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着"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动态助词,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但是在甘肃一些地区的方言中,"A着"这样的句式中"着"有时表示动作的持续态,但大多数时候表示"很,非常,十分"等,其作用相当于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
Halliday把语言的意义概括为三大纯利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纯理功能理论从哲学角度对复杂语义系统进行高度概括和合理归类。但是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种元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语言形式并非静态对应的关系,语法隐喻即是这种动态对应表现形式。语篇意义的构建在一定语境下进行,语篇和语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语言运用中意义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3.
微山方言有一种特殊的"动词 着"结构,它有着特殊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动词 着"和普通话的"动词 伤"表达的语义大致相同,表示动作的结果是使人处于某种消极状态;它相当于动补结构,是个动词性短语类型,具有动词性短语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4.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l 0]”.  相似文献   

5.
目前,语言研究已从单一的注重结构、对比研究转向跨学科的、复杂性的研究,"复杂动态系统"视角下的语言研究即是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它呈现出了语言发展的非线性以及动态性、系统性.汉语中诸如"差点/差点(没)"的羡余否定短语,因其有着直观上"不同形态表同一意义"的功能,体现了汉语语言的非线性、动态性,因此在国际汉语教学活动中成为了一个教学难点.对此,本文从"复杂动态系统视角"的角度对汉语羡余否定短语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上的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国际汉语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们"的语法问题颇具争议,本文从语法性质和语法意义入手,确定现代汉语中"们"的基本语法问题,为"们"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范式基础,主要对先前"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意义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提出相应见解。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中,在这里/那里可语法化成既表动作进行的标记又表动作持续的标记,二者的同步语法化是一个从空间域向时间域映射的典型隐喻过程,这种语法化过程是时间顺序原则(PTS)作用的结果。在这里/那里的这种功能和语法化过程在汉语方言中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8.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弄清普通话"儿化"这一特殊语音现象的语音性质,应该从该现象的物理的、生理的和语音的细微处作细致的分析.从物理上说,"儿化"不是一个音素;从生理上说,"儿化"不是一种发音状态;从语音上说,"儿化"不是一种语音韵律.从语音层面上讲,"儿化"只是一个类似于口腔开合的发音动作,是一个有起点状态和终点状态的发音动程.弄清楚"儿化"的语音性质,有利于"儿化"的音位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11.
句法结构表达语法关系的方式有形态、语序、虚词三种,英汉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决定了句子构造的格局不同。汉语主要采用语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属于一种隐形语法;而英语则更多地采用词形变化,即形态来表达语法意义,属于一种显性语法。这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是由各民族的文化及思维习惯不同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词缀中,"子"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它既有增强语气及幽默感的作用,也有语法上变动词为名词的作用。文章主要从《东北方言大辞典》中选取语料,从词缀"子"的分布、使用规律和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搜神记》中"V得O"结构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系统分析。根据其语法意义的不同将其分为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三大类,并逐一探讨了其用法和意义。研究后发现"得"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开始虚化。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却"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却"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转折,并且应分为两类,即转折副词"却"和情态副词"却".前者是基本语法意义,后者是派生语法意义,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语义联系.尝试结合具体的句式,用比较的方法指明"却"不具有"进一层"、"恰巧"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名词是汉语和维吾尔语中最为基本的词类之一,他们都有着数量众多,情况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特点,但是在语法的地位中确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来说,研究现代汉语和现代维吾尔语构词的原理就得从名词来进行全面的分析。汉语和维吾尔语是分属不同类型的语言,具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思维的共性、双语环境等多种因素,也有不少的共性。而且这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都处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从动态的角度来对这两种文字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我们更好的对两种语言进行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哈萨克语词汇中部分词所表示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进行分析,阐述哈萨克语中除形容词外其它词也存在表示程度的特征,对其构成方式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进行归类,断定哈萨克语中"级"这个语法范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通过对哈汉词构成"级"的语法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归纳出汉语与哈萨克语语法体系中各类词表示"级"的语法手段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ABB式重叠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宋代汉语语法代表文献《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1]中的ABB式重叠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多样,最主要的附加意义是形象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程度变化的意义存在于部分ABB式重叠中。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和定语,“de”尚未发展为状态形容词的形态标志,宋代的ABB式重叠还处在由非固定形式的短语结构演变为凝固形式的状态的选择淘汰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日语和汉语形似而质异,实则分属不同的语系,语法和语序上完全不同。文章旨在探讨日语中动词的分类和用法,除了从语法意义上有无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过程来区分自动词和他动词以外.还可以从构句功能上是否能够构成被动句和使役句来区分自动词和他动词。  相似文献   

20.
动静态伸展运动在高校田径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普通高校与体育学院大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在田径运动教学中结合跑、跳、投类三个运动项目着重对静态与动态伸展运动提高柔韧性预防与运动损伤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静态伸展运动在这两方面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动态性伸展运动,并阐明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