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100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贡茶的发展,茶道、斗茶、茶类的改革与发展,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和茶书、茶诗、茶画、茶文化对外传播等分别进行了考证,提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基础上,在宋元明清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饮茶简史与茶文化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有关茶的一切知识、饮茶习俗、加工、栽培技术和茶文化等,最初都是由我国直接或者间接地传出的。通过对茶的起源、饮茶历史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浅析,阐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概况与整个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旅程。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中西方的饮茶文化在饮茶时间、饮茶对象、茶道以及茶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的现象很早就已出现,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国茶文化出现了互动现象。一方面,中国茶文化适应了佛教的需求,另一方面,佛教又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日本的茶文化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进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大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出的茶的制作工艺及饮用方式等都逐次波及日本,至"茶道"最终确立之前的日本茶文化,总体上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移植和模仿。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大致经过了中唐、南宋和明清三个时期。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主要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等。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几千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展示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操作过程体现了茶的表现形式和蕴含精神的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以茶艺为例,从感观享受角度分析茶文化之多元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维吾尔茶文化和茶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维吾尔的茶词语,饮茶种类,饮茶习俗,保健养生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揭示和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泉州茶文化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晋末.宋元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于官府、士族、寺院、民间,茶产业得到初步发展.明代中后期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使得茶叶产量徒增,茶产业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清代以来,茶树长穗扦插繁殖法的采用,使得茶叶产量高、质量优,茶产业得到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茶叶的祖国,茶文化研究与发展随着茶叶事业的发展而深入。茶文化内容丰富,其“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从茶文化的内涵、及各主要学者的观点来讨论茶文化的定义;简述了世界饮茶文化的基本情况;从近五年茶文化发展动态说明茶文化的活动与研究已得到人们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缓解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国际和国内文化交流;特别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我校学生思想状况,提出茶文化的研究要与当地经济现状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以促进地方经济和校园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茶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牢固结合在一起,是文明的象征,友谊的桥梁.茶由于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中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用茶文化来打造茶叶驰名品牌,以及借助茶艺来引导茶叶消费、拓展茶叶市场对于中国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本文针对近年中国的茶文化的推广阐述了其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明代茶艺的变革以及文人清饮之风的盛行是一值得重视的现象.瀹饮法的推行直接导致了明代茶风转向简约清淡,并与明代的审美风貌相吻合.明代文人在饮茶方面所作的诸多追求,充分扩展了"清饮"的审美内涵,并集中体现了茶道精神,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以天人关系的自然宇宙观为肇始,延伸至天地人鬼神、天地君亲师等人伦关系,尤其是以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规范,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唐宋时期是我国儒释道文化"三教合流"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茶文化兴起与发展的鼎盛时期,茶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处于中华正统地位的儒家文化发生交融、互动、互构。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茶"这一自然之物在各类茶事交往活动中成为了"国饮",并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伦理意涵。  相似文献   

15.
何婧媛 《海外英语》2020,(7):122-123
黔北茶文化不仅是贵州民族文化的中的瑰宝,也是中国茶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制茶、烹茶、饮茶的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结合民间习俗、民族传统,同时与儒家、道家、禅宗等思想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底蕴与经济价值,也是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形式.该文旨在搜集并统计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相关语料,考查并梳理其现状、发展趋势与特点;其次,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所搜集的语料深入分析与评估,研究译本中所体现的茶文化翻译常见问题;再通过语料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从整体上分析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最后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对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问题源头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求解决之道,为茶文化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黔北地区以及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的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旨趣。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茶文化为视角,从分析宋代的点茶技艺、斗茶习俗、评判标准以及品茶习惯入手,探究宋代士大夫清雅简淡、崇尚中和的审美追求,清高孤介、清苦自励的人格追求,淡泊自守、甘苦自怡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藏民族生活在有着独特自然环境及饮食结构的地区,茶一直是藏民族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其饮茶习俗及茶文化现象与内地汉民族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说明了藏族荼文化经古代汉藏民族交往而传播到藏区且结合藏族文化,经过选择、吸收与整合形成的藏族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藏民族生活在有着独特自然环境及饮食结构的地区,茶一直是藏民族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其饮茶习俗及茶文化现象与内地汉民族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说明了藏族荼文化经古代汉藏民族交往而传播到藏区且结合藏族文化,经过选择、吸收与整合形成的藏族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维吾尔族的饮用茶种类,茶具饮茶礼仪、保健养生等问题。揭示了维吾尔族因茶而引出的许多风土人情,民族风俗、社会道德、生活艺术等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吸引力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