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权益意识迅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突现,更加注重自身存在的价值。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视学生为纯粹的教育对象,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过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地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忽视学生的权益及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导致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难以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教育成效较低。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在其深层意蕴上是一种发展哲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把握其内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义,从哲学层面上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把以人为本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总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涉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吃透“两头”上好思想品德课所谓吃透“两头”,就是指教师必须吃透学生思想和教材内容这两头,认真备课,把备课和备人结合起来,做到备课先备人,备人先备思想。吃透学生思想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教学有针对性。如,教学《谁最美》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课堂教...  相似文献   

4.
一、人性为本的内涵人性为本是人本思想的一个延伸。人本思想强调的是人的发展,而人性为本强调的是做人思想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人性按我的理解应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本性,二是人的个性。所谓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它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普遍性。所谓人的个性是指人在一定的成长环境及教育方式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及原因。所谓以人性为本的原则也就是指在日常学生思想工作中,分析了解学生行为表现中的本性因素并给予尊重,把它作为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以求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5.
刘春田 《都江学刊》2001,13(3):13-15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具体来说,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应以当前为立足点向21世纪延伸。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以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个性心理的教育为基础向人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思想教育工作的网络应以校园为基地向社会和家庭延伸。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呈现多样化、快变性的特点,提出了“以人为本”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力助人。其次要关心人,关心大学生的成长、生活和思想,做到情为学生所系,权为学生所用,利为学生所谋。再次要发展人,按照江泽民对大学生提出的“五点希望”。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精神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定,结合我国的当前实际和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紧密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自身固有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精神关怀为出发点,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实施者也是人。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头脑的,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不能不研究人,不能不了解人、尊重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人的积极主动性。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完美的人格,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放开学生的手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应视学生为健全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11.
姜若 《德育信息》2002,(5):72-73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新型班主任,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的目的是“人”,出发点是“人”,归宿还是“人”。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弘扬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尊严和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理解、关爱、尊重的教育氛围中健康  相似文献   

12.
温储蔚 《江西教育》2002,(22):11-12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只有当人们真…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于明晶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总称。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创造,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的素质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社会关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四个维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理念下德育原则与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对于高校德育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目标,遵循其思想变化规律,开展生动有效的德育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导致了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滞后于社会实际。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师生角色合理定位,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路。一、变换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悟明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发展或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授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自学考试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助学组织也在不断完善,而且办学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脱产的也有业余的,既有校内举办的也有校外办班的,如何做好自考助学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要。只有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四化”建设输送急需人才。一、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考班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形形色色有不同人生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意识、个性特征的人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针对不同人的种种思想疑惑、矛盾,通过思想的接触、交锋、劝说、化解疑惑,解除…  相似文献   

18.
刘洪波 《学苑教育》2012,(23):76-77
教育是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而目前的教育偏重于考试、分数、名次等,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由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教育重新回到原点,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觉得可有可无,加上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比较多,所以学生不够重视,又不喜欢,常常课上走神,问个问题也往往石沉大海,得不到积极的回应。这些表现往往使我们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可是学生觉得可有可无并不代表思想品德课就不重要,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人与人的交往、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道德、法律、责任等知识作了普及。所以学好思品,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