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5,(2):95-96
【事件回放】2015年1月7日,法国《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死亡。据法国司法部门消息人士称,袭击事件的死者中有4人为漫画家。全法当天共有多达370万人走上街头纪念系列恐怖袭击的死难者,创下法国史无前例的记录。仅巴黎的游行人数就在120万至160万之间,法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推出的80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英文版)及3卷索引附录卷(中文版)于3月22日亮相法国巴黎图书沙龙(即巴黎国际书展),试图重现那些年由少数人为整个国家带回的尊严与力量,也成为此次巴黎国际书展主宾城市——上海在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舞台上的精彩展示。作为研究东京审判最核心的文献,庭审记录分别由英日两种语言记录,仅有海外少量机构保存。日本和英美分别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影印出版了日语和英语的庭  相似文献   

3.
一位17岁就闯荡巴黎的温州人,在生存压力和致富梦想下不断创业,又不断受挫,最终历练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的故事,是15万温商在巴黎的生存缩影。蔡良勇今年45岁,长着一个狮子鼻,面相忠厚,总是在店铺密集的街道上低着头走路。一般人很难想到,他是个在巴黎闯荡了28年的温州商人,还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工厂、众多的合资公司,并投资于房地产业。在巴黎的复杂经历,让他对命运这个东西一直感到不可捉摸。20多年前,那时巴黎的街道永远是雾蒙蒙的,看不到很远;人走路的时候是轻飘飘的,心慌得很。他回忆说。  相似文献   

4.
文学小说     
《全国新书目》2014,(4):16-18
与敌共眠:可可·香奈儿的暗战思维 本书还真实记录了香奈儿是如何成为一名登记在册的德国间谍;如何以及为何要参与一系列间谍活动;如何在战后的法国逃脱拘捕,流亡瑞士;最后,她又如何得以在七十岁高龄回到巴黎,东山再起,不仅重塑了自己,还重建了引领时尚风潮的香奈儿品牌。  相似文献   

5.
《国际编目原则声明》中的FRBR/FRANAR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编目原则声明>通过FRBR/FRANAR概念模型来体现新的书目工具在实现目录功能方面的特征与作用;根据FRBR/FRANAR模型确定了编目对象,依据FRBR的用户任务拓展了巴黎原则规定的目录功能,以FRBR/FRANAR提炼的实体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定义书目记录与规范记录的数据元素,划分必备与附加检索点.表2.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6.
欧洲触动     
继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之后,温 州人在巴黎的故事开始浮出水而。 相对于美国、加拿大这类移民国家来说, 欧洲传统的堡垒似乎难以“攻入”,外来“侵 入”的人生活要艰难许多。然而以温州人为首 的中国移民就是不折不扣地穿梭于欧洲大陆, 开始欧洲的漂泊。据巴黎政府官方的统计,现 居巴黎的温州人大约有6—10万人,实际上远 非如此。 为什么温州人会大规模地生活在巴黎? 据此次调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 究员王春光博士介绍,根源要追溯到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问。 段祺瑞政府支援欧洲战场14万劳工,当  相似文献   

7.
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是美国人丝微雅·毕齐(Sylvia Beach)女士于1919年创立的。许多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快成为这家英美文学书刊专卖店的座上客,许多趣闻轶事传为美谈。爱尔兰作家乔伊斯(James Joyce)的巨著《尤利西斯》,就是由莎士比亚书店首先印行的。1941年,德国纳粹已经进占巴黎,犹太裔的丝微雅仍固守书店,与巴黎友人共患难。在被德军拘留了6个月之后,54岁的她再也提不起劲将书店重新开张了。丝微雅于1962年在巴黎去世,享年75岁。书店如今的主人是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也是一位美国人。他年轻时到巴黎后的经历与丝微雅有许多相似之处。1964年莎翁诞辰400周年之际,惠特曼将他经营的“弥斯楚书店”改名为“莎士比亚书店”。这就是如今这家英文书店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3月18日,是值得全世界所有共产主义者和工人阶级永远纪念和缅怀的日子。在纪念巴黎公社120周年的今天,我不禁回想起三年前,有幸前往巴黎,瞻仰了“公社社员墙”,目睹这座曾经浸透了公社社员的英雄鲜血,记录下了无产阶级革命先烈悲壮一幕的历史纪念碑,心情无比激动!  相似文献   

9.
爱欲巴黎     
王海龙  王强 《出版参考》2007,(12):52-53
巴黎是一个世人皆耳熟能详的城市,要总结它的特点,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如果只允许用一个字眼儿来描写巴黎.我想,大约多数人会选择“浪漫”。巴黎到底浪漫在哪里呢?虽然即使不留心.在那儿你也会感受到它.但仔细想来。巴黎留给世人这个鲜明印象.盖因为它的艳帜高张.它的不惧招摇。巴黎,是一席视觉的飨宴。  相似文献   

10.
美国名记者杰克·海敦说:新闻导语“是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能否吸引人的关键”。西方新闻学者普遍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一篇新闻的概括、要点和高潮。导语写好了,新闻则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关于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订的两则消息的导语: 其一:出席越南关于停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政府代表,一月二十七日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和附属于这个协定的议定书。签字仪式是在巴黎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