学名著。②经常认真学习,同学们普遍的觉悟都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挖掘句与句的联系,品词悟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春蚕》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加括号词的含义,然后把括号里的词语去掉,比较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抓住关键词语与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由表面理解到深入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悟出“词变句意变”的词句关系,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3.
英语歧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句子是相对完整而独立的语言单位。它不是词语的随意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的统一体。如果句子中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整个句子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或分析,这种语言现象称为歧义(ambiguity),有的语义学家把歧义句分成两类,即“...  相似文献   

14.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15.
英语歧义与幽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荷兰语言学家Kooij在《自然语言的歧义》一书中曾指出:“在日常运用中,歧义通常指句子的这一特性,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释义,而句中并不包含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旨在的或其它的含义。”当然,歧义不仅存在于句子之中。R.Kempson提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英国语言学家G.Leech和S.Lyons则用“语言项目”和“语言形式”泛指词句:“我认为‘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汉语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含“交集歧义”语段的非歧义句作为切入口,考察了分词加工在留学生句子阅读过程中不同的理解。文章指出,留学生主要靠词语的熟悉度以及与心理词汇的匹配程度来激活句子的分词加工;语段前的提示信息对分词的启动效应不明显;合词连写对句子理解的干扰性很大,是理解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增加分词连写的材料,有助于留学生理解句子,同时巩固和建构词的结构和界限,为阅读合词连写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  相似文献   

18.
说 “歧义”     
说“歧义”窦曼玲“歧义”,《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同一种语言形式有两歧或多歧的意义,也就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例如:①汤热着呢。②借我十元钱。③反对他的意见。④打死老虎。这四句因为没有具体的语境,所以都有两种意思。例①既可以理解为汤非常...  相似文献   

19.
〕“如字”是古代注释中常用的一个重要术语。我认为,“如字”就是“按字面音念”的意思,是相对于“破读音”的一个术语。字面音指的是一个汉字所记录词的常用的基本义的读音。古人说某个句子中的某个字如字,就是告诉读者,这个字在这个句子中,要按它通常的字面音去念,要按它的常用的基本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说话写句,就是把一个个词连起来,可以说是挺简单的。但是,你连接词语时随随便便的话,就会把词语搭配错,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甚至闹出笑话来。如:“山坡上种着茂密的果园。”句中的“种着”和“果园”是不能搭配的,因为“果园”是种植果树的园地,而“园地”是不能“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