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会数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当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时,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学。上课伊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
李英颖 《学子》2012,(10):39-40
一、给学生一双观察的"慧眼"1.从培养观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小学生有意注意力较弱,许多有用的材料都会从他们的眼皮下溜走。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压学生去观察,效果并不理想。观察兴趣是强化学生有意注意力的内动力,而集体生活是培养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在学习上一般是缺乏兴趣,导致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去解决问题等。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一、远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很大的联系.浓厚的兴趣可以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容易分散,凭兴趣去认识事物的现象。因此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培养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是现在教师的职责。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爱好广泛、求知欲望强的时候,但是他们缺乏注意力,注意力极易容易被分散。这也让许多老师不知道怎样去做,所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数学枯燥的课堂气氛并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将会打造一个和谐、舒适、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更能保持学生对此学科的兴趣,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一个学生只有当他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8.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思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比较差。如果教师总是用单一的方法去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他们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于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推动人去寻找新知,激发人去用心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从而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面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我们把课堂上学的内容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将整节课链接起来,即整堂课中围绕着一个主题的大情境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散地设计在相联系的情境的各个环节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概莫能外。初中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一起进行积极地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体,切实学好历史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怎样在四十五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果,这是俄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甄锦凤 《甘肃教育》2014,(17):55-55
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注意力常为兴趣所左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授课没有意思,学生势必苦于听讲,注意力分散。如果上课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感知事物,去研究事物,这就使得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逻辑记忆力增强,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同时,由于情趣高涨,克服困难的能力也会增强。根据笔者  相似文献   

16.
兴趣即人们对事物喜爱的情绪。兴趣是成就人材的必要基石,是人们从事某件事通往成功大厦的跳板。人们只要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钻研。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艺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艺术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意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在兴趣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一、通过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和充实性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经过长时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几乎不用教师特意去强调就会主动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相反,那些对英语缺乏兴趣或是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不断地强调要注意听讲,但还是会很快地发生注意力的转移。因此,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便是教师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了。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习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向学习领域,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以关爱去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与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也  相似文献   

20.
激发兴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去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影响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教学总是"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