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原则之一,统摄整个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全过程。“和合”文化用概念图解模式对其进行探析:横向上,其伦理之维趋向同一性;纵向上,其群体差异性更是其伦理底蕴的主体基础。从差异论的视角统领“和合”文化,并对其作差异化探析,找到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伦理对接的契合点,对建构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和合"文化历来处在主导的地位,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人是社会组成最基本的单元,要想社会和合就离不开人的和合。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具有深刻内涵及其精髓。重新研究和探索"和合"文化对人及当今中华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和合文化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价值,面临现代转生的历史任务,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辩证法、科学精神的改造和现代诠释,和合文化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倡导国际和合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和合文化为孔子儒家思想所融合,继承了和合文化,充实了和合文化,突出发展了和合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弘扬了和合文化。古代儒家思想与和合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今天深入研究开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各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所普遍认同的概念,和合概念系中华文化的独创,反映其仁爱、人伦的人文精神.在当今,和合观又有超越即创新,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实现中国梦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和合文化为孔子儒家思想所融合,继承了和合文化,充实了和合文化,突出发展了和合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弘扬了和合文化.古代儒家思想与和合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今天深入研究开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和合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和丰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关于生态、文化、外交和道德等方面的理念,并运用和合思维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播,彰显了和合思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和合”思想内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在教学领域,它的中性智慧可以消解教学文化间的冲突,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和合教学文化”是一种整体性、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和合相生的教学生活方式。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应遵循以下路径:保持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均衡;促进多元教学文化的碰撞、“和合”与超越;实现自然世界、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的文化融合;建设开放圆融的教学文化生态系统。教学主体只有对“和合教学文化”建构路径深刻地理解并付诸实践,才能在“和合教学文化”的生成中过美好的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深受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影响,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和合战略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从当代战略文化研究的视角,初步探讨了《孙子兵法》的和合战略文化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及战略选择偏向模式,并揭示了其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作为中华民族一支系的客家民系,和合文化也是客家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本文将通过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视阈,从客家"显形文化"中的建筑、楹联、山歌、方言及民俗风情等方面探寻其"隐形文化"中的"和合"文化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在和合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生活中有望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它具有尊重差异性、相互融合性、追求整体性、动态生成性的特征。建构和合教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学文化共同体,它包括教师文化共同体、学生文化共同体、师生合作文化共同体、教学管理文化共同体。要顺利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共同体需要正确处理教学文化环境和教学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改革控制性的教学管理方式,生成人文性的教学管理方式,也需要巧妙地采用共差发展的策略与合作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和合学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科学,它与唯物辩证法相关联,因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实质上还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包括辩证发展的文化.和谐、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对和合思想的研究和推广,是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白明峰 《考试周刊》2013,(83):19-20
一种文化,特别是一种颇具历史的文化,在其长期赓续绵延之间,必然形成一些很有个性的特点与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的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这种源远流长的和合文化传统反映了多元共生、综合创新基础上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和核心.研究、弘扬和推广中华和合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聚焦中华和合文化国际传播的用户内容感知与情感体验,为建立与海外用户可沟通的“和合”话语体系提供优化策略。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利用Nvivo12Plus对YouTube滇西小哥短视频的2500条评论,6万余字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4个核心范畴,10个父系节点和25个子系节点。从传播效果评价的信息传递层次、情感层次、行为层次、知识理解层次,提炼文化内容感知、文化情感态度、行为影响趋向、跨文化沟通障碍为核心范畴分析中华和合文化短视频国际传播效果。通过分析发现:在用户文化内容感知上,海外用户通过和合文化的物质符号、行为规则、精神价值感知了解和合文化;在文化情感态度上,对短视频传达的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呈现出正向感情色彩和情感信息;在行为影响趋向上表现出持续关注行为、文化体验向往以及文化交往行为;在跨文化沟通障碍上,也面临着语言障碍和文化误解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价值观在融合、统一和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和合精神始终发挥着内聚力的驱动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不同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和合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取向最终必将在"融突和合"、"求同存异"、"和合而生"的嬗变中走向和合的境界,从而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圣经在中国的汉译历史,并就影响最大的《和合本圣经》的成书以及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其翻译原则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合本圣经》是国内外华人教会普遍接受的译本,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其中的很多表述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固化。《和合本圣经》以口语化为特色而不失典雅,忠实而不失流畅,同时是注重文化翻译的"好的白话文"译本。  相似文献   

17.
“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于2022年11月29日在浙江天台山和日本东京、西班牙马德里同步举行,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驻华领事等参会。他们围绕“和合文化与共同发展”主题,对话参会学者,共论和合之道。本届论坛着重讨论了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构建和合文化话语体系、天台山和合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深化了和合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方管理学的重点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单向激励,基于和合文化的中国式管理,为了确保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够围绕同一和合主题、趋向一致的和合目标、追求共赢的和合利益,则更为重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合互动的双向激励。  相似文献   

19.
十乘观法作为天台止观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来源与法华经的白牛车喻直接相关,其十法成乘体现的是众缘和合成就的思想,认识十乘观法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旨归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止观体系所具备的和合特质。十乘观法的和合特质乃是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发展、弘扬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和合”文化内涵,明确“和合”教育理念,综观“和合”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内涵,把弘扬“和合”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创建和谐教学境界有机融合到教书育人实际中,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和谐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