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2001~2003年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晓萍 《体育科技》2004,25(3):13-15
通过指标测试、数理统计和调查访问等方法 ,对 2 0 0 1~ 2 0 0 3年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锦标赛的基本情况、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 ,揭示了广西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的现状 ,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参加 1999、2 0 0 1年浙江省第 4、第 5届田径运动会的 13~ 15岁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旨在为评价目前浙江省短跑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特征及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 ,1999、2 0 0 1年浙江省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 ,处于较稳定状态 ;13~ 15岁短跑运动员形态特征身高和克托莱指数较好 ,但存在着下肢比例相对较弱现象。建议浙江省教练员在短跑运动员选材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下肢比例指标的重视程度 ;在田径项目布局中将短跑项目作为当今浙江省田径的重点、优势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运动员营养咨询系统》在女子短跑组的应用黄立新(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530031)1992年2月11日~15日对广西区体工大队田径女子短跑组进行了冬训期间的营养调查。调查的五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3.2岁,身体均健康。1调查内容和方法1.1膳食...  相似文献   

4.
研究方法参见《我国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一个复步中各阶段时间参数的探讨》一文中的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 (1)我国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一个复步中各阶段的人体重心水平位移参数如表1,表2、表3。一个复步中各阶段的水平位移随着跑的项目不同而不同。取左右腿的平均值,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阴市体校8名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年龄10-14岁)为对象,从身体结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月经周期的生理现象研究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从而寻找符合少年女子生理机制的训练方法,为我国少年女子业余短跑训练作参考依据。1少年女子运动员基础训练的内容1.1发展速率是该训练阶段的核心内容动作速率是运动员首要解决的专项素质,它是影  相似文献   

6.
谷浩峰 《体育科技》2007,28(1):28-31
以2000年~2006年参加全国14、15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女子短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专项运动素质综合测评成绩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与《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进行比较,对近7年我国14、15岁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进行了总体性的评定,并对我国14、15岁女子短跑运动员未来的竞技能力做出预测,以期为我国女子短跑运动的选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韩玲在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阶段的比赛成绩表现从个案的视角分析,探讨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最佳成绩、最佳成绩的保持的时间特征;全运周期背景下的竞技能力特征;心理潜能的来源及更迭特征。  相似文献   

8.
要培养一名高水平的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一关很重要.广西体育运动学校举重班选材由初选和复试两个阶段组成,由学校选材小组进行测试,其中有形态机能测试、生理生化指标测试、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测试,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方可入学试训.针对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特点,围绕"打好基础,全面训练"这个主要任务,抓住技术与速度这两个重要环节进行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9.
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调查法、APH层次分析法、灰色关系分析,经过初选与复选、专家筛选和统计优选等过程,确定了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一、二级评价指标评价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统计学计算其平均值及方差的方法对各指标实际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我国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理想量值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参加 1999~ 2 0 0 0、2 0 0 0~ 2 0 0 1年冬训的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篮球队 5 8名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共 10项指标的测试 ,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 ,制定了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评分表 ,并建立了数据库及计算机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1.
对10名一级左右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重心水平速度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1)支撑阶段支撑腿膝关节最小角出现在垂直支撑以后;重心水平速度在着地后逐渐下降,在垂直阶段之前达到最小,而后逐渐增大;(2)髋关节的运动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短跑水平,髋关节的力量与柔韧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支撑腿支撑阶段踝关节的运动学参数应成为评定运动员短跑技术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过分追求小腿的回摆速度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和基础训练。近几年来,我学习了“控制论”理论,并采取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控制论”运用于短跑训练中的探索。现将探索的几个问题汇总如下: (一)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对照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选材模式。 (1)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特点: 第一:百米平均步长×步频之值都大于8.8。为了探索世界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训练阶段下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界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为切入点,在研究游泳运动员专项形态基础上,比较其在不同训练阶段下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游泳女子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3~15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6~22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3~26岁,男子各阶段相对女子晚1~2年。此外,游泳专项特征主要体现在“倒三角”的体型、身高、臂长和质量较高的肌肉群4个方面。不同训练阶段下游泳运动员形态特征为:不论男女,在专项提高阶段,形态上某些指标尚具有一定的发育与挖掘潜力,相对于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阶段,不具有形态上的专项优势,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本形态因子上;最佳竞技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形态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G -P骨龄 (G -P法 )、中国骨龄(CHN法 )两种标准 ,分别对 3 3名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了骨龄评判 ,并利用美国G -P图谱法 (G -P法 ) ,Tanner,Whitehouse的改进方法 (TW 2法 )和美国人Bayley ,pinneau的方法 (B -P法 )预测最终身高。多年跟踪 ,待观察对象停止发育时 ,测量其最终身高 ,与最初不同预测值比较发现 ,G -P法预测最终误差为 1 0 485± 1 0 83 4cm ;采用CHN法和B -P法平均误差为 1 742 4± 1 71 88cm ,而CHN法和TW 2法平均误差为 2 40 3 0± 1 763 1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1998、2002年福建省第11、12届运动会的13~15岁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评价目前福建省短跑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特征及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8、2002年福建省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处于较稳定状态;13~15岁短跑运动员的身高和克托莱指数较好,但存在着下肢比例指标相对不足现象.建议福建省教练员在短跑运动员选材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下肢比例指标的重视程度;在田径项目布局中将短跑项目作为福建省田径重点发展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正确处理训练中诸因素的关系—对当前运动期刊 训练工作的几点看法1第廿五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启示1谈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问题1谈谈短跑运动员的柔韧性1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2七海女子短跑运动员技术诊断之一一裴芳等百米跑全程速度、步频、步幅2 的分析优秀足球运动员射门活动结构特点的研究2对上海游泳年龄组耐力水平现状的分析3从当前足球训练现状找我国足球水平不高的原因3关于张伟民400米栏训练的一些体会3女子400米栏的训练和技术3我对游泳专项力量训练的几点体会4…  相似文献   

17.
吴翱 《体育科学》1999,19(5):54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训练多年来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大多有经验的教练认为,短跑运动员成绩与运动员的小腿长,大腿围有关,即小腿越长,大腿越粗,则短跑成绩越好。本文运用数学方法,根据国家体委、教委、卫生部于1980年10月所获得的16个省市(共183414人)7~25岁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调查数据,对我国17岁城市女子60米跑与小腿长、大腿围进行了相关分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给出了预测方程,并求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方法 (同《我国优秀男子100米途中跑一个复步中各阶段时相、位移及速度的研研》一“研究方法”一节)。结果与讨论 (1)我国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100米途中跑一个复步躯干中心线到水平力向的夹角如表1所示。取左、右腿的平均值,一个复步中各关键瞬时的角度及其与我国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100米途中跑的相应参数比较或大或小的数值如下(参见《女子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着地和蹬地角度的探讨》一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构建我国48 kg级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经过了初选、专家筛选和统计筛选.初选评价指标时采用因素分解法,专家筛选初选评价指标时采用五级评分法,统计筛选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统计法,最终为每个评价指标分配了权重;采用百分位数法和20分制的评分方法,制订我国48 kg级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单项指标评分标准;采用百分位法和五等评价法,建立我国48 kg级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各级指标专项体能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中,以下几点需要引起高度的注意:1.多年训练阶段;2.运动员的身体类型;3.运动能力及发展的特点;4.爆发力的因素和适合运动能力的强度;5.根据年龄和训练水平而订的训练计划的结构。多年训练阶段训练短跑运动员的过程是从开始进行田径训练直到退出参加比赛为止,包括方法学和理论上的系统学习。这一过程被称为“多年训练阶段”。一般情况下,一个运动员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短跑运动员是在10岁或11岁。经过11—14年的系统训练后,22—23岁的女性和22—24岁的男性可望达到运动成绩的颠峰状态。假如我们有意要到30岁左右再退出比赛,那么运动员将进行18—19年的系统训练。短跑运动员多年训练阶段的划分,要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