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古代 ,在制作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地图方面 ,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相传 ,黄帝曾与蚩尤发生战争 ,黄帝利用其臣史皇所绘制的物像图 ,将蚩尤擒杀于冀州之野。“史皇作图”记载于《世本·作篇》 ,是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军事地图。公元前约 2 1 0 0年 ,大禹治水时 ,“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 ,像九州”。战国时九鼎失传 ,然而在公元前约 35 0年 ,由九鼎像派生出来的《山海经》图却流传下来 ,这是最早的以金属作的地图。1 973年 1 2月在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时 ,发现 3幅“帛地图” :《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内容详实 ,有一定数学基…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古代地图的起源在远古的中国,就流传着地图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龙马负图"和"史皇作图"的传说。学术界认为,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是源于禹所铸的九鼎。杨慎通过深入研究,认为九鼎上的地图就是历史上所言的山海图,而对地图的说明就是《山海经》。他在《山海经补注》中写道:"则九鼎之图,其传固出于终古、孔甲之流也,谓之日〈山海图〉,其文则谓之〈山海经〉。至秦而九鼎亡,然图与经存。"夏禹铸造过九个鼎,鼎上各有不同地区的山川、草  相似文献   

3.
地图小史     
地图的历史可以说与文字的历史互为伯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就用简单的线条在地上或墙上画好狩猎、播种、危险、友邻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现在世界学术界公认见诸史料记载的最早地图是我国的铸九鼎。三千七百年前,夏朝统一中原地区后,让当时的九州贡铜铸鼎,每州铸鼎一座,上面用图形标示该州对整个中原的相对位置、山川河流、草木禽善等。先秦时期,九鼎成为华夏统一的象征,而诸侯凯觎王位就被称作“敢于问鼎”。  相似文献   

4.
陈东 《教学月刊》2009,(9):33-35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是学生认知地理事物和规律的载体、工具。前苏联彼德罗夫斯基曾说过,“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力的特殊学校”。课程标准中对地图的要求是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5.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出巡,“过彭城”,曾大规模组织人在泗水捞取周鼎。而《史记·秦本纪》和《周本纪》则明确记载,周王室灭亡时,“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那末,秦始皇又何以在泗水捞取周鼎?《史记·封禅书》又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日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汉书·郊祀志》亦有类似记载。而唐人孔颖达则在为《史记》作注时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本文试对以上诸说作一考辨,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早的地图———鼎《左传》中记载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 ,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 ,不逢不若。魑魅魍魉 ,莫能逢之。用能协以上下 ,以承天休。”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九鼎图的内容 (九州各地的山川、草木、禽兽 )和作用 (了解并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恩赐 )。最早的全国地图  ———《海内华夷图》唐朝贞观年间 ,贾耽按照西晋人裴秀的“制图六体” ,绘制成著名的《海内华夷图》 ,可谓中国最早的全国地图。实地测绘第一图  ———《康熙皇舆…  相似文献   

7.
浅谈学生的口才训练与培养马雪艳古代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论,可见口才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西方人曾把“舌头、原子弹、金钱”相提并论,称之为“世界三大威力”,现在不少西方人又把“口才、美元、电脑”作为三大...  相似文献   

8.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在邯郸遭到魏军包围的时候 ,门客毛遂自荐 ,随平原君出使楚国 ,以机智善辩而说服楚王出兵救赵 ,回来时 ,平原君称赞说 :“毛先生 (毛遂 )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 :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 ,象征统御九州 ,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 ,象征天子权威。“一言九鼎”便由此而来 ,比喻说话很有份量。一句话重于九鼎。一言九鼎  相似文献   

9.
在否定禹九鼎说、楚汉壁画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山海经》的据图叙事形式,所表述的地图要素以及涉及的地域范围等方面的论证,提出《山海图》是一幅综合性、多功能的世界大地图的主张,并认定它出于周初殷遗史官的绘制,距今巳30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寿,一言九鼎”是中国人寿保 险公司的一句广告词,多年来,人们早已司 空见惯,耳熟能详,却不知道它误用了“一 言九鼎”这个成语。“一言九鼎”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毛遂)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 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这个 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妥,这里应该用“一诺 千金”。作为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守 承诺,“一诺千金”正合此意。  相似文献   

11.
一、初中生地图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1.新课标对初中生地图意识要求高、挑战大据统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内容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42.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等。这些要求都依赖于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有效地附在图上,将大量地图在较短时间有效地讲授、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相似文献   

12.
韩忠 《黑河教育》2004,(5):21-21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以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赞可夫也曾说过:“许多概念、联系和关系,如果借助地图来感知,就会变得更容易理解。”如中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如果仅靠死记硬背很难记住并且容易混淆,但如果利用彩色地图来辅助记忆,就会很轻松。所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  相似文献   

13.
费洪文 《成才之路》2010,(24):I0016-I0016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颜率凭一己之辩,在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言语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素养和一种生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开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问鼎中原”的来历鼎,我国古代被视为五权的象征,始于夏朝的九鼎。《左传》宣公三年(前606年)载:夏朝初年,会九州州牧(九州的长官)贡铜铸九鼎,其上刻有全国各地山川、异物之图形,代表九州,象征夏王朝拥有天下,置于宫门之外。从此历经商周,都将九鼎视为传...  相似文献   

15.
黄颖 《成才之路》2014,(36):98-98
著名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的确,小小的一张地图,上面蕴含着丰富的显性、隐性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过程中不过或缺的一把利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地图在地理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这一把“万能神器”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想象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说的是东周颜率凭一己之辩,在列强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其实,对每一个正常人而言,言语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素养和一种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军队打仗,一般都要使用地图,军事地图维系着将士的安危,战争胜败,乃至国家的存亡。但是,几乎从来在战争中,指挥官使用的一直是常规地图,进行“纸上谈兵”。据记载,美军侵略朝鲜时,仅一次仁川登陆战,就用图一千万张,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用图还多。现今,世界上已经发展成了多兵种协同作战,地形复杂多变,战场范围广,组织指挥复杂,如仍依靠常规地图指挥现代战争,势必难以适应。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使“纸上谈兵”式的军事地图发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 ,四川南充有人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中华五行龙”后 ,又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一匹飞奔的“中国飞马”。2 0 0 1年 12月初 ,此人在中国地图上将全国 34个省会城市和特别行政区分段连接 ,画出 5个繁体的“龙”字。而“中国飞马”的全身把中国 34个省会城市和特别行政区都巧妙地连接起来 ,头顶东北 ,脚跨西南、东南 ,身子横贯长江黄河之间 ,羽翼横扫大西北 ,犹如奋蹄向东奔跑的骏马。这一《中国地图再现“龙马文图”》的新闻 ,曾被全国各大报纸刊登转载并附有插图。看到这个消息 ,真的是令人啼笑皆非。许多人对此不明就里 ,反而啧啧称奇 ,以为…  相似文献   

19.
一张地图,上面标示着许多国家或地区,还有高原、海洋、城市。看上去好似“五颜六色”。但是,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地图的色彩并不多,仅仅4种,为什么4种就够了呢?这一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曾使得许多数学家大伤脑筋,留下了篇篇佳话。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家装行业,“九鼎”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其不到十年的发展壮大史,被许多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家装公司奉为学习的典范。但是你知道吗,九鼎装饰的董事长周国洪,竟是一位从浙江诸暨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