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治江 《考试周刊》2010,(26):146-14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基础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体现了当代教育理念,构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文化必修课程,本文就体育课程怎样专业课程服务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发展趋势。是如何走向高校体育教学本位及实务性课程.若能规划以高校体育教学本位为发展特色的基础课程设计,强调实务操作能力,将更符合师生及社会的期望,有利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文章从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论探讨为基本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体系、课程范式、学科课程结构、课程与教材评价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构建符合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回顾高校体育课程发展阶段,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现状为切入点,阐明构建高校体育尊警新体系是历史的必然,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对构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作了浅析,同时提出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述了我国高校中体育课程开设现状、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作用等,之后文章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思路,包括: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推动文化与体育有机结合;加深对体育运动本质的认识,彰显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评价体系,正确引导体育课程的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文章旨在增强高校体育课程的内涵湿发展,最终推动素质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塑造以人文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造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为突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课程模式。由此,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相继出现了如“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多元整合课程模式、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以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为指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等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宣 《教师》2011,(23):101-101
我国新的《全国普通高校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于2002年正式颁布实施,这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为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引方向。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构思,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结构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构建个性化大学体育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五环相扣”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讲授,缺乏实践环节。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最后堡垒。本文就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五环相扣”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定位,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模式体系,针对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新的改革思路,旨在解决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和素质教育要求两者间的矛盾。同时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多元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造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为突破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课程模式。由此,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相继出现了如"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多元整合课程模式、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以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为指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突出工作本位学习等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高等院校体育本科教育面临着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及如何培养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体育课程标准来思考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讨深化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技能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阐述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包括体育课程的总目标、学习方面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目标。论述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体育课程目标的纵向层次;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与研究现状,分析了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概述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原则、要求、步骤与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新课改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是体育教学设计实践应用中的热门话题,此研究为我国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峰 《辽宁高职学报》2013,(2):59-60,74
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近年有很大进展,核心是围绕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实践证明,"普修+选项"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职体育课教学实效很有帮助。这一模式主要是把高职体育课分为基础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两大部分,基础体育课为普修,选项体育课为按兴趣能力分类教学。这一模式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又富有体育学习实效。但是在实施中必须注意抓好普修的基础性,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做好课程设计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以体育教学为手段,以终身体育、健康体育为宗旨,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引导,充分利用地方体育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为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完善三级课程的最佳途径。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应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内涵,在理念和内涵的指引下,确定相应的课程开发目标,拓宽课程开发的模式,分清各层次各级别的主体、客体,积极调动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6.
To better prepare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this study explored a group of pre-servi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CT) in a capstone methods course. Participants were 12 pre-service teachers from a PE teacher education (PETE) program at a large university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post-lab assignments and were analyzed via content analysis.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PE pre-service teachers could define CT and recognize its importanc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gether with field-based teaching practices, course written assignments such as the encyclopedia article, curriculum project, lesson plans, and post assignments were identified as contributors to CT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he PE pre-service teachers demonstrated an improvement in CT across three levels.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recommend the integration of CT instruction into PET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部分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领域的划分、课程的目标体系、目标统领内容的做法、教学建议、学习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对影响其教学过程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情况提出建议,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从注重技能的教学转变为灵活多样,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运动项目,忽视了对课程内容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中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重修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对大学生体育课程重修的原因、过程、评价和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增强国民体育素质,在高职高专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体育课程,而在当前体育课程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学生课堂参与不够积极;教师的教学设计单一不具有针对性等。面临这些问题的产生,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新课改理念下的体育课堂设计,一定要将参与性这一关键模式,吸收进我们的课堂并积极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