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9年北京大学人藏的西汉竹书中,有一种题为《周训》。其基本情况,我们已经向学界提供了初步的介绍①。北大竹书《周训》内容,是周君主昭文公对共太子的训诲。训诲每月一次,所以《周训》结构也以月份为纲,每月一章。各章照例以·维岁某月更旦之日,龏太子朝周,昭文公自身贰之,用兹念也开头,以已学,太子用兹念斯。乃受之书而自身属之日:  相似文献   

2.
2009年北京大学人藏的西汉竹书中,有一种题为《周训》。其基本情况,我们已经向学界提供了初步的介绍。 北大竹书《周训》内容,是周君主昭文公对共太子的训诲。训诲每月一次,所以《周训》结构也以月份为纲,每月一章。各章照例以"·维岁某月更旦之日,龏太子朝周,昭文公自身贰之,用兹念也"开头,以"已学,太子用兹念斯。  相似文献   

3.
黄彰健一生勤治經、史,著述豐富。他從1973年起參與臺灣學界"周公是否稱王"之争,相繼發表四篇重要論文,集中討論"周公受命問題",並貫串於他後半生的經學史研究。黄彰健從《尚書·金縢》篇中發掘"周公受命"之義,並會通《尚書》周初各誥,提出周公受三王之命攝政稱王的新説,試圖裁斷兩千年來的經學懸案,可惜立説過於新奇、失之穿鑿,難以令人信服。不過,他通過重新解讀《金滕》《君奭》等經文,證明《大誥》《康誥》各篇"王若曰""王曰"之王確指周公,並檢核《尚書》周初各誥次序、鈎稽周公從攝政到歸政的事迹,爲探討周初重大史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這次研討會在法國巴黎召開,這讓我想起讓一皮埃雨·里烏(Jean-Pierre Rioux)和讓一弗朗索瓦·西里内利(Jean-Francois Sirinelli)注編四卷本《法國文化史》中的一段输述。在這部書第一卷第二章的一開頭,作者追問:"(法國的)人们究竟在哪個時代停止了講拉丁語?"這一有關語言史的問題引出了重要的文化史話题。按照這部文化史的叙述,正是因爲法語取代拉丁語,知識陪層取代貴族陪層,用法語表達的新文化(如說唱、演出、文學)改變了中世糸己的舊傅統,才奠定了法國這個民族國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新亞書院六十周年,也是新亞哲學系創立人唐君毅先生誕辰百歲周年。我從中大退休有年,今應邀爲哲學系研討會講話,甚感榮幸。對於哲學,我是門外漢,却是愛好之人。今次會議以"中國哲學之新方向"爲主題,我注意到中國哲學之新方向,英文是"New Directions",用多數,也即是説應該有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我現在試從"大學之道"來講中國哲學之方向。一大學之道與中國的經學時代首先,我們講大學之道。大學之道是講大學之理念、大學之目的。《大學》一書中,開卷即説:"大學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紀偉大儒者馬一浮(1883-1967)先生之《讀書法》,是朱子讀書法之後,研治傳統中國學問最爲重要的一篇方法論,也是進入馬先生的"文化典範"與"達道之學",最爲親切有味的門徑。本文就《讀書法》乙文之關鍵字詞詳加注解,并就管見所及提出新詮,指出馬先生開示之"讀書法"以"敬"爲中心,以"篤行"爲目的,均與朱子讀書法一脉相承并開創新境。  相似文献   

7.
自古“屈宋”并稱,但人們總覺得宋玉有忝列名號之嫌。筆者認為,“屈宋”并稱絕非偶然,宋玉的意義主要不在其“楚辭體”的《九辯》,而在于其最早大量創作“賦體”文學(宋王與荀子同時而略早),特別是源于其《高唐》《神女》二賦的“巫山神女情結”(筆者仿造語),可謂揭示了中國文人及至全人類心靈共有的隱密和騷動,開創了中國文學中以人神性戀為基礎的情慼叙述原型和性戀結構模式,成為中國文人一代代反復吟唱的文學母題,在中國文學史上形成了非正統的卻是排山倒海式的滾滾洪流——“巫山神女情結現象”。由此可以窺見宋玉的深遠意義和影響。  相似文献   

8.
學界對於《詩經》的研究持續了兩千餘載,學者們從史學、文學、詩學、經學等諸領域進行把握,可謂精深而周致.音樂學界通過“歌詞”把握音樂的結構意義,亦有相當收獲.由於兩周不具備記錄音樂本體之旋律音調的條件,這焉後人認知這一時期的樂文化造成局限.音樂學界與大學術界研究《詩經》所面對的文獻具有同一性,由於樂轉瞬即逝的“時空特性”,在缺乏有效記錄手段的情狀下對樂本體深入研究困難重重,只有透過文字去揣測樂之存在以及時人對樂之理解.樂是兩周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詩》《書》《禮》《易》《樂》《春秋》,爲“六經”之一種.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情本體"說法源起於1980年《孔子再評價》一文,(請參閱該文"仁的結構"部份),二十世紀90年代我將它展開爲"兩德論""情理結構(參閱《歷史本體論》《論語今讀》等)的倫理學論說,近年似頗有回響,但誤解更多。値此垂斃之年,或仍有責任不回避"還是那一套"的重複或譏諷,再作一點簡略的通俗說明,主要是解說那張"倫理學總覽表"(如下圖,始見於三聯版《回應桑德爾及其他》,略修訂後收入靑島版《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及三聯版《倫理學綱要續篇》)。因爲該表概括了我有關倫理學的基本想法。  相似文献   

10.
力之 《中国文化》2021,(1):411-421
從目録學的角度看,《文選》爲詩文總集是没有任何問题的,而方師鐸則力證其爲類書.然方先生由《皇覽》爲類書與歐陽詢之説無法證明《文選》亦若是,其《文選》"本質上就是一部類書"説乃誤解《文選序》所致.從研究方法論的層面上説,方先生之失乃因未能在出發處辨"路向".是否凡"以類相從"者便是類書?此至關重要,而方先生忽之;由《藝文...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九年,在王國維自沉頤和園兩年後,他國内的學術知音羅振玉主持纂録了《海寧王忠愨公遺書》,他海外的學術知音伯希和在《通報》上發表紀念文章,稱這是羅氏"真誠地懷念摯友而爲之樹立的紀念碑".十一年後,曾參舆前書工作的他的助手舆學生趙萬里又主持纂録了更完備的《海寧王静安先生遺書》,也就是現在重印的這部《王國維遺書》以下簡稱《遺書》),我們也可以套用伯希和的話稱這是趙氏真誠地懷念導師而爲之樹立的紀念碑.盡管還存在着搜羅未全、校讎欠精等問題,但它依然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王國維著作集.《遺書》牧録王著四十三種凡一百零四卷.兹參酌趙萬里《王静安先生著述目録》,《静安先生遺著選跋》、儲皖峰《王静安先生著述表》、王德毅《觀堂先生著述考》、洪國樑《王國維著述編年提要》等相關資料,略叙如次.  相似文献   

12.
前輩寫真     
正憶胡厚宣先生一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姜亮夫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一度迷戀於古文字,不自量力地想成爲古文字專家。偶識來杭州開會的擔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李一氓先生秘書的中華書局編輯沈錫麟先生,他主動表示可以帶我去拜見胡厚宣先生。胡先生是舉世公認的甲骨學大師,不必算他聲譽卓著的《甲骨學商史論叢》,就憑他是《甲骨文合集》的總編輯,憑他是裘錫圭先生的導師,就足以讓人心向往之——何况在那之前,我已經從舊書店買過他的《殷墟發掘》,從新書店買過他的《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而亮夫師也跟我論及過胡先生。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我們合寫《罪與文學》一書,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聚焦於罪意識與文學的靈魂維度的考察,試圖通過追問罪意識和文學的關係思考和檢討中國文學傳統的局限所在.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之下,西方猶太——基督教的原罪觀和懺悔意識很自然就被當成攻錯中國儒家原善觀和君子自省意識的"他山之石".正因爲這樣,我們寫了第五章"懺悔意識與中國思想、文學傳統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經學元典在處理諸卿次序時,往往將司空置於末位。對比之下,《禮記·王制》前置司空的現象十分特别。究其原因,《王制》要通過司空、司徒、司寇的排序,來突出官職職守在制度建設中的遞進次第。這種對次第的重視,反映了《王制》職官部分特别關注"制度生成"的特點。這一特點,不僅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王制》的性質、地位,更能啓發我們接續前儒的話頭、思考經義與制度的互動,從而思索經學的繼續開展。  相似文献   

15.
程巢父 《中国文化》2007,(1):147-150
1924年中秋節,梁啟超的夫人李蕙仙因乳癌病故。夫人是李尚書端棻的堂妹,纍代清門,家學劭茂。光緒己丑(1889),李端棻典試廣東,梁啟超以十七歲中舉。李氏賞其才,遂以妹妻之。他們伉儷於1891年結婚,相守三十三年,恩愛有加。任公於《悼啟》中發抒他的哀情:“夫人厚於同情心,而意志堅强,富於常識,而遇事果斷,訓兒女以義方,不爲姑息。兒曹七八人,幼而躬自授讀,稍長選擇學校,稽督課業,皆夫人任之,啟超未嘗過問也。幼弟妹三人,各以十齡内外依夫人就學,夫人所以調護教督之者無不至。……至其平日操持内政,條理整肅,使啟超不以家事撄心,得專其力於所當務,又不俟言也。嗚呼!天祐不終,奪我良伴,何其速耶,何其酷耶!”這樣一位能幹賢淑的内助的棄世,即可見任公的哀痛之深了。喪事之後,思成、思永赴美,他自己也病倒了。他在當年12月3日爲北京《晨報》紀念增刊所寫的《苦痛中的小玩意兒》一文裏,自述這年的苦痛情形說:  相似文献   

16.
范子燁 《中国文化》2015,(1):99-105
<正>《詩品》中"宋徵士陶潜":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①對於"其源出於應璩"品陶之説,前人之評論與研究頗多涉及,此不贅論;對於"又協左思風力"的説法,前人則極少討論,這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在鍾嶸看來,左思也是陶詩的一個重要藝術源泉。章學誠(1738-1801)《文史通義·詩話》説:《詩品》之於論詩,視《文心雕龍》之於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爲成書之初祖也。《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群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别也。  相似文献   

17.
正一論書法之書、文多矣。《鄭曉華學術論文隨筆集》趣旨高遠,文理密察,非凡匠之作。自2004年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以來,重拾毛筆,再上少年時期開始探求的"翰墨之道"。間中,時有閱讀時賢的書畫文章與作品,見過鄭曉華先生在書刊上發表的書法論著,淸新通暢,富現代感,有理論高度。之後,讀到他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行草,令我眼睛爲之一亮。筆意墨韵,承古開新,有一家面目,幅幅有"美學的純金度"(我自創的書畫鑒賞標準)。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義,從20世紀40年代末期女性自我意識之覺醒,繼之以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之興起,開始了對於"文學中的女性"與"女性的文學"之種種反思和研討.到以後女性主義性别之論述,則結合了舆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學派的對話,而且與時俱進地滲入了後結構主義舆後現代主義的種種新說.  相似文献   

19.
國學在復興.國學歸根結底是"經典"之學.經典中最重要的是《論語》和《老子》.《論語》不容易讀,常被講成"行爲倫理學".《老子》則被公認爲哲學著作.但老子所講"道"究竟具何特點?老子哲學的性質究竟是什麼?老子是如何達到這一結論的?解答多種多樣.馮友蘭先生早年指出,老子乃形而上之"共相論"一類思想;1在以後的《中國哲學史新...  相似文献   

20.
記兩印人     
周明錦周明錦字絅章,號恧厂,安徽至德(今東至)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生,民國五年(1916年)卒,年二十二歲。所刻印章曾輯印成《恧厂印存》一册(1916年私人印行於青島),書首序曰:從弟絅章爲仲父味西公第五子。仲父善鑒古。絅章承家學而獨嗜刻印。自幼作印即能得南北兩宗神旨。繼而不自以爲滿假,乃上溯三代籀古之文,下及秦、漢金石之刻,博參六朝、唐、宋之迹,旁搜封泥、龜甲之文,將並胸中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