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文艺术论     
公文须讲究艺术。情、采、气、识,构成了公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从古今中外的公文写作实践来看,有了情、采、气、识,公文才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教学研究李丽声乐演唱中的情、声、气及其运用,是高等艺术院校演唱专业高年级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专门知识,是建立在一般纯声乐技巧之上的演唱应用技巧,着重研究演唱的艺术表现方法,而非声乐技巧。声乐演唱,无论何种曲目,大小深浅,都离不开情、声、气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昆曲演唱中,情、声、气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情是气与声的统帅和主导。通过对昆曲演员的现场实际演唱的具体观察,发现昆曲的演唱用气具有节俭性,发声和用气协调统一.为情服务,从不炫耀共鸣技术。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毛泽东在我国词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从其诗词意境的表现对二者的词进行赏析与探究。苏轼重于“情”与“气”的模写与抒发.毛泽东在“情”与“气”中更多地突出“格”的映射,使作品富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萨都剌妇女题材诗涉及范围广体裁多样,通过对妇女命运的关注表达了一定的政治见解,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妇女观和民主主义思想,并“最长于情”,未染道学气,客观上表现了以情抗理的进步倾向。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周艳华“文以气为主”,可谓是古代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累密相关。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于我们学习古代的...  相似文献   

8.
唐先生认为,船山的两端一致说,肯定气禀,认为恶的来源不在于欲求,而在欲求的不中节,以情才之交的不当位而下流。耳目口鼻与欲求,不是吾人当该舍弃的对象,而是当吾人把情才之交,流荡而为机械式,下委而不能中节所造成的。故唐先生对船山论气质与恶的关系所作诠释发挥了船山重气的义理,视气是可以保住的,重点在于别低贱气,独尊性,因性为孤立,如此则否定世间气化,而且情才也要依于性善的引导,才能不流于恶。  相似文献   

9.
钟嵘在评论诗文和品第诗人时除有三条经脉即楚辞、雅、风外,另有三条纬线即气、情、文。他从气、情、文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诗,认为诗应该具有清刚之气,饱含清怨之情,兼有清靡之文,而且这三者应达到和谐完美,达到了和谐完美就是诗之最优。钟嵘认为只有曹植达到了这三者的完美,所以给其评价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论,尤重气,审美活动中应采用“因声求气”。因声得情之法,为达此目的,必须加强对古代诗的诵读;而对作家内心情感的领悟,则需以心揆心,以意逆志,去发掘那些能令人共鸣的历久常新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趣。  相似文献   

11.
朗读必须要抑扬顿挫,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变化、停连转换。朗读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朗读时当然是怀有爱赞的感情,因情用气,气随情动,以情带声,语气色彩是气徐声柔,造成温和感,气息深长。  相似文献   

1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变法受挫之后,隐退江宁达十年之久.其内心仍存激愤。在此期间写了大量律诗、绝句,景中融情、咏物寄情、直抒其情,以排解胸中不平之气,表现了诗人孤愤、痛苦和不甘失败的情绪,形成与为官时期政治诗全然不同的寓激愤于恬淡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文气”说是古文论中一个较重要的批评范畴,其美学价值在于倡导文学中旺盛的生命力、强调艺术与生命的联系。其内涵及理论演变,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格与文化品味。唐宋诗风之不同,从“气”的角度看,正是“情气”与“理气”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即将远行,前来辞别,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谈起种种郁闷,似乎愤愤不平。其实,学术界的浮躁之气、暴戾之气、江湖之气。早已人所共识,不必为此大动肝火。能在这样的氛围中修炼,倒也是一种难得的境遇。如果到处发泄,倒显得不那么大度,做人要厚道。千万不能说三道四,晚年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15.
一、歌唱中的情声气 歌唱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存在于歌唱当中的情、声、气是歌唱系统中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6.
诵读中,情是灵魂,气是发声的动力,声是传情的载体。诵读要恰切地领悟作者的情感,再配以科学的气息支持、准确的发声技巧,才能达到动情、动听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是立文之本。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钟嵘在看来,使人形诸舞咏的前提条件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且还要感荡心灵,摇荡性情。感物起情,因情而作,写诗为文古今皆然。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8.
画与诗     
《初中生辅导》2014,(14):F0004-F000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气蒸云梦泽,欲济无舟楫,坐观垂钓者,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  相似文献   

19.
古人论文,喜用比喻。而在众多谈文的比喻中,以水为喻尤为常见,最著名的当推韩愈《答李翊书》中的论断:“水,气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在古代文论中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但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指学、识、才诸因素有机结合的“文心”,或曰知、情、意、思一体化的语文心智结构。韩愈以水喻气,当然是在以水喻文。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表现男女之情的婉约词,是体现稼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辛弃疾的婉约词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摧刚为柔,婉约出之,二是柔中有刚,以气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