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失范现象的增加引发了公众对新闻伦理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讨论。如何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获取新闻价值的同时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对新闻价值及新闻伦理二者关系进行具体说明,并指出平衡策略,规范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新闻(global journalism)因其报道国际事务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力而备受关注。由于公众对国际事务的了解主要依赖新闻媒介,而记者的认知局限又往往会对国际新闻报道有所制约,因而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原则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CNN和半岛电视台对利比亚的报道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直接观察,以及在一则新闻报道中寻求尽可能多元的消息来源,是全球化新闻实践新闻专业主义原则重要的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新闻主义”是出现是西方新闻报道方式沿革过程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它轰动一时又很快没落,在其繁盛的十几年里备受争议,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新新闻主义‘对学性技巧在新闻中的运用和它既现实又艺术的写作思维,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格格不入。”新新闻主义“这两方面的创新导致自身所难以克服的内在的不平衡性,使得它在新闻与学两组中摇摆不定,最终不见容于恪守传统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5.
李霞霞 《青年记者》2007,(14):29-30
新闻传播中,政治控制和新闻专业主义一直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不得不衡量的两把标尺。新闻专业主义,是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功能,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用了三个表述方式一一监视者(watcher)、论坛(forurn)和教师(teacher)。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公民有“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新闻专业主义可以简单概括为:真实、准确、客观、及时、自律、公共责任等。除基本的三要素外,自律、公共责任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需高度关注人道主义、媒介伦理,尤其是在灾难性事件中。灾难性事件中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对于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灾难性事件突发性、未知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使媒体在采访报道前期一般会面临缺乏可靠信源、现场采访难等困境,同时对于一些小  相似文献   

7.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原生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记者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职业理想,但一直以来,也有不少的报道使人们认为记者是冷血动物,媒体的所作所为是极其令人生厌的。面对这一现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显得更有"人情味",尤其是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然而新闻报道要做到有人情味,记者和新闻机构的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许多很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NHK地震报道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个范本,在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提供真实、客观、公正以及具有社会责任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成为衡量突发事件信息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NHK作为公共媒体,弥补了政治与市场制约下的关乎公共利益的信息传播不足,其自主性消解了来自权力体系的制约,资金来源消解了新闻消费主义受众...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有其理论基础,这就是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被  相似文献   

10.
安冬 《青年记者》2007,(3):85-86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被认为是20世纪新闻学界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20世纪60年代是新新闻发展的高峰时期。新新闻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报道介入事件当中,并作详尽分析,真实刻画人物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场景,重视细节的描写,简单来说就是用学的笔法来写新闻,即所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夏丽丽 《新闻世界》2012,(8):294-295
新闻感官主义倾向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受到学者和公众的关注。近年来,台湾新闻报道感官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收视率为一切的主导被认为是新闻感官主义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包括传媒的生态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动新闻”引发的质疑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新闻制作和媒介理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环境之下,新闻专业主义所倡导的客观报道与公共新闻所提倡的社会服务责任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本文简要分析如何在具体国情下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寻找公共新闻中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服务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自由观主要体现为喉舌论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对立,但是前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后者的一些有益观点。西方自由新闻观中凭借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围绕人而不是物来传播新闻的优点是值得借鉴的。反观我国部分新媒体对"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的报道,主要存在三大问题:新闻报道主观化,新闻互动娱乐化,新闻评论趋同化,这些问题需要新闻人在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上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造周抽样方法,对国内五家报纸的2204个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索1980—2020年这四十年来中国机构媒体报道的时间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新闻加速”现象在文本层面获得实证支持。这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提及新闻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的报道比例在逐年上升;新闻文本中提及的新闻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在报道中前置,更多报道倾向于标题就点出时间要素。同时,新闻的时效性在加强,新闻中用于构建时空背景的确切时间,与该篇新闻发布时间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此外,我们也对不同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间性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新闻报道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在新闻生产层面表现为悬置知识、误读通俗和弱化知识分子身份,在受众层面,表现为过分介入私人领域,忽视受众知识需求、低估受众认知能力,以及质疑大众接受高蹈价值观的能力.新闻“反智主义”倾向是新闻“娱乐化”盛行的重要因素,这两者互相强化,最终导致主流媒体新闻功能的偏失,以及理性商谈意义上的公共文化空间的萎缩.  相似文献   

16.
陈颂英 《新闻窗》2005,(5):18-21
三十一、什么是事件性新闻,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事件性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重要形式;非事件性新闻主要是报道事物渐变过程中某些具有规律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外部控制的历史演进美国学者BernardRoshco在其《制作新闻》中指出,新闻是社会性的产物,"在这些(媒介)机制中看似独立处理运作的事物,其实都深受外界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也不例外,除了要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受到媒介内部种种报道规章的制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意产生于信息在互联网中的匿名性和交互性传播,其初衷或许是好的,但由于自身缺陷以及媒体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对媒体和从业者的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造成冲击和不利影响。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的概念入手,结合实例,分析网络民意对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西方新闻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客观、中立和服务公众是其核心理念,在现实操作中,新闻专业主义在政治立场的强势笼罩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本文试图从展现和剖析NHK在灾难事件中的表现入手,从宏观和围观角度分析新闻专业主义与政治控制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媒体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赢得社会尊重,不断增强竞争力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何冬英 《新闻世界》2013,(5):303-304
本文由2012年底两则医患新闻报道,探讨新媒体时代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困境及相应的对策。新媒体时代复杂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几大难题:一是零时间信息生产对新闻时效性的重新定义,二是公民记者成为影响新闻场域的新兴力量,三是新媒体浮躁氛围下寻求存在感。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需要从传媒业、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与伦理等多个向度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