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这琢磨的结果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走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工作这么几年,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正视孩子”。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  相似文献   

2.
秋天多美好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听见几个孩子议论:“快看,老师都穿上长袖衣服了。”“我爸爸给我带了长袖衣服来呢。”“天气冷了。”我也凑过去问:“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冷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树叶落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孩子敏感地觉察到了秋天的  相似文献   

3.
活动背景一天雨后我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孩子们发现在教室前的水泥地上有一个小水坑,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立刻兴奋地踩水坑里的水。他们的行为立刻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去踩水坑里的水。其中有个孩子问:“老师,这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呀?”另一个孩子回答道:“是刚才下的雨呀。”我见孩子们对水坑这么有兴趣,于是就乘势提了个问题:“那怎么别的地方没有水呢?”我的问题使这两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宝宝说:“老师,你告诉我们吧。”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于是我决定就此生成一次探索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有关“水会蒸发、变化形态”的知识,从而初步…  相似文献   

4.
赖伟宁 《早期教育》2003,(11):19-19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在操场上玩游戏。小泽却和几个孩子趴在操场的地上捣鼓着什么。小泽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几个凑在一起肯定又做什么坏事了。我走过去一看,果然,这些孩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土,把土都洒在了地上。“你们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快住手!”我厉声说道。孩子们惊恐地抬起了头,小泽开口说:“老师,我们……”“别说了,快去  相似文献   

5.
下雨不愁了     
这么多孩子一个班,“法规”从何谈起!下雨天,孩子们无法到操场上活动,只能在教室里玩耍。有时连续下数天雨,孩子们憋得真有点受不了。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动脑筋,找到了办法。我们把桌椅紧紧放在教室中间,桌的四周成了环形“小跑道”.  相似文献   

6.
某天午饭后,我倒了一大杯开水,可开水太烫,喝不了。细心的茂森看见了,说:“林老师,我有办法让这杯水快快变冷。”茂森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几个孩子也好奇地围了上来。“是吗?什么办法呀?”我笑着问道。“我把这杯水放在冷水盆里,它很快就会变冷。”听茂森这么一说,孩子们七嘴八舌  相似文献   

7.
温馨一刻     
老师,你手还冷吗?那天,轮到我导护;带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我拉着最调皮的威威的小手在旁边走,怕他在队伍里捣蛋。其他孩子很奇怪。我向他们解释道:“今天,天真冷,威威帮阮老师焐手呢!”这么说,并没有骗他们的意思,不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天,我让威威在队伍里走,威威却主动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的手还冷吗?我帮你焐焐吧!”给孩子一份爱,得到的却是十分的爱。  相似文献   

8.
幼儿表现某幼儿在家里睡觉前,总是先把脱下的衣服全部整理、折叠好,才钻进被窝,哪怕天气再冷,也决不例外。家长要求他先钻进被窝再整理衣服,他却说老师是那样要求的,在幼儿园就是那样做的。而另外一名幼儿则在幼儿园表现得很独立,自己吃饭、睡觉,而在家里却表现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依赖家长。妈妈的困惑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非常困惑,有的说,我们家的这个小孩怎么就这么不灵活、“死脑筋”?有的说,我们家的小孩怎么这么“两面派”?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为妈妈答疑其实不是孩子们哪里做得不对,而是他们的表现与家长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9.
今天天气出奇地冷,而且天空还飘着蒙蒙细雨。这么冷的天,县检查组的老师还是来到我们的教室听我的课。我刚好执教《认识钟表》一课。孩子们对于钟表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精彩发言使后面听课的老师脸上不时浮现笑容。课末了,为了让孩子明确时针一天走了两圈,我在黑板上出示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09,(1):7-8
教育重在过程中开发智力、想像力、创造力 记者:“六·一”儿童节到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平时孩子们的生活就没这么轻松了。学习确实让很多孩子愁眉苦脸,最近有报道说,有的孩子厌学程度到了一提上学就肚子疼。人天生有求知欲望,求知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那为什么学习让孩子们这么不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老师的微笑     
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把小朋友们一个个送过马路。走在路上,听见身旁的两个小女孩在对话,“今天我们老师笑了两次,你们老师笑了几次?”显然这个孩子很高兴,另一个孩子失望地说:“一次也没有笑!”我有点意外,孩子们这么在意老师笑不  相似文献   

12.
那天,天很冷     
那天,天很冷。 下午放学后,我很累了,很想早点儿回到温暖的家,但因为周日要开家长会,所以我留下来布置教室。等布置完后,才意识到早已过了下班的点,周围已是华灯初上了,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可我前脚进来,我班上的三个孩子后脚就跟了进来。这些孩子,天这么冷,又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我有些生气,开口就问:“这么晚了,你们为什么还不回家?” 孩子们齐声说:“等您呢!” “等我?等我干什么?” “大门口楼梯结冰了,我们几个都在那儿滑倒了,我们怕您滑倒,就在下边等着您。”一个孩子说。 “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您…  相似文献   

13.
活动区里的孩子们正玩得起劲,有的孩子在翩翩起舞,有的孩子建起了“摩天大厦”,有的孩子在看图书。咦!美食城怎么没动静呢?我走过去一看,美食城里一塌糊涂:食物全倒在地上,锅碗瓢盆东一个西一个,桌椅也是东倒西歪,简直是“造反”了。我刚想责问他们,说了一句“怎么搞得这么乱?”美食城的高翔宇赶快接嘴说:“我们的美食城正在“装修”,所以有点乱。”我灵机一动,说:“你们正在‘装修’美食城呀,难怪这么乱,等你们装修好以后,让大家都来你们的美食城吃饭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装修’好了,我们就马上通知你们。…  相似文献   

14.
温馨一刻     
那天,轮到我带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我拉着调皮的威威的小手在旁边走,怕他在队伍里捣蛋,其他孩子很奇怪。我向他们解释道:“今天,天真冷,威威帮阮老师焐手呢!”这么说,并没有骗他们的意思,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5.
干杯     
有一次,孩子们喝水时我也有些口渴,所以就接了一杯水,跟孩子们一起喝。看着孩子们不爱喝白开水的样子,我突然灵机一动,跟旁边一个孩子碰了一下杯子,随口说:“干杯!”这个孩子很高兴地喝了一口水,说:“谢老师,干杯。”于是,我们俩又碰了一杯。其他的孩子也被吸引过来,都争先恐后地和我干杯。我说:“咱们干了杯就得大口喝。”不爱喝水的毛毛特别高兴地点点头,端起水杯大口地喝起来。最后,还向我扬了扬水杯:“老师,我喝完了!”“好,你真棒,喝了这么一大  相似文献   

16.
范秀娟 《早期教育》2001,(23):32-33
又到了玩沙时间,中班的一群孩子跳着蹦着来到了沙池旁。周老师轻轻的一声“孩子们,今天你想怎么玩”,就像热油里撒进了一把盐似的炸开了锅,有的说挖洞、有的说堆沙堡、有的说玩拣石子……周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你们的本领都这么大。我们来一场比赛怎么样?”“好!”孩子们欢呼着噼哩啪啦地使劲拍起小手。  相似文献   

17.
好不容易下了一场大雨,孩子们表现得异常兴奋,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到阳台上去赏雨。一个孩子说:“嘘!别出声,仔细听,小雨点在给我们唱歌呢!”“小树、小草、小花在跟小雨点说悄悄话呢!”另一个孩子小声附和。孩子们趴在阳台上,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听得真入迷。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孩子又说:小雨点告诉我们,它想跟我们交朋友。”“小树、小草、小花在感谢小雨点,让它们喝饱了肚子。”这时,孩子们都各抒己见,把自己想说的话都争先恐后地说了出来。听着一句句童稚的话语,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睑,我想,我们成年人,很少有像孩子那…  相似文献   

18.
老师犯规了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在孩子的世界里,我喜欢追求“皆大欢喜”的结果。一般来说,孩子之间发生了小矛盾、小纠纷,我总是这边哄哄,那边夸夸,最后不高兴的孩子高兴了,哭闹的孩子破涕为笑了,这件事就算成功解决了。说真的,我很满意自己的做法,孩子们这么小,有必要较真吗?但是,最近发生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一件小事却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规则”。  相似文献   

19.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琢磨的结果似乎总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有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工作这么几年,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其实只要能“正视孩子”,也许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聊聊我的一些体会。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她)。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  相似文献   

20.
《域外教育》上有篇文章是这么总结英国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要求的: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不要妨碍他人;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输了;你不会每次都赢,总有输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这三点要求的表述语言朴素实在,一点都不及我们对孩子们要求的“四有新人”“三个面向”那样响亮。可我总觉得,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未必比我们逊色——他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或是游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具体事件中去领悟,从心灵深处去感受。其实,孩子的品德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被长期“感染”形成的,而不是每周两节政治课教导出来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