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日前读杨玉圣所著《美国历史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联想到史学研究如何贯彻“双百”方针,历史学如何能够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繁荣,心中颇有所感。 我本人不是研究美国史的,不便对书中12篇美国史研究专题论文和8篇有关中国美国学的文章妄发议论,我的感触主要是因书中近20篇史学评论文章而发。由于这些史评中的多数都以美国史研究为中心,其中有关美国史事的考订或评价方面之是非,自然也非我所能信口雌黄。我所注意的是评论者的精神、态度和勇气及其在评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编辑人语     
最近,《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7家史学研究的权威期刊,为严肃学术规范,端正学术风气,共同发表了《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这项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学术研究必须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凡专题研究论文,应就主要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图书评论》杂志1993年第6期的“期刊评介”栏目发表了周维强先生撰写的《对历史的敬意——1992年度〈史学史研究〉读后》一文。作者把握住“对历史的敬意”这一主题,对《史学史研究》杂志作了入情入理的评述。 多年以来,《史学史研究》杂志的编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国内外同行对刊物的反映和评论,但如此有系统的公开评论,尚属少见,因而引起了编者的极大兴趣。 在常人看来,学术性研究往往是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联系在一起的,学术殿堂也会使人敬而远之。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商品大潮的直接冲击所产生的在价值判断上的某种  相似文献   

4.
《史学史研究》是国内唯一的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主办,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任主编。《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6月,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1981年改现名,定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到1996年9月已出版83期,发行到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史学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力图为推进中国的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辟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学术评论需要学术宽容和学术批评并重。在档案学学术评论中,对档案学研究的主体、思想观念、方法等要宽容,但宽容的限度底线是学术不端行为。档案学学术评论需要强化批评意识,端正批评动机,遵循批评规范,积极开展批评与反批评。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是清代著名学者,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有突出成就,他在吸收和借鉴前人考证的治学成果和严谨考订的实学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史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钱氏《廿二史考异》中对《史记》的考订实例,来具体分析钱大昕在考据学特别是在校勘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卓著贡献,并且指出作为方法论对于史学研究和学术批评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1年11/12月创刊50周年号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50岁了。这一期的封面,该刊刊登了一篇1961年的旧文《为什么要对新闻业进行评论?》,与诸君共勉。新闻业所需要的是更多和更好的批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本刊有两大初衷:首先,在这一重要的行业中努力评价其表现,帮助建立诚信、负责的行业准则;其二,对于一个严肃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由贾熟村、罗文起编著的《困学真知──历史学家罗尔纲》一书 ,近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罗尔纲先生是我国太平天国史学的奠基人,他从30年代初即孜孜不倦地从事太平天国研究, 曾写出《湘军兵志》、《绿营兵志》、《晚清兵志》、《太平天国史》等50多种著作,发表 文章400多篇,编纂出版有关太平天国文献资料3000多万字,因而被学术界尊为太平天国史 研究的一代宗师。该书精选了罗先生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收录一些知名学者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及对他怀念 与回忆的重要文章。编者还特别作了《罗尔纲学术…  相似文献   

9.
刘盛利 《大观周刊》2012,(11):12-13,43
《科学史学导论》主要通过综合性地描述、批判和评论重要的科学史学观点和方法,介绍现代科学史中的方法论和理论问题,本文在介绍该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究其思想体系,说明它是连接一般史学与科学史学之间鸿沟的导论性著作,对我们理解科学史的发展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后汉书补注》与《汉书纂录》是清代惠氏家族在史学上的代表著作。详细考察这两部著作,能够促进有关吴派史学渊源与思想特质的研究。惠栋在史学上深受顾炎武启发,并形成了一种以"汉义"诠"汉史"的思想。这种思想从根本上而言是尊崇"汉学"的经学观念在史学中的具体表达。惠氏史学与经学立场一致,方法相通,多部著作的更名反映了其"汉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他的经史研究还共同透露出政治压力下的思想隐衷。  相似文献   

11.
张堃雷 《新闻传播》2023,(16):89-91
迈克尔·舒德森是当代美国和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和媒体社会历史学家之一,他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历久不衰,该书的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突破传统,也打破了传统新闻史学研究局限于描述性、解释性的研究方法,为美国新闻史学研究开创社会科学学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任勇胜 《今传媒》2006,(7):25-2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媒介批评”开始成为传媒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媒介批评”学专著出版了多本,相关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以《今传媒》为代表的媒介批评刊物也相继问世。尽管与国外和港台相比,这种“热”有些姗姗来迟,但却有利于在吸取境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探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编辑任勇胜先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就媒介批评史、媒介批评与传播学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任勇胜(以下简称任):你主持撰写的《西方媒介批评史》和《中国媒介批评史》两本书就要出版了,我代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文革”结束,在交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之后,即拟着手写《中国美学思想史》,但因种种杂事干扰(包括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动笔较迟。现在终于结束了第一卷,多年心愿开始付诸实现。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杀青之后,之所以仍要撰写《中国美学思想史》,是由于二者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却仍属各自为科,不能相互替  相似文献   

15.
张倩红教授等编著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一书,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犹太史研究受到西方史学深刻影响的学术境遇,体现了犹太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为人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早期成因、西方价值理念的源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教授许道明所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以下简称《新编》)出版一年来,广受读者好评。这既是对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本书宗旨(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传统文化精神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已占》。我国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我国第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我国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我国第一部刻印的法典:《宋刑统》。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秦朝制订的《田律》。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通史》是一部意义重大的出版史专著,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详细地勾画了长达三千年出版历程,梳理了少数民族文字的出版脉络,推进了学科建设,并体现出尊重史学规范、把握时代风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传播史学的未来》,原文发表于《媒体传播批判研究》(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 2006年秋季号。该文首先梳理了传播史学研究的两种倾向:技术史和新闻史,然后详述了三种介于和融合这两种倾向的跨学科的学术范式:作为技术的社会建构的技术史,追寻书籍生存史的书籍史,探索传播与管制关系的公共领域史,并衡量了其对传播史学的意义。最后总结传播史学的未来需要自己建构。本文的翻译得到了作者和原刊物的许可。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从1927年陈钟凡出 版《中国文学批评史》 算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 的历史已经快八十年了。但这一 研究一般迄于近代,现代文学理 论批评史方面最早的专著如果从 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批评史》算起,出版则晚了几十年。 和热闹的文学理论、中国现 代文学史甚至不太热闹的中国古 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相比,现代文 学理论批评史研究一直比较冷 寂。治此研究的一般为文学理论 和现代文学两学科的学者,就这 两个学科本身而言,中国现代文 学理论批评无疑处在比较边缘的 地位。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两个 特点很容易使人们忽视其意义: 一是中国现代文论主要是接受西 方的影响形成的,虽然各个时期、 各个派别接受的影响不同,但总 体原创性较弱;二是中国现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