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善治"到"善治生态"是一种学术努力,更是一种社会追求,是时代觉悟之生态觉悟之体现。"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善治生态"是社会管理过程中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各种文明因子互动形成的一种治理态势,是政府和社会不同主体的新颖关系,并由"政府-社会"生态、"伦理-法律"生态、"伦理-政治"生态三维生态互动形成的治理体系。通过深挖中西文明资源,建构起我国"善治生态",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从"自治"、"互治"到最终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将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合法化,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够协调相互背离甚至冲突的利益,并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实现多元主体的良好互动和互相协作,共同克服政府管理"失灵"的世界性政治难题。广州市政府颁布的《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总体上非常有改革精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社会组织法律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但当前《广州市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中非法组织标准仍显保守,有待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治理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作为三方主体共同管理义务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在“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中,社会公民应遵循政府指导规范运行、扎根公民服务社会、合理分类提高素质和维护权益促进公平等原则,构建教育基金、教育质量评估、教育督导、家校社区合作、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行业协会等专业和非专业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法律和组织章程的框架下,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与政府和学校协商协同、互补互推,发挥建设社会、服务社会和维护正义的基本功能,最终建立义务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机制,进而达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它呈现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态。教育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即"好治理";最终目标是"好教育",即建立高效、公平、自由、有序的教育新格局。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是推进教育治理的关键,其核心是通过分权和集权两种方式调整优化共治主体的权责关系,解决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不够、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政府宏观管理能力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善治是指善于治理或好的治理。作为多元治理、和谐治理的治理境界,善治的实现是政治制度的终极目的,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由于传统高校管治模式的弊病导致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一定程度上的失灵,面对现实挑战、内部体制弊端和高校教育改革的现实,由管治到善治是高校学生管理实现现代转向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理论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进展。治理理论批评了"新公共管理"效率至上的倾向,转向构建以合作和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新型关系。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更为关注教育的公共性,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部门蓬勃发展的态势。向"善治"迈进的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正在不断强化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打造教育公共行政与自主治理良性互动的机制,为达成公共教育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治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社会政治理论,它强调政府与公民合作管理。善治是治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良好的治理。善治理念主张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问的平衡发展,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阶段,需要面对政府、市场以及公民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离善治的实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要用善治理念来指导和推动我国政府管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管理"走向"治理"是应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关键之举,也是公民社会崛起的应然之势,亦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然而,在职业教育治理实践中还面临着多重问题困扰,诸如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泛行政化"缺陷、治理模式"单中心化"倾向、治理结构"混沌化"趋势等。据此,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应科学确立职业教育治理的价值与目标,以"善治"为终极价值标准,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放权与增能,厘定政府权力清单,"赋权增能"于其他治理主体;做好立法与建制,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政府和社会组织是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管理和参与主体。在居民需求与教育改革的双重驱动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成为推动社区教育管理创新、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社区教育视角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应该首先明晰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教育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准确把握政府培育管理与社会组织自主发展之间的合作力度,适时建立区域社会组织间的关系网络,以持久培养"公民意识"作为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16,(6):90-95
教师教育治理即政府、大学、市场、社会及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作应对教师教育公共事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新型管理和服务模式。面对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围绕我国教师教育治理结构与机制的优化、健全,开展深度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动因和重要的学理价值。未来研究需要拓展学科视角并加强基于本土实践的实证研究,力争多侧面、全方位地揭示和剖析我国教师教育治理的基本问题,全面、理性、深刻地认识教师教育"善治"之道,为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建设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是转变和创新社区管理方式、落实城市社区治理的落脚点和归宿。政府单级化的行政管控已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社区发展的需要,只有转型城市社区治理方式,实现"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转变,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才能持久有效地维护社区秩序,实现社会善治。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建"中国教师协会"参与教育治理来重构我国教育新秩序实属必要.教师协会参与教育治理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公民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教师协会参与教育治理的主要领域包括:参与推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叁与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活动渗与为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活动、参与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决策、参与和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姝 《红领巾》2005,(4):26-29
社区治理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实现善治.在善治的构成要素中,法治是实现善治的基本条件.在立法方面,我国的社区治理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相关法律仍具有滞后性、缺乏系统性、缺乏效力等缺陷.在依法行政方面,我国在社区治理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诸如职责不清、偏离法制轨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治道变革之需要。国家在长株潭设置"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蕴含着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转变职能的意图。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组织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单一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使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有非赢利的社会团体和赢利的经济组织,形成长株潭区域政府与公民社会、经济组织共同治理的公共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王哲 《巢湖学院学报》2013,(1):52-54,6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平衡点,充分激发和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善治。公民精神作为公民社会的核心内容,它以主体参与意识、权利责任意识、宽容精神、法治精神等主要内容和价值观念,因此,必须把它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培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善治是一种立足于公民社会,探究治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建构一个什么样组织、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以及如何最大效能地提供最好公共产品和最优公共服务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行政模式。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善治,而我国的善治在当今必须通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贝伦行动框架》提出了成人学习与教育(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E)治理的目标——"善治"。为此,"善治"理念逐渐融入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实践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三份《全球成人学习与教育报告》,揭示了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走向:一是关注治理权力下放;二是注重治理主体能力建设;三是倡导跨部门合作。同时,该报告也呈现了各国在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如"善治"整体发展进程有待推进、治理能力客体建设不健全、合作治理未能真正实现以及协调体系不完善等。为此,借鉴全球各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我国成人学习与教育治理需要系统地实现"善治",注重拓展能力建设的幅度、强化合作的深度以及完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善教育就是好教育,是公正的教育、和谐的教育、让人享受尊严和体验幸福的教育。善治是教育的致善之道,善治的有效途径是依法治教、民主决策、机构有效管理和公民社会参与等。教育善治涉及教育的诸多方面,其核心要素包括教育立法的公正性、决策信息的透明度、管理分析的公信力和公民社会的参与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2.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治理现代化。但在治理过程中暴露出我国政府和高校两大平行主体政策上沟通不畅、财政上用拨不当、人力上互通受阻等问题。因此,以大数据为媒介,加强政府与高校两主体"政策、财政、人力""三维"协同共治力度,建立大数据下教育现代化治理长效机制,实现教育善治。  相似文献   

20.
街头摊贩治理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难题.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街头摊贩治理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制缺乏、管理手段弱化等问题.基于协同治理内涵及其价值的考察,对街头摊贩治理应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与多元主体治理意识,构建涉及街头摊贩管理的相关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和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摊贩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和创新协同治理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城市政府治理街头摊贩的水平,最终实现街头摊贩的“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