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是”说     
一 关于汉语的“不”和“是”,中外学者已作过很多研究。现在,在现代汉语的教科书里和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论著里,一般是把“不”定为(否定)副词,把“是”定为(判断)动词的。按照给“不”、“是”划定的这样的词性,“不”、“是”合用即为副词和动动词的结合。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不[副]词,‘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相似文献   

2.
“而”是文言虚词中使用最广泛,用法最灵活的一个,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文言文中许多用连词“而”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大多不用连词,或者是可用可不用.因此,我们也难于把文言文中所有的“而”都译为现代汉语.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讲授文言文时,对“而”可以略而不谈,或者只是笼统地说它是个连词.表示顺接或逆接了事.如果我们根据文言虚词“而”在文言句子中的作用和它所表示的意思,尽可能准确恰当地把它译为现代汉语,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而”的用法,同时对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都会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想用一个较文雅的词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一定会想到“同仁”这个词。如果有人用“同人”,大家可能感觉有些用词不当。其实,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同人”和“同仁”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现在倾向于用“同仁”来表示同事或同行的意思,而不大使用“同人”呢?这大概和这两个词的文化色彩有关系。“同人”最早出现在《易.同人》:“同人于野亨。”孔颖达疏:“同人谓和同于人。”作为一个卦名,“同人”意为与人和协。后来引申为归向之民。南朝陈徐陵《梁禅陈玺书》:“殷牖斯空,夏台虚设。民惟大畜,野有同人。”又引申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唐…  相似文献   

4.
时间副词“向来”在肯定句中不能与“了”、“过”同现,可以修饰光杆动词或形容词,更倾向于修饰以“不”为否定词的否定句。这些特点均与“向来”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即“向来”不仅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而且要求动作或状态具有惯常化的倾向。由于这种语义特征,“向来”旬在篇章中还往往具有语意转折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使”字句与“把”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基于致使力的性质,“使”字句表示泛力致使,“把”字句表示非泛力致使。二者的差别在于:①语义组合方式不同;②表达功能不同:静态描述性与动态过程性。并且从语义组合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互换情况及其条件。认为B式“把”字句与B式“使”字句可以互换,但A式“把”字句与A式“使”字句除谓词为使动词外,一般不能互换。  相似文献   

6.
邹中娥 《阅读》2008,(9):39-41
到了六年级,我们在认识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两位老朋友之后,又会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一次性或经常性的动作或过去存在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近代山东方言的假设语气助词──兼及相关文献的标点、校注问题徐复岭,刘秀棣用在假设分句末尾表示假设语气,现代汉语多用助词“的话”,近代汉语一般则用“时”或“的时候”。而在近代山东方言中,与“的话”相当的假设语气助词不是“时”或“的时候”(尽管也经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与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倾向特征。发现:使用E组以上的“单空翻”或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空翻串”为出场,以具有高难度价值的一个或两个“单空翻”和具有“0.1分以上”连接价值的两串“空翻二连接”结合三个或四个“单舞蹈”为中间;并采用D组以上的“单空翻”或“空翻串”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趋向与特征。而提高出场动作难度价值、增加中间空翻动作的连接价值及使用稳定性高的D组空翻或其连接为结束,还是女子自由体操顶尖优秀选手A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l 0]”.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学者把“来着”看作是时标志或体标记,认为“来看”的主要功能是表示“近过去”或“完成体”.但是语料显示,“来着”在句子中既不表体,也不表时.“来着”句中的时体都有相应的成分来承担,“来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法手段,它的使用,在语法上不是必须的,去掉之后对语句结构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曲弯弯 《阅读》2024,(Z5):40-45
<正>Mark和Maggie在学校的老图书馆中发现了一本精美而神秘的古书,他们将古书带回了Mark家。他们该如何打开这本上锁的古书呢?一场奇幻之旅继续展开……语法解析:and意为“和”,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或成分,表示两个事物、状态、情况同时存在。例如:I like coffee and tea.(我喜欢咖啡和茶。)  相似文献   

12.
考察《淮南子》中所有的“莫”字,从其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淮南子》中的“莫”有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种用法,作无定代词占优势.“莫”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可用于叙述句、比较句、宾语前置句、“莫不”固定结构句.  相似文献   

13.
等表列举时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列举未尽,例如:北京、长沙、广州等地都有出售。乒乓球、跳水、游泳、射击等项目都取得了好成绩。表示列举未尽时,“等”一般出现在两项或两项以上列举的项目之后,如上面的例子。现在也有一种用法,是出现在列举的一项之后表示列举未尽,例如:北京等地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也加快了发展速度。另一种是列举已尽后,表示收尾。这时“等”后常有总计的数字。例如:上面我们介绍了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条大河。这学期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五门课。“等”表列举时怎样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需求,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的双亲和孩子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一族”。“留守家长”大部分年迈体弱,精力差,思想也跟不上,大多又有溺爱和偏爱孩子的倾向,让他们得到太多的“自由”,忽视了他们心理健康、人格的教育。而“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这些留守学生经不住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让自身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当老师发现问题,却找不到家长,或“留守家长”无力过问,因而出现了教育的脱节和不协调,至使留守学生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为此如何关爱“留守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在一个健康、向上、积极、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巴不得”与“恨不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词.二者都有“迫切希望”的意义,但是“巴不得”往往表达的是希望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恨不得”更倾向于对既定事实相反方面的希望.本文将从语义、感情色彩、语法三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的差异,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代汉语”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出发,结合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需求指标,对“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改革具体措施和目标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宫文胜 《阅读》2011,(10):42-43
“多少”在英语中怎么来表示?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对了,“how many”和“how much”两兄弟,都能表示“多少”,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了呢?  相似文献   

18.
“前置宾语”说的弊病,虽然丁声树、吕叔湘等同志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曾有所指摘,但并没有被大家接受。多年以来,在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中,仍然存在着这种“前置宾语”说和相应的分析方法。不少现代汉语语法书和语法讲义上都那样写着、那样讲着。但是,我认为,这种“前置宾语”说和分析法是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语言实践检验的,是不科学的,应当用合理的分析法加以代替。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20.
"毫"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量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而其本身是表示名词"毛"的意思,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毫"是如何从名词变为量词和副词的,并对名词、量词、副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