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介导细胞适应低氧状况的核转录因子。低氧训练可以上调机体HIF-1 mRNA,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增加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液携氧能力,并促进糖酵解的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由低氧等诱导细胞产生的1种转录因子,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缺氧条件下,细胞核产生HIF-1与靶基因结合,促进该基因转录,引起一系列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在促进红细胞生成、血管生成、调节血管舒缩及葡萄糖利用和促进糖酵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保持机体的氧稳态。本文综述了HIF-1的结构、调节因素及其活性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机体低氧适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缺氧诱导因子-1对糖酵解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一个基本的循环转录因子,当哺乳动物细胞在缺氧、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一些蛋白基因转录激活时被表达.它在维持氧稳态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研究也为HIF-1在调节一些糖酵解酶的基因编码方面提供了证据,另外还有证据表明HIF-1可以通过抑制糖异生的过程促进糖酵解的进行.通过描述葡萄糖糖载体蛋白-1(GLUF-1)、磷酸果糖激酶(PFKL)、醛缩酶(ALDA)、磷酸甘油酸酶(PGK1)、烯醇酶(ENO1)、丙酮酸激酶(PKM)、乳酸脱氢酶(LDHA)的基因启动子作为低氧反应元件和HIF-1结合并受HIF-1激活,HIF-1在诱导糖酵解酶的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了HIF-1在激活这些元件和促进糖酵解过程中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低氧诱导因子-1在高原低氧训练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介绍了HIF-1的概念及主要功能,HIF-1在高原训练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HIF-1在高原低氧训练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HIF-1在高原低氧训练中研究的意义和将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总结后认为:机体在低氧下运动时。HIF-1增加了VEGF、EPO基因的表达以及促进糖酵解的进行。可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64只经过筛选能适应高强度训练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常氧安静组(C),低氧有氧训练组(A),常氧大强度训练组(D),高住低练组(H),低住高练组(L).A组采用在低氧环境下低强度训练,D组、H组、L组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D在常氧下训练居住,H纽在常氧下训练在低氧下居住,L组在低氧下训练,在常氧下居住.A、D、H、L四组动物经过2周的适应性训练和5周的正式训练.在动物最后一次训练后24小时取动物的股四头肌浅层白肌,测试肌肉CK、ALD、PK、LDH、SDH的酶活性,测试肌肉糖原含量,提取肌肉的mRNA,通过RT-PCR检测各组HIF-1α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肌肉CK、ALD、LDH的活性各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PK、SDH和糖原各组间差异很显著(p<0.01).PK和糖原的变化趋势接近,C组和A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且低于其他各组,H组的指标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H组的SDH显著低于A、D、L组,甚至低于C组,但与C组的差异没有显著性.A组的SD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HIF-1αmRNA的RT-PCR测试结果与PK活性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L组的OID比值显著高于H组,C、A、D组则没有表达.结论:1.高强度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提高无氧糖酵解关键酶的活性,但对于磷酸原系统和三羧酸循环代谢酶的作用较弱.2.代谢酶的变化与不同的低氧训练方法相对应.3.糖酵解代谢酶的适应性变化受训练强度和训练环境的多重影响.4.HIF-1α的表达与缺氧刺激的程度有比较密切的关系5.高住低练的训练方法可能更适合于低氧高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中均发现低氧可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HIF-1)水平的增高,说明存在1个普遍的氧感受和低氧信号转导机制。其中HIF-l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HIF-1的结构、功能和活性调节、与低氧信号转导的关系及低氧训练对低氧诱导因子-l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运动与低氧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无氧代谢能力是指人体的肌肉组织在运动训练中通过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三磷酸腺苷的极限能力,它代表着肌肉组织在无氧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因此无氧代谢能力对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糖酵解供能速率要比糖有氧氧化速率要高的多,30s的无氧功测试大强度运动中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通过30s Wingate试验测试可以迅速、全面、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37名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功率自行车分别对其进行10s、30s、60s最大持续运动能力测试与分析,旨在探讨散打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为合理制定发展专项所需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服务。研究显示,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项目特征,即具有较强的磷酸原、糖酵解代谢能力和较强的最大做功能力;性别差异明显;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差异明显,男子之间的差异程度大于女子运动员。提示,武术散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与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速度耐力跑运动员乳酸耐受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 ,旨在讨论以提高机体乳酸缓冲能力和无氧酶活性为主要目标的乳酸耐受训练 ,以及以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机体耐酸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最大乳酸耐受训练。结果表明 ,通过乳酸耐受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动用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使之尽可能最多地消耗糖原以利用超量补偿原理增加糖原储量 ,尽可能最多地使用无氧酶以提高其含量与活性 ,尽可能多地生成乳酸以提高大脑皮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同时还论述了应用这两种方法时在训练思路、训练强度、间歇时间安排上的主要差异 ,以及蕴于其中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探讨无氧代谢方式建立大鼠低氧训练动物的模型,来研究在间歇训练与低氧刺激相结合的训练下,动物无氧代谢的情况。文章采用了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选择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40只为实验对象,动物分为常住安静组、高住安静组、常住常练组、高住常练组和高住低练组。实验根据训练学循序渐进、间歇训练、递增负荷等原理及速度耐力项目代谢特点制定了动物跑台训练方案。经过实验得出结论:有机体在接受短暂或长期低氧训练或低氧暴露后将会发生一系列反应或适应性变化,包括机体氧运输、氧利用、葡萄糖转运、血管生成、血管舒张功能及有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等。低氧训练作为一种特殊的训练手段,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加运动负荷用以提高运动员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1.
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传统高原训练方法的补充,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显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使机体生理机能及分子水平产生适应,如血液的EPO、RBC、Hb和骨骼肌HIF、VEGF、肌红蛋白以及毛细血管密度等产生一些适应性变化。由此.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与增压辅助方法相结合建立动物模型,探讨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对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自然环境下恢复,B组0.2MPa增压1h恢复,C组0.2MPa增压2h恢复,D组0.3MPa增压2h恢复。4组大鼠在西宁(2260m)经过3天适应性训练和6天正式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24h所有大鼠实施腹腔麻醉取大鼠一侧腓肠肌,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IF-1α蛋白表达量。结果: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干预后各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较自然恢复组呈上升趋势,其中B组增幅较大。结论:通过1周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的实验发现,各增压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表明高原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可能对增强机体低氧耐受能力产生影响,有利于机体运动疲劳的快速恢复以及有效发挥高原训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探讨常压下模拟低氧(氧体积分数13.6%)训练对大鼠脑组织Ngb、HIF-1α、Bax和Bcl-2的影响,为运动和低氧适应提供理论参考。将50只9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住安静组、低住低练组、高住安静组、高住低练组和高住高练低练组,每组10只。训练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强度为常氧下35 m/min、低氧下30 m/min,持续运动1 h/d,5 d/周,持续4周。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Α试剂盒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Ngb、HIF-1α、Bax和Bcl-2水平,并计算Bax与Bcl-2的比值。结果发现:(1)与低住安静组比较,低住低练组HIF-1α、Bax和Bax/Bcl-2均升高(P<0.05或P<0.01);高住安静、高住低练和高住高练低练组的Ngb、HIF-1α、Bax和Bcl-2均升高(P<0.05或P<0.01)。(2)与低住低练组相比,高住安静、高住低练和高住高练低练组的HIF-1α和Bcl-2均升高(P<0.01);高住低练和高住高练低练组的Bax/Bcl-2降低(P<0.01);高住高练低练组的Ngb升高(P<0.01)。(3)与高住安静组相比,高住低练组和高住高练低练组的HIF-1α、Bcl-2均升高(P<0.05或P<0.01);高住高练低练组的Ngb升高(P<0.01),Bax/Bcl-2降低(P<0.05)。(4)与高住低练组相比,高住高练低练组Bcl-2升高(P<0.01)。(5)Ngb表达和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563,P<0.01);Ngb表达与Bax/Bcl-2变化呈正相关(r=0.486,P<0.01);HIF-1α表达与Bax/Bcl-2变化呈正相关(r=0.353,P<0.05)。结果表明:单纯训练刺激会引起大鼠脑组织HIF-1α升高,单纯低氧刺激会引起大鼠脑组织Ngb和HIF-1α升高,当训练和低氧这两种因素相互结合时,Ngb和HIF-1α的升高更明显。高住高练低练对大鼠脑组织Bcl-2的影响要大于高住低练。Ngb和HIF-1α的升高,使Bax/Bcl-2向着有利于神经元存活的方向发展,提示Ngb和HIF-1α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耐受和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4.
潘秀清  王菊 《体育科学研究》2006,10(2):79-82,85
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IHT)是一种利用低氧仪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且已被证明对提高有氧代谢是有效的.本篇主要介绍了IHT后机体生理生化基础的变化以及低氧训练后训练效果的时效性,目的在于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后有氧代谢能力改善的时效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运用Quebec 10s、Wingate 30s、katch 120s三种无氧运动能力的测试方法,对备战2010—2011赛季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25名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不同位置高水平大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比赛前无氧运动能力的状态、特点与规律,揭示其在磷酸原代谢、混合代谢、糖酵解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之间的基本并联。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原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中副攻、自由人表现较强;磷酸原与糖酵解混合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中对二传运动员要求较高;糖酵解代谢无氧运动能力中对接应、主攻运动员要求较高。建议未来训练中应了解不同位置运动员所需无氧能力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低氧诱导因子-1作为低氧诱导的转录因子,通过对低氧反应基因的转录调控,在分子水平上介导了细胞乃至器官系统对低氧的反应。本文就低氧诱导因子-1在高住低训中的表达作一综述,旨在说明低氧诱导因子-1在高住低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