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法对第三届与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运动员100m跑的各分段步频、步长等运动学指标进行评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中长时间保持高速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步长,而不是努力提高步频来保持。同时发现,在各分段中步长与步频对跑速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差异。 1.世界优秀运动员全程跑的步频、步长变化表1是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全程跑的分段步  相似文献   

2.
李春雷 《体育学刊》2004,11(1):117-120
对近20年世界女子100m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女子100m跑成绩数据(100m各段落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世界女子100m短跑优秀运动员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60m之间,即起跑后6~7s,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m,下降幅度达到6.18%;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100m跑成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m速度特征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当代100m跑加速跑距离的研究室一个误区,加速跑距离长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不能通过调整加速步态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简单的定论步长与步频谁代表了短跑的发展方向是误导;4建议100m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运动员运动节奏系统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我国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男子110m栏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分析影响11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110m栏全程速度曲线规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基本一致,但其速度变化的数值有明显差异。影响11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跑速度,影响全程节奏的因素首先是步频,其次是步长。步频、步长在4个速度阶段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因此,在全程节奏系统中,步频、步长协调配合是影响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翟丰  张艳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42-42,45
通过对我国优秀的校男子短跑运动员在百米加速段落的速度、步长、步频的比较以及全程跑有关指标的分析,揭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比赛全程及加速段落运动学特征,步长、步频的差距,并提出相应训练建议以利于对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以提高高校短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男子100米决赛运动员技术数据分析时,我们力图更好地展示世界最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表演才能,并回答一系列很早就引起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感兴趣的问题: —在10米段内获得的最高跑速水平和全程跑的时间之间是否存在依靠关系; —最高跑速更多地依靠什么——步长或步频; —通常最优秀短跑运动员在哪些距离段上达到最高跑速; —短跑时,步长和步频之间存不存在竞争,应怎样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1 前言当今世界体育强国的100m跑提高较快,我国女子100m跑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为稳步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成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将用科学理论,对照统计材料与个人短跑实践,着重从影响100m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频与步长变化,谈提高我国女子100m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2 理论概述与分析2.1 速度是步频、步长两个因素的结合,然而速度的增长或减慢是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或其中一个)的变化.从100m跑成绩与步频、步长变化的数学公式:百米成绩=100m/(步频×步长)可  相似文献   

8.
采用摄影测量及影片解析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第7届全运会女子100 m栏决赛运动员的运动节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量及评价,并提出较准确可靠的技术参数,对促进我国优秀女子100m栏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100 m栏全程速度曲线规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和奥运会100 m栏选手大体一致,但其速度变化的数值有明显差异。影响100 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跑速度,影响全程节奏的因素首先是步频,其次是步长。步频、步长在4个速度阶段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因此,在全程节奏系统中,步频、步长协调配合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世界优秀男子400m短跑运动员平均最高速度产生在50—150m段落,速度明显下降发生在300m处;在300—350m段落,几乎所有运动员步长降至最短,冲刺阶段略有回升;大部分运动员步频在50—100m段落增大至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步频与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10.
加速段落是百米跑全程中最重要的段落。中国优秀男子短跑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在这方面有何差距及步长、步频对其影响,是广大教练员、科研人员感兴趣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该段落的速度、步长、步频的比较,以及同他们全程跑有关指标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比赛全程及加速段落运动学特征的规律,以及步长与步频对加速段落的影响;并提出了关于加速段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建议;建立了有关加速段落成绩的推测方程,以利对短跑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  相似文献   

11.
运用3D技术对速度滑冰中频幅组合与步速关系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在周期性项目中区分定点支撑方式与动态支撑方式的概念。分析得出.由低速向高速滑行时。在步频与步速关系中,动态支撑方式遵循定点支撑方式的变化规律;但在步长与步速关系中,动态支撑方式却有与定点支撑方式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体院学生100m成绩与步长步频变化规律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步长、步频是决定跑速的两个主要因素。体院学生 10 0m跑步长、步频在短跑教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短跑教学后 ,绝大多数学生的步长、步频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步长和步频两个参数产生了新的组合 ,使 10 0m跑成绩得到了提高。在步长和步频两个因素中 ,男生表现为步长提高率大于步频提高率 ,而女生则表现为步频提高率大于步长提高率。  相似文献   

13.
对步长和步频合理组合与100m跑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日本田联和国际田联生物力学课题组记录了在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8名运动员包括速度、步长、步频在内的许多数据。作者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发现导致刘易斯等运动员的速度呈双高峰期的原因是步长和步频的合理组合模式遭到破坏,并得到如下结论:保持合理速度比追求最大速度更能提高100m运动成绩;建立步长和步频的合理组合模式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参数,并加以统计,从影响跑速的步长、步频因素对我国男子百米跑运动员成绩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百米运动员的步长能力不足是影响速度能力和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应在优化步长、步频关系的基础上,以提高步长能力为突破口,强调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和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步频和步幅的5km跑过程中运动员心率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子才  张戈 《体育科学》2006,26(4):65-66
为了观察中长跑运动员长距离跑过程中步频和步幅的变化对身体机能反应的影响,8名运动员在跑台上分别采取主动加大步幅和主动减小步幅而增快步频的跑法,以相同的速度进行了两次5km跑,记录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相同速度5km跑的过程中,运动员采取主动减小步幅的跑法,其心率均值显著低于采取主动加大步幅的跑法。提示,长距离跑过程中,运动员采取主动减小步幅,或加大步频的跑法较为省力。  相似文献   

16.
对男子400m栏栏间节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理分析及归纳法,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400m栏栏间节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促进男子400m栏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40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跑速度和栏间节奏,而影响栏间节奏的因素是步频和步长。因此在全程节奏中,步频和步长协调配合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综合法和调查访问法,对短跑运动员步幅的大小和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短跑的技术对成绩的影响和如何解决步幅小的问题进行了阐明。从中发现我国短跑运动员的步幅还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原因是一方面部分教练员只能过直观分析认为我国男子100米运动员步频有余,步幅不足;另一方面是决定速度的两个因素没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短跑运动员步长与步频要素及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 ,对影响短跑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要素及成因进行了论证与分析 ,结果表明步长与步频对最高速度水平的发挥和各项跑成绩产生的影响很大。训练中在考虑外部要素时必须考虑内部因素发展的可能 ;在发展内在要素时 ,外在要素则应达到相应指标 ;并提出了最佳的指数范围和速度距离曲线 ,从而为短跑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