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宁夏教育》2008,(4):42-42
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学校将学生作息时间向社会公示,并且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意见》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高等学校本科不少于144课时.专科不少于108课时,提倡为高校高年级学生(含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相似文献   

2.
师进 《考试周刊》2013,(43):123-12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四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三课时,高中每周两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二十五至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上级领导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做好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锻炼一小时与小学生身体素质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的下发,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文件精神,我校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全面推进课改为契机,以学校体育工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日前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各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校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育素质,“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09,(3):5-5
从广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座谈会上获悉:广东省教育部门将协同卫生等部门一起,加强学生体育和体质,初中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成绩将作为升学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与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要切实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国家、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1前言 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育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和《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实施意见及《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于意见的通知》要求,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学校要切实加强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青少年体质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国尸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发(【2007】17号)文件颁布,要求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工作。如今7号文件已经发布六年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怎样,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质量是否提高?如果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质量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原因在哪,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策划人语:7月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他同时强调,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教育部的这一举措,对在校学生及整个教育工作而言,无疑是一重大利好。上体育课、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还有其它重大价值。毛泽  相似文献   

11.
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教育目标。学生营养改善了,体育课时增加了,体育场地改善了,体育经费落实了,体育师资素质提升了,但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仍然呈持续下降趋势,业已引起国家领导人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值得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本职教育功能的体育教学部门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了 2007年5月24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这一切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迅速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3.
今天,国务院在这里召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陈至立国务委员将作重要讲话。刚刚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和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批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巨大关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莉 《教师》2013,(29):106-106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灵活,练习强度适宜,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在很多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大课间活动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低下。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农村小学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已迫在眉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12,(10):11-11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监督、指导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现对全省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督导评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7,(6B):24-24
“从新学期起,上海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区县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能否保证多数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能否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将成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杠杠’。”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8.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调查显示,中小学体育场地和时间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分析认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学校体育是广大青少年铸造健康身心、培养体育技能和习惯的最关键场所和最重要时期,提出应在课时量、时间、政策方面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现象反思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非常不乐观;2006年12月23日,召开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作重要讲话;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同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铁强 《成才之路》2011,(11):77-77
从2007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指出: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本文对我校测试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落实好《标准》的实施工作,行之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