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化写作脱离集体经验,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情感,用细致的笔墨叙写个人化经验与个人化欲望.本文将从《大浴女》切入,并结合文学功用与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写作,表述对个人化写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林白的写作往往呈现了她对女性生命意识的隐秘思考,这种写作内容的私语化和写作动机的私人化使小说带上强烈的个人化色彩。《青苔》保持了她的个人化写作特色——继续她对女性个体生命意识的探索。这种个人化写作策略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写作载体、对象以及叙述方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 ,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对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 ,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 ,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远离了人的生命自由,并以种种伪装的自由形式来标榜自我,突出的表现是一种伪个人化的形式。市场叙事以个人化和多元化的名义来表明自己的生命自由和文学自我,将个人化写作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文学叙事的多元自由和复调叙事生态中暗藏了个人化写作的唯一性,于是这种个人化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变得可疑:它可能仅仅是一种招摇过市的旗号,一种伪个人化。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写作自由,但个人化写作是否真正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自由、生命自由、历史自由和人性自由,却难下断语。写作姿态也许已经获得了自由,但姿态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创造了文学风格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写作,不一定只能以个人化写作或者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个人化写作的延伸)的方式去写作.也不一定只能表现个人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冯渊 《福建教育》2023,(7):40-43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论述类文本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引入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典范文本作为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写作论述类文本的范本。文章以蒙田《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一文为例,根据两种译文的异同,结合学生写作实践,并结合当下论述类文本的写作样式,从提供思想资源和借鉴说理技巧两个方面探讨论述类文本写作教学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小事蕴精神,细节见真情”的散文,作者因物见情,忆述细腻,情真意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堪称记叙文写作的典范。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为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五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春之声     
喜欢门德尔松的《春之声》,每一次,都能从里边听出春的气息来。的确!那灵动的钢琴,不正是跳跃欢腾的春水吗?那舒缓的小提琴,不正是绚丽华彩的春花吗?那激越的合鸣,不正是春来时万物的复苏吗?《春之声》,自然的《春之声》!每一次听《春之声》,我都会想起两位如春花般的女子。一个,是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她有着傲人的美貌,以及一颗深爱着情人的心。即便沉疴在身,她依然活泼、微  相似文献   

9.
陈染,被视为继残雪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深刻的内心独白为特征,以"个人化写作""边缘写作"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坛,她也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严肃文学领域最具叛逆性并完全地实现了"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其非主流特点为人瞩目。特别是她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的广泛影响使陈染成为"个人化写作"的肇始者。有人说,她的心,如无底的幽湖,引你抵达深渊;她的字,如泣风经过,让一切弥散。她是瓦解,她是碎片,她是力度,她是迷雾中的风中之船。(编者)  相似文献   

10.
《私人生活》中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倾向让整部小说带有了浓厚的自传性色彩,文本中渗透着琐碎细腻的女性心理。对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分析有助于探讨个人化写作蕴含真实而丰富的女性微观心理世界,是尝试融合小说文本的逼真性和文学性的新兴创作方式,对当下语境中小说的创作和消费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少年儿童的写作在创作的思想、立场、视野和语言各个方面都展示出他们独特的个人化色彩,这种写作可称为"少儿写作个人化模式"。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引导学生进行这种"个人化写作",首先应该从它的基本特征着手。从"少儿写作个人化"的写作内容来看,主要是对个人感知、个人经验的描写。个人化写作所表现的是一种个人的生活经验,表达个人内心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认为,写作说明文只要语言通俗、平实,让人好懂,一看就明白就算好文章。当然,能达此标准是算不错的,但如果能准确、灵活、生动的用上些修辞,使文章锦上添花,岂不更好。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树立了语言生动严密的典范。苏州园林被叶老比喻为“一幅完美的图画”,而我们读《苏州  相似文献   

13.
《人到中年》和《冈底斯的诱惑》这两个文本是处于新时期两个重要时间点的重要作品.从其创作方法、小说观念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从意识形态普遍化到反抗意识形态,从寻找历史主体到个人化写作,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陈染以先锋姿态创作出《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等作品,其内容被一些批评家认为具有"个人化"、"私人化"性质,其写作被称为"女主主义写作",作品被认作是"私小说"。在陈染及其代表作《私人生活》面临经典化的当下,不同的当代文学史对于陈染及其创作的命名并未取得一致,但其创作的"私人"性质基本上得到了确认。论文试图以90年代对陈染及当时与其写作具有相似性的林白等人创作的评论为出发点,从"私人性"的获得、"私人化"产生的异议、"个人化"的消解与"私人化"仿制等方面来探讨批评家们在90年代对于陈染等写作的不同定位及在市场化环境下"私人"性质的建立与消解。  相似文献   

15.
《人到中年》和《冈底斯的诱惑》这两个文本是处于新时期两个重要时间点的重要作品。从其创作方法、小说观念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文学从意识形态普遍化到反抗意识形态,从寻找历史主体到个人化写作,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个人化写作方式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文章通过对个人化写作特质的观照,描摹了个人化写作的独特风貌,即:写作内容的世俗化、写作对象的"小资"化、写作空间的都市化、写作语言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走人教材,它们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作品。其中的议论性文言散文直接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典范。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就能探究出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操作性强的写作技巧。如从粤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谏太宗十思疏》中,我们就能得到以下写作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劝学》《师说》作为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具有典范意义。以《劝学》《师说》论证特色为突破口,在比较中寻找论证差异,在聚焦中提升思维深度,在写作中实现思维跃升,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个人化写作"与"私人化写作"在使用中存在着混乱。"个人化写作"作为一种写作方式是很早就存在的,但在90年代形成了"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新思潮。这是"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特定语境下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骤然兴起,一种面对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成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它对当时的文学秩序和平庸的写作予以激烈的抨击,表达了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纯粹的创作理念:拒绝普遍意义的话语实践,疏离意识形态化的重大题材和时代的共同主题,更重视个体感受力和想象力,以个人性、主观性、内在性为表现特征,以自言人身份进行书写的个人化叙事。"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还原式的客观呈现来刺穿"常人"的坚硬外壳,表达了对经验遮蔽下人类生存的哲理化追问。但是在日渐强势的消费文化影响下,标榜"忠于自我"的"个人化写作"为我们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几乎无可避免的欲望化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