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史记》中有《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两篇文章专论经济。从这两篇文章来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三大理论支柱。先秦诸子所提出的自然人性论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第一理论支柱。先秦诸子在探讨平治天下的方略时,注意从人的自然本性、生理心理需求入手,去构建全部的理论大厦。他们认识到所谓治国实质上是治人问题,离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儒道互补说刘兴林关键词司马迁;儒;道司马迁的思想与先秦诸子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而莫衷一是的问题。有人说他是道家,有人说他是儒家,有人说他政治思想倾向儒家而哲学思想受道家影响,也有人说他融百家为一家,还有人说不能用先秦诸子的思想去范围司马迁的思...  相似文献   

3.
陈红映《先秦诸子起源新探》认为,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搢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官府——搢绅——六经——诸子。“六经”是诸子的源头,不仅思想方面如此,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华仲麟《诸子与诸子学》提出,先秦诸子之学,涵容至广,派别纷陈。然而真正足以代表中国诸子与诸子学正派主流,不过儒、道、墨、名、法五家而已。更严格说,真正卓然自立而互不依傍者,只有三家,所以诸子十家之学,当以儒、道、墨为第一流;阴阳、  相似文献   

4.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教学先秦诸子散文应引导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学生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解及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赏析存有较大困难,在深度教学背景下,利用互文式阅读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先秦诸子”单元,承担着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缺少打通各篇课文和诸子思想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本课期待能通过探讨儒道墨三家思想的交锋处,深度整合统编教材“先秦诸子”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家思想要旨及其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先秦货殖思想家中,对货殖“取予”思想有独到见解的,首推白圭,其“取予以时”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子的“欲取固与”思想,孔子的“惠而不费”思想,管子的“形予实取”思想,也体现了“先予后取,以予为取”的精髓。先秦贷殖家白圭及老子、孔子、管子的“取予”思想,独具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科安 《天中学刊》2004,19(1):60-66
中国古代随笔的形成时间大致在魏晋时期,其源头则远溯至先秦诸子之文。文章以先秦、魏晋六朝、唐宋、明末、清初作为重点考察时期,梳理各时期随笔内容与特色,重要随笔家的独特贡献,突出一条“发愤抒情”的思想红线,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随笔的大致谱系。  相似文献   

9.
西汉司马谈之《论六家要旨》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是对先秦诸子思想和学术争论的总结性的批判文字,该文创造性地分诸子为六家,并题名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并给予六家以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其论有若案断,虽百世不易也。同时,该文也是针对当时儒术独尊之政治思想路线而发的对抗性很强的一篇政论文字。  相似文献   

10.
“通变”思想滥觞于先秦史官,而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则初步形成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通变”的史学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通、变、通变、变通的四层含义,他们以“通”的眼光来看历史的变化,承认变化的趋势性,重视变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通变”思想,反映出先秦诸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了精要的总结。阴阳家作为六家之一,在先秦学术史上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从《论六家要旨》的文本出发,考据先秦时期阴阳家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研究司马谈对阴阳家评价中“四时之大顺”的优点以及“使人拘而多畏”的缺陷,由此探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阴阳学派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六家"与"九流"观念源于汉代学者建构的先秦诸子学术谱系,迄今仍然是认识先秦诸子学术群体的基本参照框架。近代以来学界从概念、方法、新材料等层面不断质疑此框架,多有学者在概念层面,将先秦、秦汉学者所论之"家"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派",实则难以与"家"的历史含义完全对应;将《汉书·艺文志》视为狭义的"目录学"分类,又低估了其学术史价值。大量新材料的发现,填补了部分先秦学术史的"空白",但却在研究倾向上出现高估出土文献学术史价值的趋势。而新方法的导入,对于先秦诸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但却以汉代学者的研究框架作为对立面,忽视了其"平等"的方法论价值。平心而论,在目前条件下,新材料的发现、新概念的引入、新方法的导入等,并不足以动摇汉代学者的研究框架,相反在更深层次上再一次证明,汉代学者对先秦诸子思想谱系的研究成果,依然是基础性且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内庄子的思想颇为复杂。庄子对待人生的态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的进步作用,给后世以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然而,庄子的建树是不可抹煞的。从认识和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新旧统治阶级的本来面目来说,先秦诸子谁也没有庄子那样敏锐和透彻,谁也没有达到庄子那样的深度和广度。庄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其对东晋末年杰出诗人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就是突出一例。不可否认,在陶渊明从出仕向归隐的膻变和理想追求的历程中,儒道两家思想都留下了交互作用的轨迹,但尤不可忽视道家老在思想的熏…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教学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先秦诸子的教学思想,理论界通常比较重视儒家和墨家,甚至有道、法两家没有教学思想的说法,这是个缺乏严格论证的结论。 一 对待历史问题必须重视其客观性,但实际上人们却往往会运用传统的先验意念来约束这种客观性。研究先秦诸子的教学思想,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教学思想作为准绳去评价墨家、道家和法家。所以,儒家讲究社会人本主义,社会观就被确认为有丰富的教学思想,而道家主张返璞归真,讲究自然人本主义,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较为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孔子等人教育思想的评析,揭示儒家、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于形成审美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根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随笔的形成时间大致在魏晋时期,其源头则远溯至先秦诸子之文.文章以先秦、魏晋六朝、唐宋、明末、清初作为重点考察时期,梳理各时期随笔内容与特色,重要随笔家的独特贡献,突出一条"发愤抒情"的思想红线,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随笔的大致谱系.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经典和诸子著作里包蕴着丰富而系统的语言学思想,这些语言观对后世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分析先秦的语言学思想,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先秦人们要求语言概念明确、注重语法、讲究修辞,具有了初步的语言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宇宙观、人生观、人性论、价值观、政治观等五方面对先秦诸子关于人生问题的观点进行综述,探讨了墨、儒、道、法等诸子对"人"之为人的诠释和剖析。运用辩证思想和科学的历史观,揭示了先秦诸子对人生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启发意义,同时也指出,只重目标而不重进行方法的哲学思想,乃是先秦诸子的共同缺点。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思想与南北文化对屈原的思想和文学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屈原作品出发,考察屈原思想与文学创作对先秦诸子思想和南北文化的融合与贯通,继承与开创。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经典和诸子献里包蕴着丰富而比较系统的语言学思想,对后世语言的运用和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分析先秦人们的语言学思想,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起到思想观念和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先秦人们要求语言概念明确、注重语法、讲究修辞,具有了初步的语言发展演变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