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言学习目标之一,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大量对阅读困难学生的研究认为,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因素有: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前教师的活动、阅读期间和阅读后教师的活动、学生的阅读行为、同伴的影响和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幼儿阅读素养是指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在幼儿阅读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幼儿阅读活动过程和效果的基本能力和相应的情感、动机的激发。幼儿阅读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阅读情意、阅读知识与经验、阅读技能三个维度。开展幼儿阅读素养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幼儿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感;二是遵循儿童阅读过程的脑活动规律,合理设置阅读目标;三是师生、亲子共读,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四是遵循全阅读理念,促进幼儿早期阅读。  相似文献   

3.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们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语文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的价值,就在于我们不可缺失这样的营养品。大凡从阅读中受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人的一生,最亲密的伴侣莫过于阅读,  相似文献   

4.
官进 《青海教育》2009,(4):33-34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其显著的特点,它既是低年级阅读目标的巩固和深化,又是实现高年级阅读目标的铺垫和过渡。因此,“瞻前顾后,正确引导,把握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新的思路和突出特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中年级的阅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这一目标和它的突出特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明确三个侧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课外拓展积累。  相似文献   

5.
赵秀娟 《天津教育》2013,(13):107-10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指导阅读,有效地开展阅读{舌动,注重阅读延伸,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目标,尽享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图书馆馆员要善于利用图书馆阵地,以实现阅读过程最优化为目标,辅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目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1]。但是个性化阅读很容易和自由化误读混淆,“阅读的个性自由指读者对阅读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对阅读活动的科学改造”。对话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学习从阅读开始。什么是阅读?我们又得如何阅读?问题看似简单,如果仔细地去想一想,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道理。阅读中的“有”与“无”就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与阅读有关的“有”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指阅读物中有什么,其二是指阅读对象认知结构中已有什么,其三是经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而“无”,第一指的是阅读物中没有直接表白出来的内容,其二是指阅读者还没拥有阅读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其三是指通过阅读又会失去什么。  相似文献   

9.
韦柳堂 《成才之路》2009,(14):36-36
阅读可分成三种类型:发展性阅读、功用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在发展性阅读中。主要目标是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种以学会阅读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功用性阅读包括以获取信息为基本目的各种阅读活动,换言之,它是通过阅读去学习。消遣性阅读指的是以享受、娱乐和欣赏为首要目的的各种阅读活动。本文就如何进行阅读,给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区是幼儿个体或小组在区角环境中通过接触多样的阅读材料来实现自主阅读的活动形式。创设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区以支持幼儿的阅读,要求幼儿教师创设温馨雅致的“软”环境,引领幼儿自发阅读;投放丰富多元的“活”材料,支持幼儿快乐阅读:运用环境“暗示”的“巧”方法,鼓励幼儿主动阅读。  相似文献   

11.
开展“儿童阅读在德国的推广”系列活动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开展“儿童阅读在德国的推广”系列活动的做法和效果.认为开展儿童阅读活动.首先要提高对儿童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将促进儿童阅读作为为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重要任务:其次.要鼓励儿童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三、图书馆要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儿童阅读。  相似文献   

12.
王田英 《陕西教育》2009,(7):106-106
一、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因条件。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初中新编语文教材选录了大量的优秀文章,注重知识、能力以及情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健康个性以及刨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教材尤其是阅读课文所选作品文字优美易懂,美文背后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专家如是说:“21世纪最需要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后天社会影响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动力性的生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化阅读是指个性介入阅读活动所形成的个体阅读品质和方式,是个体阅读活动时个性心理特质的充分绽放。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早期阅读情趣式活动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幼儿情趣、尊重幼儿情趣、培养幼儿情趣、升华幼儿情趣,幼儿在一定环境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加工,大胆表达与交流,愉快地进行阅读。在指导幼儿的阅读活动时,每个教师都是“阅读指导者”;幼儿阅读教育要将听、说、唱、读、写(画)能力结合起来;阅读活动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阅读活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并且要求有不同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阅读教育存在过度倚重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窄化、阅读效果难以转化等问题,“全阅读”活动是破解小学阅读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全阅读”活动主张儿童通过阅读成长为善于阅读世界、书写人生的幸福人,具备阅读主体“全员”、阅读对象“全容”、阅读空间“全域”、阅读体验“全程”等特征。“全阅读”活动表现为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研究、阅读与创作、阅读与社会参与等四种样态,基于“主题+主学科+辅助学科”设计活动序列,在活动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多元指导,切实保障阅读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  相似文献   

17.
“策略”是关于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方法、操作方法、解决_问题和调节行为的方法,也就是“怎样应用方法的方法”。而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及程序的恰当方式。我们对阅读策略的教学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对阅读的目标要求在“阅读与鉴赏”第三条目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个性化阅读。阅读的个体千差万别,阅读的体验必然有所不同。倡导个性化阅读,首先是对个体的尊重,其次指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出现“快乐读书吧”的崭新模块,说明阅读已经不再明显区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是浑然一体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注重“读前”的激趣指导,注重“读中”的兴趣保持,更要注重“读后”的阅读分享。以多元表达形式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能够实现整本书阅读分享效果的最大化。文章以《草房子》整本书的分享活动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少儿出版物:繁荣背后的隐忧 在未成年人中倡导“有益阅读”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世界约定,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未成年人中开展阅读活动。如美国通过“美国阅读计划”发动100万志愿者帮助有阅读困难的学生,日本开展“每天晨读10分钟”活动等。我国虽然要求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必须有2000万字的阅读量,但各种阅读活动大多“单打独斗”,无法形成主流阅读,有的甚至最终夭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