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以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的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五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五个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丁昌明 《成才之路》2010,(13):10-11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那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试结合笔者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就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3.
体态语言.也称身体语言(bodylanguage),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一般包括手势语、姿势语、神态语。行为科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无声的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体态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又该如何有效使用课堂语态呢?  相似文献   

4.
体态语言,指人们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体态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可观性,它给人的印象往往十分深刻。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身体姿势,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是教学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只是瞬间的眼神闪动,也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还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师体态语言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音的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用身体各部位表达的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等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是人在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也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即使在口语,书面语,广义的语言包括声音语(口语)、文学语(书面语)和态势语(体态语)都很发达的情况下,体态语言仍没有失掉其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语、书面语不能表达、不易表达或表达不清的时候,体态语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体态语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9.
<正>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对于打造一种高效而精彩的课堂,具有无法预测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发挥着暗示、激励、辅助等多种功能,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彰显着教师独特的教学艺术魅力。具体做法如下:一、恰当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环境氛围的影响,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很多学生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运用语言讲授课外 ,还使用了另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所谓体态语言 ,就是用动作、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它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意的功能。体态语言与平常用声音交流信息的语言有所不同 ,它立体形象的表达效果是语言所达不到的。在体育教学中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是教学中师生双方传递信息的载体 ,是联系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纽带。系统地分析、研究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 ,并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  相似文献   

11.
动作语言也就是体态、形态语言,它是运动场上用来表达含义的动作姿势。由于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又善于模仿,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示范要准确,并运用一些动作语言辅助、提示,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一)集台中的动作语言,上课集合时,教师左手握拳高举头上,右手侧平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唯一的,那便是语言,而传递信息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有声语言,也可以用无声语言,即人体的形体表现和动作,也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手脚表情和面部表情等数种。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一个微笑,都可以传情达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体态语”,  相似文献   

13.
李录 《考试周刊》2009,(2):184-185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以身体作为语言的载体,具有表情达意、沟通情感的特殊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本文拟从现代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切入点,论述体态语言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然、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从而为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实践看,凡成功的课堂教学,都与教师正确运用体态语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体态语言的特点所谓体态语言,就是借助人们的身姿、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来表情达意的无声的信息系统。体态语言作为一种特殊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形象性。体态语言是以人体本身的动态或静态形象作为物质外壳的,并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发生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可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体态语言是通过身体所显示的种种行为动作特征,来代替或辅助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方式。口语的传达意识多属于理性层面,既是思维的工具,又可表达思维的结果。而体态语言则不是思维的工具,它有时表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有时表现的则是人的潜意识。篮球教学中人体的运动是该学科的主要特点,体态语言的表达和正确运用则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篮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运用这些无声的因素,形成体态语言的教学艺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和体态的和谐运用,使我们讲的知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口头语言有激情,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态语言有感染力,能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板书语言有条理,能使表达的内容准确、规范。如果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艺术进行教学.必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议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恰当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恰当的体态语言运用需要教师不断地练习.文章对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有效运用及如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力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唐先丽 《贵州教育》2010,(21):26-26
语言一般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体态语言)两大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光用口头语言实施教学,则未免显得单调、枯燥、呆板,难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就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学效果。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歌曲范唱、钢琴伴奏等,而易被忽略的体态语言也是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引起学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教师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新特点,恰当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通过对体态语言的不断练习,可以逐步提高教学技能,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