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2.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3.寻找小说主人公. 学习重、难点: 1.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小说主人公的确定及"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内容。2.分析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3.感受小说中亲情的力量;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及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好处;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底层劳动人民饱受饥饿的困苦生活。三、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引导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学习文言文,对于知识水平不高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学习方法不当,对文言文的理解就会似是而非,根据本人体会的教学经验,以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言小说<期行>为例,在充分考虑到刚升入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的情况下,对如何学好文言小说,本人向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容(略)。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并积累词语。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③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能力目标:①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②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③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并与现代社会学生所处教育环境和人们之间和睦友爱的关系对照,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美育目标:体会文章含蓄精练的语言。3.教…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初中语文课改精神,以不同的文体和课题类型,设计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效教学有如下一些尝试与反思:小说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以小组研读为主;名著阅读过程中引入邮票画面,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性格的理解和体会;综合性学习通过设计和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 2 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 3.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教学重难点] 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8.
轨迹记忆法是通过将学习项目与特定序列的空间位置按序相勾连来增强记忆的一种方法。轨迹记忆法能够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小说整本书阅读中情节、场景、人物的记忆和理解提供了新方法。轨迹记忆法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借助空间位置加强对小说情节、场景、人物的记忆;借助空间位置增强对小说人物关系和形象的记忆;借助空间位置的时间更迭加深对小说思想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学习本单元,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深刻、含蓄的语言。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描写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要读懂小说,必须从理解语言着手,理解语言的途径有,参看注释,查阅工具书,特别要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环境的实际出发,从整体上去理解其深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目标】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小说情节。2.运用线索法梳理小说故事情节。3.通过思维导图,发掘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方法——对比。4.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的对比形式,领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5.运用对比手法鉴赏小说《凡卡》和《胖子与瘦子》。6.利用片段练习,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课时安排】12课时【学习过程】一、释义层:感知与理解1.通读本单元四篇小说《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各式各样新创作的小说让人眼花,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很流行.写小说的人也越来越多.小说,尤其是现当代小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高一学生要学习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的现当代小说,那么,引导学生怎样鉴赏现当代优秀小说,进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就很值得研究.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情和学生的学情,教师在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应把训练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和对小说主题的多种理解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2.探讨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小说的能力。难点: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三、教学手段: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阅读活动中,自己读书思考,与他人交流,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本单元学习重点: 1.以小说知识为指导,结合课文,理解小说的特点。 2.学生精练的形象的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线索、情节、主题等有关知识,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的技巧。2.学会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课文各自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学习作品中志士仁人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1.重点:《药》、《项链》巧妙构思小说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2.难点:《药》和《夜》用明、暗两条线索串联故事的技巧;对“坟场相遇”中乌鸦出现应如何评价,对“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等重点语句的理解。3.考点: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修辞格的运用,作品中用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典型方法,如环境描写,动作、心理描写等,小说精彩片断鉴赏。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序言的文体知识。2.汲取信息,明确《呐喊》创作的缘由及《呐喊》的创作经过。3.学习鲁迅反抗绝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呐喊》中的作品做大致观照。二、重点及难点:重点: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个别句子的理解。难点:作者的社会观和创作态度的理解。三、学法引导:1.课前预习。(序言两大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呐喊”;我眼中的鲁迅。)2.理解文意时,结合鲁迅小说、散文、杂文,鲁迅研究的相关评论等加以说明。3.课后阅读鲁迅作品及读本中的相关内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7.
小说教学的审美功能包括满足精神享受、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审美能力.小说教学的美育策略:引导感知,建构形象;激发情感,达成共鸣;设身体验,升华情感;积极想象,填补空白;启发思考,达到理解.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其含义.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深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学习重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短篇小说《午餐》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文体特征是为小说内容及主题服务的;小说的阅读与欣赏仅靠小说字面意义的理解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理解小说的内涵,必须把握小说的特点,分析其语言特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达到对小说的真正理解与欣赏。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初步掌握小说的有关知识。 2.学习从情节入手,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主题思想,初步掌握小说主题的概括方法。 4.通过听说训练,培养复述技能;通过作文训练,学会详略得当的记叙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