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猛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44-44,48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融合现状,并提出了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包括科学定位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关系;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营造德法兼备的校园环境,构建德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是法治与德治正确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立法或其他方法,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直接、间接和弹性结合,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切实加强和完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工作等,加速实现法律道德化,从而反映德治要求的法治与法治严格制约下的德治实现相互结合,即法治与德治的正确结合。  相似文献   

3.
加强以法治、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教学内涵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内容。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现状分析入手,强调教学中要科学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以及提高德治和法治教育质量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使这一教学思想能够切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环节主要表现在素质教育内容的主方向、学校教育运行的主渠道和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主战场上.因此,作为高校应围绕道德规范进行德治教育,并将德法并蓄落实到育人的校园文化之中,使高校"德治"、"法治"工作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并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把德治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形势下,法治与德治并重,是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德治与法治从来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加强法治能赋予社会道德规范以权威性,促进社会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强德治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没有法治支持的德治,是无力的德治;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则是没有根基的法治。只有把德治与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社会。  相似文献   

6.
加强德治,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反腐败的重要治本之策。加强教育、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实现以德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环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以德治腐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也需要德治的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教育治理既离不开德治,也离不开法治,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德治是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更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法治和德治具有同源性即礼治。法治的凸现是商品经济与市民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德治是在总结苏共教训和传统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提出的。法治精神是法治和德治的一个融汇点。  相似文献   

10.
法治和德治都可称为"规范之治",法治和德治之别在于:两者维持秩序时所用的规范性质不同,即法治是法律规范之治,德治是道德规范之治;在治的方式上,法治主要是他治,德治主要是自治。他治的法治具有依赖于人的局限性,德性则是弥补法治局限性的重要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11.
教育法制与师德建设在维护正常教育活动秩序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立法的完善是师德建设的前提;自觉守法是师德建设的基础;依法治教是师德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近来在一些重要场合谈及治国方略时,多次将“德治”放置在与“法治”同等重要的高度。这是对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在对德治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诠释的基础上,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德治”在理论和实践都经得起检验。文章进一步认为,治国应先治官,治官必须以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程度的不断深化,教育法制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对于依法治教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依然普遍存在。消极依法治教主要表现为:消极依法教育行政行为屡禁不止,消极依法治校问题严重,消极守法、护法现象普遍,教育立法倦怠现象突出以及司法介入教育事业困难多。为此,要从加强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教育法律与政策培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教育立法以及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等方面来综合治理消极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治国过程中发挥着异形互补的作用,以德治国就是依靠人类道德规范和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性治理国家,道德的引导性,防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可以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则往往是把人类道德规范外在化和强制化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德主法辅的治国方针源远流长,而西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则十分突出,现代中国政治的症结不仅是缺乏法治,而且是道德与法律两重因素的共同缺失,因此,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克服唯法主义的偏向,提倡讲求道德与遵从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以政策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与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带来的对教育的重视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以及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我国教育制度在制定上内容空泛、体系零散且在执行上效力不足。这些问题不但是制约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的痼疾,更是消极依法治教的主要表现。因此,应当通过构建公众的教育法律认同感、加强资金和智力投入、组建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等手段来修复教育制度的不足,推进依法治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认识的的高度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论述坚持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法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对实施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实施“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治国方略的升华。社会公共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为以德治国的实施提供最基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支持。本文为此提出加强社会公德 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